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圆二色光谱法研究了铜 (Ⅱ )与 3 碘基 L 酪氨酸 (L Ityr) ,L 酪氨酸 (L Tyr) ,或L 高丝氨酸 (L Hser)和L AA(AA代表精氨酸 (Arg) ,赖氨酸 (Lys) ,天冬酰胺 (Asn) ,谷氨酰胺(Gln) ,或丙氨酸 (Ala)三元混配配合物体系在不同离子强度 (I =1 .0或 0 .1mol/LKNO3)和溶剂环境 (水 ,50 % (v/v)乙醇 水或 50 % (v/v)二氧六环 水 )条件下配体间相互作用 .全部混配配合物体系的圆二色光谱在 587~ 62 7nm范围均有负的极大吸收 ,且Cu(L Ityr)L Arg)和Cu(L Ityr) (L Lys)体系的Δε异常负 (- 0 .479~ - 0 .884) ;Cu(L Ityr) (L AA)体系的Δε明显比Cu(L Tyr) (L AA)负 .讨论了这些混配配合物中配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碘的结构效应 . 相似文献
2.
张锋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4)
用电位pH 法测定了铜( Ⅱ) 与4碘基L苯基丙氨酸(LIphe) 和1 ,10 —邻菲咯啉(phen) 、2 ,2'联吡啶(bipy) 或乙二胺(en) 三元混配配合物在25 ℃和离子强度I= 0 .1(KNO3) 条件下的稳定常数.3 种体系均形成稳定的混配配合物.含有芳香氮碱的Cu(phen)(LIphe) 和Cu(bipy)(LIphe) 明显比含有脂肪族氮碱的Cu(en)(LIphe) 稳定.讨论了这些配合物稳定性增加的原因和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锋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6(4):360-364
用电位pH法测定了铜(Ⅱ)与4-碘基-L-苯基丙氨酸和1,10-邻菲咯啉、2,2-联吡淀或乙二胺三元混配配合物在25℃和离子强度I=0.1(KNO3)条件下的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4.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水溶液中二元配合物ML2+和三元混配配合物M(ATP)L2-的稳定常数,将结果与氨的相应值比较,发现所研究三元混配配合物中吡啶类配体的芳环与ATP的嘌呤环之间存在着分子内堆积作用,这种作用与中心金属离子的配位层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5.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水溶液中二元配合物ML^2+和三元混配配合物M(ATP)L^2-的稳定常数,将结果与氨的相应值比较,发现所研究三元混配配合物中吡啶类配体的芳环与ATP的嘌呤环之间存在着分子内堆积作用,这种作用与中心金属离子的配位层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6.
报导了N-水杨醛甘氨酸合钢(Ⅱ)与吡啶,2,2′-联吡啶和1,10-邻啰啉的混配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结果表明,这3种混配合物在甲醇中都是非电解质;对于铜(Ⅱ),在含吡啶的混配物中是四配位的,在其它两种中则是六配位的. 相似文献
7.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Ca(Ⅱ)与腺苷5‘-三磷酸和芳香杂环碱A形成的三元混合配合物Ca(A)(ATP)^n-(n=2或3)的稳定常数9I=0.1,KNO3,25℃),比较了三元混配配合物与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大小,其差值ΔlgKca要比预期的统计值lgKst来得大。 相似文献
8.
双(1—氮杂环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Ⅱ),锌(Ⅱ)配合物的合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n(ImH)2(Cl)2(la),Cu(ImH)4(Cl)2(1b)分别与吡咯烷,吗啉,4-甲基哌嗪的1-位二硫代氨基甲酸钾反应,得到四个相应的配合物,产物经IR,^1HNMR及元素分析等方法表征,表明1a,1b中的配体咪唑和氯原子全部被配位能力更强的(1-氮杂环基)-二硫代氨基甲酸根所取代。还对配合物(4-甲基哌嗪二硫代氨基甲酸)合铜进行了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用萃取法研究了Cu^2+与2,2’-联喹啉和苯基羧酸根体系中配体间的芳环堆积作用,其堆积百分率与苯基羧酸中的亚甲基数有关;斜率法测定了该混配配合物的组成,并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及IR,UV,^1HNMR的测定,从配合物的结构上进一步对芳环堆积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经典电磁场论,从 Lorentz 电子运动模型出发,结合有效场概念推导了磁光介质磁圆二向色性∈的色散关系,以及∈与有效场 H_i 和介质厚度 L 的关系。在正常色散区引入有效消光系数η概念,分析了∈与磁圆振双折射θ的相互关系。将推得的∈和θ表达式与用量子力学理论在双能级跃迁模型上得到的∈和θ表达式作了比较分析,阐述了线宽Γ和能级分裂△对∈和θ作用的微观机理。实验上测量了(BiTm)_3(FeGa)_5O_(12)磁光单晶薄膜的磁光旋转谱,以及∈、θ与 He、膜厚 h 的关系,并结合其吸收光谱作了相应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13.
探索叶绿素诱导圆二色性起源的人造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叶绿素诱导圆二色性起源的人造模型刘海洋1)黄锦汪1)彭斌1)田王宣2)计亮年1)(1)中山大学化学系,广州510275;2)兰州大学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关键词双卟啉,诱导圆二色性,叶绿素模型分类号O611.6,O614.241圆二色(C...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园二色谱(cD)对七个倍半萜内酯中B、c环的稠合方式、及化合物的绝对构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水稻巯基蛋白酶抑制剂(CPI)圆二色性谱(CD)显示206nm和222nm处的双负峰,CPI分子以α 螺旋构象为主;当CPI与木瓜蛋白酶等摩尔结合后,CPI完全丧失抑制活性,复合物CD谱发生显著变化,α 螺旋含量降低.CPI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但在100℃处理时间延长以及pH向酸碱两极变化时,其CD谱发生较大改变,α 螺旋含量减少;而抑制活性仅在pH>9时逐渐下降,在酸性条件下保持不变.用不同试剂修饰CPI分子中的巯基和二硫键,CPI的活性不受影响;DTT、PCMB修饰CPI,其CD谱发生显著变化,NEM修饰CPI,其CD谱变化甚微.4mol/L的脲中,CD谱仅显示206nm负峰、214nm和225~235nm处新的负肩,并在240~250nm之间出现新的负峰,分子中无规卷曲增加,CPI活性未受影响;经NBS修饰,CPI分子中α 螺旋减少,无规卷曲增加较多,CPI完全丧失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的方法,从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中稳定分离到了4种活性的叶绿素蛋白复合物,分别为2种捕光复合物、1种PSⅡ颗粒和1种PSⅠ颗粒.采用圆二色谱技术对分离到的复合物进行了全波段(190750 nm)光谱测定,结果显示:①远紫外区:二级结构预测表明各复合物的无规卷曲比例相近,约占30%左右;PSⅠ颗粒和1种PSⅡ和捕光复合物含有更高比例的α-螺旋和β-转角,但几乎不存在β-折叠.②近紫外区:在芳香族氨基酸的三级结构信号区,各复合物均未观测到Tyr的信号峰.③可见光区:690 nm附近信号峰的有无是隐藻捕光复合物和中心复合物的一个区别.实验结果不仅给出了隐藻叶绿素蛋白复合物性质的新信息,也为今后叶绿素蛋白复合物的分析和鉴定提供了新的光谱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方形(S,S,S,S)手性环芳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UV-Vis)和电子圆二色谱(ECD),从微观角度分析了产生UV-Vis、ECD谱吸收的分子轨道电子跃迁情况,解释了分子结构与光学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Sporothriolide(6-己基-3-亚甲基四氢呋喃[3,4-b]呋喃-2,4-酮)最早是从Sporothrix sp.(孢子丝菌)中发现的一种抗真菌化合物。经核磁共振谱图解析,发现它是一个聚酮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中含有3个手性碳中心;并具有两种相对构型,即(3a S,6R,6aR)和(3aR,6S,6a S)。为了确定绝对构型,采用含时密度泛函方法,在MPW1LYP/6-31G(d,p)水平上计算了电子圆二色谱。通过与实测谱图的比对,其绝对构型被确定为(3a S,6R,6aR)。五元环的左手构象和右手构象产生了镜像对称的电子圆二色谱,表明五元环的构象翻转对其圆二色谱具有重要影响。此外,溶剂甲醇与sporothriolide之间的分子间氢键导致了低于14.1 nm的Cotton效应偏移,及低于75 cgs的峰强度的增强,说明溶剂化效应对sporothriolide的圆二色谱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运用圆二色谱研究酶与化合物相互作用的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远紫外圆二色光谱数据计算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原理、方法、实验技术。应用圆二色谱原理、方法、实验技术研究α-葡萄糖苷酶与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初步提出酶被化合物抑制的机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