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用燃料机     
《世界科学》2008,(6):47
美国一家生物燃料公司宣布,他们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家用“微型燃料生产机”。利用该机器,人们可以实现每星期生产35加仑(约132公升)100%纯度的乙醇燃料。“微型燃料生产机”外观类似加油机,其生产乙醇的原料是糖。通过把该机器的后端与电源和水管衔接,便可以很轻松地生产出乙醇燃料,然后直接添入汽车油缸即可使用。  相似文献   

2.
人类把树木用作燃料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然而,现在人们把木材当作燃料,是因一种高新技术而有了新的改变:这就是用木材替代通常用的玉米或甘蔗来制造乙醇——一种生物燃料。政治家和环境保护论者由于各种原因也开始对乙醇产生了兴趣:与石油不同的是,乙醇可以再生,  相似文献   

3.
生物燃料目前成为一种十分热门的可再生绿色能源,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生物燃料。其实,生物燃料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家中的酒中就含有常见的生物燃料——乙醇。然而,由于不少能源公司用粮食来生产生物燃料而引起了争议,  相似文献   

4.
张田勘 《世界科学》2005,(12):31-32
今天,主要由汽车消耗的以石油为代表的化石燃料燃烧后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防止全球变暖,人们想尽了各种方式:一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比如惊都议定书》的签定:二是积极开发不污染大气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绿色能源,比如乙醇燃料。但是,关于乙醇燃料是否环保一直存在争论,尤其是美国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乙醇燃料对环境和生态存有其他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来自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来依靠蓝绿藻、阳光、二氧化碳及细菌生产出了丁醇,该物质为碳水化合物,可作为机动车的燃料。丁醇的原料丰富并且是可再生资源,因此将它作为能源使用具有很大的优势。丁醇的产量潜力巨大,比用玉米和蔗糖生产乙醇效率高  相似文献   

6.
全球变暖和不断攀升的石油价格正在不断催生着生物燃料的出现--诸如来自玉米和甘蔗的乙醇燃料一直以"拯救者"的身份自居.不过持反对意见的人士则强调,生物燃料的推广将消耗大片农田和野生动物自然栖息地,助长食品价格上涨以及并不因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7.
胜寒 《世界科学》1993,(10):40-40,39
朋友,也许你不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就会在附近的商店买到由人工合成的生物食品,作为家庭主妇,也不用再为单调的一日三餐而烦恼了,当然,这些食品的花样则也使人们瞠目结舌的,有含人体基因的猪肉,玉米面包中滴进了萤火虫的基因,可口的布丁中具有蚕豆虫的基因等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为了发明如此丰盛的新型食品,生物工程学家们会同著名的厄普约翰医药公司,坎贝尔的弗里托一莱食品公司和其它一些生产食品的大公司一起,把动物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是一个新名词。有人说“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转基因食品就是生物技术的产物。它指的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转基因生物直接食用,或者作为加工原料生产的食品,统称为“转基因食品”。  相似文献   

9.
新型渗透蒸发透醇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平 《科学通报》1997,42(13):1450-1452
渗透蒸发技术是近10多年迅速发展起来的用于液体混合物分离的高新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化学工业中最重要的分离技术之一。乙醇水的分离一直是渗透蒸发过程的主要研究对象,其中渗透蒸发膜又分为水优先透过膜和乙醇优先透过膜,后者可用于稀乙醇水溶液的浓缩。如果透醇膜与乙醇发酵过程相结合,可以实现乙醇的连续生产以及解决因产物浓度稀而需要耗费大量能源问题,因而透醇型渗透蒸发膜的研究倍受重视。 一般认为弹性体高聚物(如橡胶),其链有更大的柔顺性,分离主要由组分在液体与膜表面的吸附选择性决定,因而认为非极性高聚物往往是透醇膜材料,但真正能作为透醇型膜材  相似文献   

10.
人们的衣食住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能源。能源是最重要的资源,能源与环境密不可分。因此,人们理所当然地越来越关注它。人类从远古时代起,就利用畜力、水力和风力等自然能源,当然更离不开太阳的光和热。自从人类发明取火以后,就通过燃烧薪柴来做饭和取暖,并从事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1.
知名公司竞相扩张 目前,许多公司已经将目光瞄准了利用农业等废料生产生物燃料这一行业,并宣布了一系列的投资计划——在美国,大约28个中小型企业处在后期规划或在建中,部分工厂已经进入中试或批量生产阶段.  相似文献   

12.
动态点击     
基因技术可提高玉米含油量美国科学家日前报告说,他们能利用基因技术提高玉米含油量,这一成果可能有助于推动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美国杜邦公司等机构的科学家在玉米的6号染色体上找到了一个基因,该基因能指导一种名为DGAT1-2酶的合成,  相似文献   

13.
生物多样性:价值及其与全球变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全球气候达创纪录高温,1999年入夏以来北大西洋两岸等中高纬度地区又出现了创纪录高温天气.美国副总统戈尔曾警告地球变暖会加重自然灾害.全球变暖正困扰着人类,与之密切相关的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本文在介绍生物多样性概念、研究层次及生物多样性重要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与全球变暖的相互影响关系.旨在引起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促进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15.3条指出"生物多样性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充实的物质基础和可靠的环境保障,因此在中国社会经济建设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4.
多年前。为了考察美国的农业生产.我曾访问过美国西部的著名“玉米带”地区的艾奥瓦州。那里的风土人情.特别是发达的农业生产和科技对农业的巨大推进作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张爱华 《科学之友》2007,(8B):33-34
对燃料乙醇及燃料乙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今后发展燃料乙醇的方向、燃料乙醇对我国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根据乙醇燃烧化学动力学机理和热力学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为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今全球200多个国家都开始兴起搭建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的热潮,不少国家更是走在了前列。它们在十几年前就把这个梦想变为了现实,并持续为之努力营运。如今,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终于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有了小小的成就。2012年,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占美国总发电量的12%。然而,不少美国科学家却坚信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在不久的将来生产全美国93%的电  相似文献   

18.
刘琦  齐娟  吴佳洁  倪飞 《科学通报》2022,(26):3100-3109
雄性不育是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性状.作物雄性不育基因的鉴定加深了人们对花药和花粉发育分子机理的认知,并使许多基于生物技术的雄性不育系统在作物杂交育种中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成为可能.与水稻、玉米等作物相比,由于基因组相对复杂,小麦雄性不育基因的研究进展较为滞后,仅有部分基因被定位或克隆.同时,小麦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目前仍未实现杂交种规模生产和杂种优势的大面积利用,加速小麦杂交种生产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小麦雄性不育基因的鉴定,以及其在杂交种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情况,并对新一代小麦杂交种生产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后续麦类作物雄性不育基因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燃料乙醇及燃料乙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今后发展燃料乙醇的方向、燃料乙醇对我国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01年6月22日,美国研究人员一项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结果似乎给一直担心转基因危害人体和环境的人们吃了一颗定心丸。研究结果表明,致病菌或其他生物的有害基因是不可能直接转移到人体的。对于生物遗传工程,人们最担心的是转基因动植物产品对人和环境的危害。虽然转基因食品在全球闹得沸沸扬扬,但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环境,它的负面作用迄今还没有体现出来,也还没有严重的事件发生。而对于转基因动物,如转基因猪,人们对基因污染的关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