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四部德国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经典反法西斯主义文学作品的分析,探讨半个世纪以来,德国反法西斯文学作品内涵和表现手法的变化和发展,展现德国反法西斯文学的创作走向及其地位价值。  相似文献   

2.
欣赏、分析文学作品表现手法,对于学习选择最为有力的表现手法去表达作品主题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托利多:一张菜单引起的问题》一文中作者的用词之道、写作手法、谋篇布局的奥妙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写作技巧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该文也是一篇值得借鉴的美文。  相似文献   

3.
爱情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永恒不变的话题,而诗歌以其凝练、优美的语言最充分地体现了这一主题。在中英爱情诗中,除了语言风格上的很多相同之处外,在表现手法上也有诸多相同点,如:借助比喻等修辞手法;借助动植物以及自然现象来抒发感情等等;但由于中西方的文化、民族个性差异等等使得中英诗歌在表述爱情时又有不尽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王统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他自幼熟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打下了深厚的基础。王统照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发扬,首先表现在文学史上的进步诗人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高风亮节对他的人格的影响上,其次表现在王统照始终以中国古典诗词的谋篇立意来审视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道路,还表现在王统照的文学作品从中国古典文学汲取了某些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5.
肖像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刻画人物常用手法之一,一般分为白描与浓墨重彩两种.茨威格利用其擅长心理分析的优势,充分发挥想象,纵横捭阖,洋洋洒洒,挥笔创下肖像描写三千言之记录,将浓墨重彩这一手法运用到极致.本文拟从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两方面展开探析.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的物态系统,指文学作品的物质形态的整体,即文学作品的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的情状、具体表现的全部.听人朗诵完一首诗歌、一篇小说,听到的是该诗歌该小说的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的情状、具体表现的全部.处于这种情况,也就是说,听者接触了文学作品的物态系统。文学作品的形态不只一种.把文学作品放在“文学活动”中观察,创作主体创作文学作品,先在头脑中形成成型的感性情伏,如果说这可称为文学作品1,那么,作品1用物态构件物化为文学作品的物态系统,则可称为文学作品2.而读者解读作品的物态系统,通…  相似文献   

7.
宋代两浙地区民俗诗创作十分繁荣,专题民俗诗大量涌现。专题民俗诗从纵横两个方面拓展了宋诗题材的表现领域和表现深度,并强调表现手法与民俗主题的契合度,其典型的表现手法有情境特写、全景鸟瞰、流程展示以及群像展览等,皆是对宋诗表现手法的丰富与拓展,增强了诗歌对于民俗文化的表现力度与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统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他自幼熟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打下了深厚的基础。王统照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发扬,首先表现在文学史上的进步诗人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高风亮节对他的人格的影响上,其次表现在王统照始终以中国古典诗词的谋篇立意来审视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道路,还表现在王统照的文学作品从中国古典文学汲取了某些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国当代文学中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回顾和反思,指出当时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生活的成功之处及其缺陷,认为对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主要分析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来源,探讨了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方法和技巧,通过举例,详细的阐述了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短语翻译,希望能够为我国的英语翻译以及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理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前,“文章”在国内有两个概念。广义的概念是:文章是以文字为媒介,宣事明理,表情达意的有篇章组织的书面语言。泛指一切组成篇章的书面语言(非文学作品和文学作品)。狭义的概念是:客观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组成独立篇章的书面语言。单指非文学作品的普通文章(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但是,由于概念不统一,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中便出现了三种观点。⒈文章的狭义概念,⒉广义概念,⒊文章就是文学作品,或以文学作品为主。第一种观点科学性最强,对教学和写作有很现实的规范指导性,但在实践中,接受并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文学作品情感力度的概念,分类及其特征,以及如何增强文学作品情情感力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马丽 《科技信息》2008,(15):193-193
本文针对英美文学作品鉴赏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被忽略的问题,通过对个中原因的分析及英美文学作品鉴赏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的探讨,对如何将英美文学作品引入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贺的诗因其风格瑰丽奇诡,自成一家,很为当时和后代人们所称赞,尤其是他的哑谜诗,其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是后代许多文人研究的范本。围绕李贺哑谜诗,说明其写作意图,诞生原因,阐述其丰富多多彩的表现手法中的双关在诗中的运用,揭示李贺哑谜诗上面掩盖的面纱,显露其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大部分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戏剧文学作品的选编数量相对于诗歌、散文、小说来说都是很少的。在教学方面,学生和教师对戏剧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教学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兴趣,课堂教学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近读(接收美学与接受理论)一书,不禁联想到了现代文阅读教学,深感其主要思想对我们有许多有益的启迪。接收美学主要是一种文学理论,它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崛起于西方美学界,主要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他们着意于文学的接受研究、读者研究、影响研究。他们认为读者对本文的接收过程就是对本文的再创造过程,也是文学作品得以真正实现的过程,文学作品不是由作者独家生产出来的,而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读者不只是鉴赏家、批评家,而且也是作家,因为鉴赏和批评的本身就是对文学作品的生产,就是文学作品的实现。这样,他们就把读者…  相似文献   

17.
隐喻的修辞方法在英语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对读者阅读和学习英语文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隐喻性质的短语和句子不仅能够帮助读者很好地掌握作者在英语文学中想要表达的规律,也可以帮助读者提高自身认知英语文学的方法,有利于读者欣赏和学习英语文学作品,从而丰富了英语文学作品的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隐喻的定义、隐喻的内涵、隐喻的类型以及隐喻的派别,并简单叙述了在英语文学中使用隐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新时期文学作品中比喻变化的制约因素的考察,可以看到,外在时代环境和内在文化心理等都对新时期以来文学作品中的比喻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存在着的价值只是潜在的价值,只有当它和审美主体发生关系后,满足读者重要时,它的审美价值才会实现。所以文学作品需要读者再创造,读者也能够再创造。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艺术领域中的经典代表,国画艺术可谓是我国国粹级的民族艺术瑰宝,其有着源远流长的艺术意境,集中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根底。国画艺术中的优美艺术意境是通过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具体表达出来的,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和完善,是对国画艺术绘画技巧、创作主题以及精神境界的完美统一与有机结合。因而,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门类---国画艺术的意境美以及具体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