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邓新华教授新近出版的国家社科基金结项成果《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是目前国内最为完备的一部有创新有特色的中国古代接受理论史著作,刘勰《文心雕龙.通变》篇曾提出"望今制奇,参古定法"的文学继承和创新原则,笔者认为以此来概括该著的理论特色甚为允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考察分析了中国古代科技赖以生长的文化背景诸如求知的态度,哲学,教育等因素对科学的影响,进而从认识论,方法论以及社会学角度解析了中国古代科技传统本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古人“人定胜天”、“物极必反”、“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结合人类的发展,提出以“天人合一”的思想去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见解,旨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祈谷礼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重要部分,它既反映了古人迷信愚昧的一面,也包含有祈盼丰收顺遂的心理,其兴衰变化,则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思想状况相联系。对祈谷礼进行考察,有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引入现代诗学的“张力论”观照中国古代诗学的“情景论”。认为:诗歌“二原质”——“情”与“景”之间存在张力。情景交融是一种“情”和“景”的紧张关系造成的艺术品的超常特性。情景交融中所体现的“情”与“景”之间张力的最大才是中国诗美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近加年来,面对涌进中国大门的形形色色的西方文艺理论,在对其进行鉴别、接受和消化的同时,考虑到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固有精华,国内许多学者便以之为理论参照对中国古代文论重新进行审视,着力挖掘和阐发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蕴涵和现代意义,以求实现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转换。这种情形从上世纪80年代的初步尝试到本世纪初的系统探讨可以说愈演愈烈,已经构成了当今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的一大景观。邓新华教授新近推出的《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观照》(巴蜀书社2004年5月出版,以下简称《观照》)即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该书由作者近年来发表的有关中国传统文论研究的二十篇论文结集而成。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画论是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发展的产物,现代的研究应从艺术功用、艺术思维、艺术创作中的物我关系、中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关系四个主要方面找出其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才能从深层次发掘中国式的绘画艺术创作中主体的能动性和在其发展中的轨迹.阐发在这些艺术领域里创造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人类文明的第一个形态——农业文明阶段,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科学技术并促进了中国古代和中世纪科技的发展.从先秦诸予《论语》《中庸》的学、问、思、辨、行,《大学》的格物致知,《孟子》的民本和求故,《老子》的道法自然,到明清的实学,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给中国古代科技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促进了农、医、天、算四大传统科学体系的形成和以“四大发明”为标志的技术成就的产生,使中国古代科技在数千年的农业文明中居于世界前列.只是到了近几百年以来,西方出现了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产生了工业经济的文明形态,才把在封建老路上蹒跚爬行的中国抛在了后面.然而,中国古代科技的西传对欧洲近代科学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是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人类文明的第一个形态——农业文明阶段,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科学技术并促进了中国古代和中世纪科技的发展.从先秦诸予《论语》《中庸》的学、问、思、辨、行,《大学》的格物致知,《孟子》的民本和求故,《老子》的道法自然,到明清的实学,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给中国古代科技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促进了农、医、天、算四大传统科学体系的形成和以“四大发明”为标志的技术成就的产生,使中国古代科技在数千年的农业文明中居于世界前列.只是到了近几百年以来,西方出现了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产生了工业经济的文明形态,才把在封建老路上蹒跚爬行的中国抛在了后面.然而,中国古代科技的西传对欧洲近代科学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是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初,中国学者开始以西方接受美学为参照,重新审视中国文论中有关读者的审美接受思想。20年来,其研究经过移植、尝试、系统探讨 三个阶段;研究体现了作者、作品、读者三个不同的层面;研究方法上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西比较寻同存异,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恰当合理地引入当今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以及考古发掘发现的新成果,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而史料的正确运用更使课堂气氛活跃,能使学生产生庄严而深厚的历史感,在整个《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应始终贯穿“古为今用”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用历史眼光看待现实和未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传统江湖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当我们面对现实中的许多无奈时,常会这样调侃:“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当我们漫步在市井小巷时,也常会见到一些相士和江湖郎中,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自称孔明再世,华佗重现,通晓天地理,百病无不药到病除;记得念小学时也常有一些人到村里耍杂技,或是咿咿呀呀地唱,那时只知看热闹,不明内由,一问长辈,也都说,他们是江湖艺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德育教材有不少经典之作家喻户晓、经久不衰、影响深远,它们对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形成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化民成俗”、“成德达材”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们以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为核心内容。坚持阶级性与政治性的原则,教材形式多样化,教材序列注重与年龄阶段特点相吻合,教材表述注重形神相融、通俗流畅、语言优美,这些基本特征对今天的借鉴价值表现在:现代德育教材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宽视域综合性开发教材资源,形成形式多样化的德育教材,不断探索教材序列科学化和教材表述日趋完善之路径。  相似文献   

15.
16.
17.
王炜民《中国古代礼俗》一书为了解中国古代礼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中国古代礼俗》虽然着眼于普及,但也有较高的学术品位,这道德表现在剪裁适中,取舍得当;其次表现在语言的深入浅出,知识的厚积薄发;书中所附的插图对于帮助读者理解书的内容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古代的优秀德育传统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育教育方面,古代中国为今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形成了优秀的德育传统,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重视德育的优良传统;对德育过程的科学认识,对德育原则和方法的一系列精辟见解,继承这些优秀德育传统是21世纪中国学校德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是21世纪中国学校德育发展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的出现,当是中国二千多年古代文化史的奇迹.它的内涵极其丰富,不仅探讨了人生价值,还表现了道德的困惑,既不顾礼义地彰场了人欲,又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贬抑了伦理.尤其是它一反历来文化传统去颂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而苟且于时代习俗,写了一大批妾、婢、娟、尼,以他们立命难、洁身更难,“十个老婆买不住一个男子汉的心”.(第23回)的畸形性关系,以表现他们横遭性压榨的丑恶现象,抨击了女权难以伸张的社会现实.它名为“淫秽录”,实为半部中国古代妇女苦难史.因此,它是一部既有风俗史意义、又有心态史价值的“很重要的社会学文献”(荷·高罗佩《中国古代房内考》第381页).全书共写了二百六十多个妇女,其中重彩浓墨所写的几个、他们不同的身世、命运、遭遇,尽管世人有种种评价,如诸淫妇乃是“世之丑婆、(氵争)婆”,《金瓶梅》是“烟粉传奇”等,可剖皮析实,它所反映的中国古代妇女的苦难,是读遍二十五史也难以体会到的.现代的年青人应不应该读、能不能读《金瓶梅》,这是当今精神文明建设中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