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因编辑技术在人体的广泛应用会带来多维伦理治理问题。基因编辑技术在技术风险、人性道德、社会秩序和治理实践等层面形成四大基本伦理问题,由此造成四大伦理困境:基因编辑技术的不确定性带来安全伦理困境;改变个体道德基础导致生命体存在的正当性困境;系列伦理失序问题带来社会公正伦理困境;多元治理主体利益诉求的差异性引起伦理治理混乱困境。求解基因编辑技术伦理治理的四重伦理问题和困境,可尝试采取四大伦理策略予以破局:一是用负责任创新的审慎态度对待基因编辑技术,破解技术安全伦理困境;二是做好人性道德本体论的理论创新准备,破解生命体存在的正当性伦理困境;三是追求制度正义,破解社会公正伦理困境;四是寻求多元共识的伦理治理原则,破解区域自治与全球共治的伦理治理混乱困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基因编辑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文章讨论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辑的风险、社会和伦理内涵,凸显相关的风险管理问题,并反对在涉及到人类生殖细胞干预进行过早的实验。论文认为应该容纳更广泛公众讨论,并以预防原则为基础推进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罗尔斯的"原初立场"中,订约人被理想化地假定是人人健康,没有人患有疾病或会提前死亡,但是通过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我们可以扩展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使之能够解释避免健康不公平的道德重要性。同时,罗尔斯的"差异原则"又允许一定程度的不平等,因此,需要对可允许的健康不公平做出充分的解释,这样,我们就能说明罗尔斯的正义原则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实现健康的公平。可见,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虽然不是为健康问题而设计的,但它却为我们判断何时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的分配是正义的提供了一个较为充分的理由,它使我们能以一种更为系统的方式来思考健康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西方数据正义研究可分为三条进路:治理进路、设计进路和去中心化进路。治理进路旨在矫正数据技术带来的结果不公,设计进路要求依照正义原则设计数据系统,去中心化进路试图揭示在前两种研究中失语的算法歧视及其背后不公正的社会结构。然而,三条研究进路都没能解蔽数据不公的生产机制,在以何种规范性理论为价值根基上也莫衷一是。弗雷泽的三维正义理论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最清晰地说明了社会支配的运作机制,其参与平等理论能够为数据正义研究提供具有普遍性的价值基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正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促进生物产业发展改善人类健康的同时,也对科学的正当性、技术的可靠性以及人性欲望等提出诸多挑战。揭示基因编辑技术在应用实践上的悖论特性,从哲学层面对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应用进行深入反思,不仅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未来发展的哲学命题。只有从技术、法制和伦理等多方位协同思考与共同应对,方可为化解基因编辑技术哲学疑难探寻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引发了全球生物学家、生命伦理学者和社会公众等激烈的伦理论争。反对者认为,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突破了不可逾越的伦理"红线",应当"全面禁止",理由主要有:改写人类进化方式;存在严重技术风险;违背后代自决权;导致人类社会新的不平等;损害人类的"基因完整性"与"人种完整性"。而支持者认为,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有利于探究生命奥秘和促进人类健康,具有科学及道德合理性,应当"全面开放"。面对这一巨大而深刻的伦理悖论,本文提出了"有限开放"的解悖路径,即实现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差异性发展,使之"弃恶扬善",同时,构筑立体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监管体系,为其伦理悖论的化解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与克隆技术不同,基因编辑技术打破了人类基因的自然性,对后代人生命是一种"强"控制,因而后代人的尊严受到着更大的伤害;克隆技术是在为后代人"复制"亲本的基因,而基因编辑技术则是在精准化地"设计"后代人的基因,因而后代人生物学特征的自主选择权被更加剥夺了;克隆技术被用于优生,只是在选择和复制当代人具有的"好"的基因,而基因编辑技术则可以制造和增强"优势"基因来助力优生,这会更加破坏人类生物学特征的平等性。因此,基因编辑技术在涉及人的尊严、后代人自主权和社会公正等伦理问题上,具有不可忽视的新的伦理挑战。  相似文献   

8.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文献,运用Citespace101软件,从发文量、国家与机构、作者、期刊、引用文献和关键词等多个角度对基因编辑伦理研究进行分析,梳理基因编辑伦理的历史发展、方向与内容,探寻基因编辑伦理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发现:(1)基因编辑伦理研究内容从非人类基因编辑转向人类基因编辑;(2)基因编辑伦理的研究方式由被动介入转向主动介入;(3)基因编辑伦理的研究方法由原则主义向实证主义转变;(4)基因编辑伦理的研究层次由个别国家学者主导转向全球广泛参与;(5)基因编辑伦理的未来研究方向可从研究对象、道德行为主体、伦理审查制度、伦理研究专题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指称理论认为意向性是指称的关键,即意义内在于人的思想.对此普特南提出了反对意见,他通过孪生地球等思想实验来说明心理表征不是指称的充分条件,通过对其功能主义的反思,他认为心理表征甚至也不是指称的必要条件,他的"语言社会劳动分工"论揭示了意义的社会结构.他将人们的目光引向了社会、历史和文化对意义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     
正近年来,基因编辑发展突飞猛进,推动人类自然演进与人工选择博弈的关键阶段加速到来。基因编辑应该受到怎样的伦理规制,才能确保其提供给人类发展更值得憧憬的可能,而不是不可预知的灾难。本期专题选刊三篇不同角度的文章进行探讨与反思。李新苗、刘鸿宇、王珏运用知识图谱方法梳理了基因编辑伦理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认为人类基因编辑伦理与非人类基因编辑伦理研究应当并重,强化科研道德与伦理审查。唐魁玉、  相似文献   

11.
谷兴荣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2):97-100,F004
本文提出在初级水平时科技进步导致社会差别不断扩大,社会平等程度不断降低;在中级状态时科技进步导致社会平等程度的稳定状态;高水平的科技进步导致社会平等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差别不断缩小的U型发展现象.并从这种现象中概括出科技进步与社会平等不同指标系列及相互联系,进而从数学分析的角度揭示科技进步与社会平等U型发展规律的形成原因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配、承认、参与和能力:环境正义的四重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正义的理论维度远不止于分配层面,而是集分配、承认、参与和能力等四重内涵于一身的集合体。承认正义是参与正义的前提和条件,参与正义是承认正义的表征和体现。承认正义和参与正义是实现分配正义的基础和保障,分配正义则以能力正义为最终旨归。对环境正义理论维度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界对"正义"和环境正义之"正义"内涵的理解,而且对厘清环境正义运动实践中人们对正义的价值诉求,尤其对反思我国近些年频发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日前,有消息人士称南方科技大学原副教授贺建奎已于近期出狱. 这条消息让我们回忆起2018年年底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贺建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至少7对艾滋病夫妇的受精卵中修改了一个名为CCR5的基因,而且一对夫妇的双胞胎女儿已经出生.  相似文献   

14.
集约化养猪环境正义属于环境伦理实践哲学的研究范畴。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环境正义运动使弱势群体在环境受害方面的不公正待遇受到美国社会的普遍关注,学术界和政府随即展开了对环境正义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作为美国集约化养猪发展最快且养猪环境问题最早显现的地区,北卡罗莱纳州在承认正义、制度正义和分配正义三个层面的集约化养猪环境正义探索经验,可为中国解决集约化养猪环境非正义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情节波澜壮阔的《云图》电影里,基因改造的克隆人撑起了一个反乌托邦社会,成为影片一大亮点.这样的构想对今天的观众来说或许还遥不可及,毕竟世界上还有不少反对人类克隆和基因改造的政治声音,但科学明显走得要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还要远.《云图》中的一个名"星美-451"的克隆人,同其他数百万在"子宫银行"里成长起来的遗传工程克隆"产品"一样,从一出生就被注定奴役的命运.这些克隆人需要从事几乎各种人力的服务性工作,充当士兵和妓女,甚至作为"活的娃娃",供未来社会内索国"纯血"阶层的儿童玩耍.不过,英国阿伯泰邓迪大学的生物伦理学家凯文·史密斯说道:"当然,任何技术都有可能被滥用,但像《云图》里描写的那种噩梦般的场景,不可能是人类生殖细胞基因改造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基因编辑与基因筛选是目前已知的人类控制后代基因的两种可能方式。虽然二者有很多类似之处,基因编辑与基因筛选在对胚胎的处理方式上有很大的区别。朱利安·萨乌列斯库等人认为,这些差别意味着基因编辑存在对人影响的(person-affecting)伤害风险,而基因筛选则不存在这种风险。这种风险上的差别为基因编辑比基因筛选的伦理问题更为严重的观点提供了辩护。然而,上述观点在基因编辑的收益、伤害的风险问题,以及非同一性问题这三方面都面临着有力反驳。要解决基因编辑与基因筛选的伦理优劣问题,需要在这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环境正义:环境伦理的回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伦理是实践哲学的一部分。进入20世纪90年代,环境伦理由于缺乏对现实的关注而陷入了某种发展困境。与此同时,作为对传统的环境保护运动的补充和社会正义这一永恒主题在环境领域的延伸的环境正义运动及其相关理论的发展,不但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响应。环境正义实际上是对传统民法原则的讨论和校正,其所代表的从现实的角度看待环境问题的倾向,也是环境伦理谋求自身发展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从人性技术化到技术人性化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岩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6):52-55,60
本文以基因科技为例,简要地论述了科技与人性对立的几个方面,批判了纯粹科技理性对这种对立的技术消解方式及其人性技术化的后果,主张以人性系统的观点规约科技的发展,反对以技术逻辑改造人性.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直接干预人类遗传基因的强大工具,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蕴含了极其巨大的潜在风险与文明忧患。由于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的潜在风险极具复杂性与特殊性,不但将引发健康风险、进化风险、遗传风险等生物性风险,且还将引发一系列的社会伦理风险。如果运用不当,极易造成失控的严重后果,甚至将人类陷入难以拯救的危险境地。基于此,我们应从技术伦理的向度出发,以增进人类的幸福和自由为目的,尊重人的"自然"本性,增强技术主体的责任伦理意识并设置技术禁区,才能真正有效地消解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所引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以及耕地面积减少,农作物生产面临诸多挑战。新兴的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快速定向编辑农作物的基因组,为农作物定向改良和精准育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综述CRISPR/Cas介导的基因敲除、单碱基编辑、基因精准替换和引导编辑技术的研发及其在农作物改良中的应用进展,并对未来的研发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农作物基因编辑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