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科学可视化在科学史上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认知优势,并启发了大量的科学成果,但其如何形成这一认知优势可分解为三个认识论问题。本研究基于所有认知行为都是基于大脑内部的认知机制这一前提,认为科学可视化是通过外部视觉刺激影响内部认知,并在这个研究思路上,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与建模,构建了三个模型分别回答三个认识论问题:解释视知觉创造力的“意象-图式-表征”模型、解释外部视觉刺激带来认知优势的三要素解释框架、解释注意力与先验知识参与的双向模型。  相似文献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根据基础研究的规律和特点,针对国家重大需求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在总结“十五”(试点)实施的12个重大研究计划(编号为1-12)经验的基础上,“十一五”启动和实施了新的重大研究计划。重大研究计划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科学研究的一种新的模式,是落实科技源头创新战略,体现我国基础研究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前瞻性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3.
波兰尼的科学人性化途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瑞雄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22(2):30-37,,13,
波兰尼以“意会认知”理论变革实证主义科学观,透过意会认知的三位体结构和内居运行机制,可知所有知识都无法摆脱主体性,都属于“个人知识”。因此,研究事实的科学研究价值的人文学其意义都为人所赋予,其中并无谁优谁劣的问题,两种文化或说科学与价值由此得以融合。波兰尼似乎为萨顿科学人性化的主张寻到了一种具体途径,然而,他的理论虽说必要却不充分,要实现萨顿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对“科学和技术:天使抑或魔鬼?”这一问题的探讨,实质上是对科学和技术的价值的探讨。关于科学和技术的价值问题,理论界提出了“科技负载价值”、“科技与价值无涉”、“科技价值中立”和“技术负载价值而科学与价值无涉”等各种不同的观点。在此,我们不想对这些观点进行具体的评价,而是想换一个角度即从劳动价值论视域对科学的价值进行解读。从劳动价值论的视域来审视,科学不是“魔鬼”但却是“魔鬼般”地负载着人类科学劳动创造的价值,它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价值库”,因此科学所形成的“价值库”即“科学价值库”,是“魔鬼般的价值库”。  相似文献   

5.
《中国基础科学》2014,(5):29-35
2014年4月1—17日,香山科学会议陆续召开了主题为:“城市地下空间火灾安全基础科学问题”、“文化遗产空间观测与认知”、“太赫兹波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科学问题与前沿技术”、“国家大型健康队列建设与应用”、“地球系统动力环境变量可预报性研究的进展和挑战”的第486-490次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6.
林思达 《中国基础科学》2009,11(6):59-63,39
浙江省的基础研究工作在结合浙江经济、社会需求、资源特点和优势,为解决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提供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知识储备和科学支撑中,形成了培育型、传帮带型、海归型、实践型、产业型和国内引进型等具有浙江特色的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建议继续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构建高层次人才培养高地,提高基础研究队伍整体素质和在学术界的影响,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中国基础科学》2010,12(1):35-4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部署的、引领未来发展、对科学和技术发展有很强带动作用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围绕落实《规划纲要》,科技部2010年将继续部署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科技部于2010年1月19日发布了2010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年重要支持方向。此外,为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行动、履约和国际谈判提供科技支撑,科技部2010年应急启动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针对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全面提升我国全球变化研究的竞争力。科技部于2010年2月24日发布了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重要支持方向。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主办的“全国科学基础转移”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0月21-23日在浙江丽水市召开。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明国教授、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主任金吾伦教授以及丽水市政府的领导到会并讲了话。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学者围绕“新科学及其挑战”、“科学基础的表现”以及“科学基础转移与原创性”等议题进行了研讨。张明国教授在讲话中,在充分肯定研究科学基础转移问题的重要性的基础上,着重谈了以下几个相关问题并希望大家予以关注:①除了研究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以…  相似文献   

9.
“科学价值”与“科学的价值”具有不同的含义。后者是一个以科学为价值客体的概念,指“科学(对于人和社会来说)有什么意义,它包含了科学的多种可能的价值系列或集合。“科学价值”则相反,它是一个以科学为主体的概念,是以科学的需要和尺度为标准所作的价值判断,其确切涵义应该解释为“对于科学的价值”或“在科学上的价值”,即(包括人和社会的活动在内)任何事物“对于科学来说的价值”或“在科学上的价值”,即(包括人和社会的活动在内)任何事物“对于科学来说有什么意义”,它们“是否适合于科学的尺度、满足科学的需要、为科学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基础科学》2014,(1):28-37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下简称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点支持农业科学等9个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的基础研究,同时,围绕纳米研究等6个方向实施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科技部于2014年2月20日发布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5年度重要支持方向。  相似文献   

11.
自后现代思潮染指科学界以后,有关“现代性科学”和“后现代科学”的争论从未间断过。本文在驻足历史、解读经典的基础上,除了对“现代性科学”和“后现代科学”加以正名外,指认了“现代性科学”产生的真正缘由及其形上基础,因而科学朝向有机论、建构论、价值论和返魅化等后现代疆域布展,已成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基础科学》2013,(1):13-2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下简称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点支持农业科学等9个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的基础研究,同时,围绕纳米研究等6个方向实施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科技部于2013年2月1日发布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4年度重要支持方向。  相似文献   

13.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科学发现和知识发展的关键,而目前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的认知的关系的研究较少去探究两者在“提问”和问题应对方面的差异,因此有必要探讨“问题”与“算法”的联系。从科学问题的形成、应对直到形成理论的过程等来看,AI难以提出创造性的科学问题,而科学问题也难以单纯用算法解决。主要依据是:一些重要科学发现过程中存在假设“先于”观察的现象,以及问题形成和认知跃迁往往是非归纳、非算法的过程等等。因此,在科学发现的能力方面,基于算法的AI可能具有较大的局限。  相似文献   

14.
科学研究在晚清社会属于非主流工作,但科学士绅依然坚守科学求真,他们的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国家需求和个人发展均出现喻俗的现象,“求真”的科学精神和“喻俗”的社会需求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价值冲突,部分科学士绅由“科学”转向“科举”。他们的分流是现代科学在中国的早期体制化过程中面临的不可避免的现象。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是科学技术哲学必须严肃面对的主要论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2013年8月27日至10月18日,香山科学会议陆续召开了主题为:“未来载人深空探测飞行器结构与材料的关键问题研究”、“空间环境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关键科学问题”、“低维体系高温超导”、“中子科学平台及其在先进材料研究中的科学前沿和重大需求”、“储能技术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的第466-470次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16.
尼采时科学的评价围绕着他所发现的“科学难题”这个中心展开,他认为科学乃是苏格拉底的理性乐观主义的表现形式,科学的真理意志与柏拉图一基督教形而上学共享一个基础,即虚无的意志,否定生命的意志。但是,对科学的评价也是尼采的价值重估的一部分,他的“积极的虚无主义”要求科学具有新的价值和意义,即从艺术和生命的视角对科学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7.
辩护和捍卫实在论的立场是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价值基础。如何辩护以及怎样论证实在论的观点,则是哲学家、特别是科学哲学家的责无旁贷之责。本世纪以来,学界对实在论问题的研究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活跃。“实在论”这一术语成为20世纪科学哲学研究中出现的最多,但又最缺乏明确界定的概念之一。在这种背景下,从实在论研究的整个历史过程,来揭示或透视实在论研究中发生的方法论转向,有助于展望实在论研究的未来发展转向。历史地看,关于实在论的学说古已有之,同既往相比,20世纪的科学发展为在更深层次上研究实在论问题,创设了新的…  相似文献   

18.
人类学家试图“通过边缘来理解中心的缺失”,这种“他者的目光”,以及“离我远去”的态度,向我们展示了“文化的互为主体性”。科学被幻化成文化符号具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基础。当我们走到主流科学体系之外,切换视角,努力做到站在他者的立场上看待他者的文化、以及作为一种亚文化的科学,的确可以悟出很多令人瞠目的事实。将人类学与科学史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为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领域的学者展示了一种新工具、新方法,提供了考察科学的新角度、新视野。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0月26日至11月13日,香山科学会议先后召开了主题为“引力理论和广义相对论的空间实验检验”、“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研究的机遇与挑战、“水科学研究中的若干基础前沿问题”和“高性能聚丙烯腈碳纤维制备的基础科学问题”的第332—335次讨论会。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1月11日至12月3日,香山科学会议先后召开了主题为“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的相关研究中的若干科学前沿问题”、“高效氮化物半导体白光照明材料及芯片基础问题”、“空间探测暗物质粒子”、“全球变化下动荡的中国近海生态系统”的第359—362次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