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科技史与一般史的融通已成为近年来倡导科技史"再建制化"的学者们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文章从新文化史取向出发,当代新文化史家思考技术的视角和方法,涉及物质文化视角的技术史研究;日常生活中身体对技术体验的研究;以及书籍史阅读史视角的技术史研究。  相似文献   

2.
18世纪,俄罗斯科学院的科学家们为了思考自己所研究的科学问题而注意梳理学科的历史。到19世纪,历史学家为科学史研究增添了人文视角。俄罗斯科学院在1921年成立知识史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席维尔纳茨基将科学史看作一个独立科学领域,提出了科学史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方向,为俄罗斯科学技术史学科奠定了基础。1932年知识史委员会正式改为科学技术史研究所,实现了科学技术史学科在苏联的建制化。俄罗斯(苏联)科学院的科学史研究有自己的学术风格,如在20世纪20年代“知识史”框架下探讨科学、哲学和技术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初提出创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知识史,为国际科学技术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为进一步推动技术史与技术遗产学术研究,促进学科交叉与跨领域的交流合作,带动中国技术史学科建设,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与该学会的传统工艺研究分会、工业考古与工业遗产研究会、金属史专业委员会、科技与经济社会史专业委员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气象科技史专业委员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造纸史与纸质文物专业委员会、综合史专业委员会(按拼音排序),并联合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历史工作委员会、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为突破以政治史与军事史为主的历史学研究窠臼,法国掀起了扩大历史学研究对象和增加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史学革命”。围绕历史学家亨利·贝尔搭建的对话平台,学者积极将历史学研究范围拓展到人类文明中的科学与技术。法国科学技术史学科由此开启了建制化之路。在这一过程中,著名科学思想史家亚历山大·柯瓦雷在年鉴学派掌管的高等研究实践学院第六部下建立了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他去世后,在勒内·达东的带领下,该中心成为法国科学史研究的重要机构之一。  相似文献   

5.
技术史经过18世纪末以来200多年的演进发展,已经形成包含一系列分支学科的复杂学科结构。技术史的所有分支学科,可以归并为基础技术史、综合技术史、部门类别技术史、技术社会活动史、专项技术制度史、专项技术成就史等六个学科群组。因研究对象相同,技术史与技术哲学、技术学形成同缘关系;因研究内容互涉,技术史又与科学史、文化史、工程史、农业史、工业史、交通运输史、建筑史等专门史形成近邻关系。  相似文献   

6.
美国技术史学科的诞生与工程学教育大有关联。高校基于工程师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地位培育其职业意识,早期偏向精英化路径,20世纪中期转而依托以科技为主线的人文观,这一融合为技术史学科及其学会的创立提供了条件。工程学对美国技术史学科的人员构成、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认识论都影响至深。学科始终关注与社会广泛相关的工程系统,进而基于美国“适应、改良、应用”欧洲技术的历史路径,发展出以域境主义为特征的技术史叙事策略,并在当代出现细分化、全球化、社会史化等新趋势。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历史学家和科学家开始关注中国历史上的机械发明。张荫麟和王振铎等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开展了古代机械史的专题研究,包括复原古机械。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对那些从古代传承下来的机械做了田野调查。刘仙洲等机械学家—史学家以现代机械工程学为参照系,研究古代机械发明或创新,并以学科史的视角书写机械发明史。李约瑟等科学家—史学家着眼于撰写综合科技史,为此研究机械工程史和其他学科史,阐释中国发明在欧亚文明史上的重要角色。此外,某些工程师主持或参与古机械复原,尤其是帮助史学家破解技术奥秘。科技史研究的维度和方法论是多样的及互补的。不同学科的学者们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知识专长,为全面认知历史上的科学技术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适逢牛津版《技术史》全八卷在国内出版,该书主编查尔斯·辛格引起学术界瞩目。鉴于国内对辛格了解很少,本文梳理相关英文文献并进行评价。辛格早年从事临床医学和肿瘤研究,后受妻子多萝西娅·辛格、威廉·拉姆齐和本杰明·马滕等人影响,逐渐转向历史研究,在医学史、科学史和技术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辛格具有国际主义情怀,二战期间曾积极救助犹太难民以及受迫害的教师和学者。再是,辛格对李约瑟的学术研究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技术史研究已经有了相当的进展,特别是近十年来,技术史研究与国家文化建设、经济发展、政策研究密切结合,无论在研究力量、研究范围、普及教育及宣传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整备和拓展。但是技术史与其它同类学科以及与国外的研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古人云:“兵欲精,必先利其器”。技术史学方法论是研究技术史的重要工具、是技术史工作者的“器”,要使我国的技术史研究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除了其它条件外,亟需在方法论上作出发展。本文即是这一工作的粗浅尝试,旨在得到同行的教正。  相似文献   

10.
白馥兰是当代英国著名技术史学家和人类学家。她的技术史研究从参与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系列起步,继承和突破李约瑟的科技史研究,以农业史和妇女史作为双重核心。其技术史思想中一以贯之的线索是技术与社会,遵循着自技术而来、向社会而去的理论进路,旨趣在于以技术观社会。就研究视角而言,包括广义技术视角、人类学视角和汉学视角。就研究局限而言,包括文献方面、观念方面和比较方法的不足。总之,白馥兰展示了一位从李约瑟时代走来中国技术史研究者的代表形象。  相似文献   

11.
英国哲人科学家皮尔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历史学家。文章详尽而深入地论述了他对科学史、远古史和文明史、巫术史、中世纪史、宗教史、艺术史、性史、道德史、德国人文主义史、思想史等的研究实践和有趣见解,同时探讨了他的编史学观念,这一切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学者的科技史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就走向职业化和建制化,并且开始参与国际学术交流。60多年来,中国科技史学者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著和普及作品,为文化与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然而,颇为遗憾的是国际学界对中国科技史学者的绝大多数研究成果及相关历史资料了解甚少,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主要以中文发表论著。有鉴于此,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科学  相似文献   

13.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1954年)出版之后,中国科学院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副院长竺可桢邀请并组织叶企孙、陈桢、谭其骧等学者对它进行了评介,科学院对李约瑟还进行了资助。中国学者对此卷既有高度的评价,也有具体的批评。中国科学院派遣代表团参加第八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又与李约瑟直接相关。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对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起到了促进作用。科学史学科在新中国诞生后迅速走上建制化之路,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特别提倡爱国主义的时代背景下,由于竺可桢等科学院领导的倡导和支持、李约瑟与苏联的积极影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了和达尔文相关的历史研究从思想史转向社会史、文化史,到语境论的科学史的发展过程,讨论了这一过程中史学思想和研究方式的转变,重点评介了历史学家约翰.格林和罗伯特.杨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对技术的历史进行分期研究,可以揭示技术发展的阶段性,由此可以把握技术发展的规律。技术史分期应遵循3个原则:体现技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反映技术发展变化质的规定性;反映人对自然认识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阶段性。一些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对技术发展已提出多种分期方案,这些方案对描述技术发展的阶段性有一定的意义,也有明显的不足。经过对近代技术发展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每一时期总有1项在该时期技术体系中起主导作用,且代表了技术总体发展趋势的技术,这种主导技术及其主导技术群的更迭,反映出技术发展阶段质的变革,以此为依据的技术史分期方案,可以很好地认识技术发展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经济史视角的机器换人“常识”深藏着技术哲学新的分裂风险。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哲学需要继承现代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纲领的精神,在机器换人“常识”的经济史理解基础上打开“技术黑箱”,引入《资本论》的技术史视角批判和反思机器换人“常识”,进而找到新的认识论和推理逻辑问题,即“机器如何接受并重现人类能力的知识”——技术知识论。借鉴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的思路,技术史与经济史如同技术哲学的“内史和外史”,没有技术史的技术哲学是分裂的,没有经济史的技术哲学是瘦弱的。  相似文献   

17.
把国际技术史委员会(SHOT)在技术史学理论方面的成果与变迁,作为理解西方技术史学理论变迁过程及其内在逻辑的切入点,利用《技术与文化》的史学专题讨论、其他相关论著和SHOT年会资料,系统梳理SHOT各发展阶段技术史学理论的基本旨趣、核心议题与关键特征,对其变迁动力进行逻辑解释,从而把SHOT群体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问题作出的理论反思构建成一幅完整的学术发展地图。这为把握当今技术史的发展取向提供了历史依据,也为中国技术史研究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史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知识。说它古老,是因为它的源头几乎可以和历史学一样久远。试想一下,假如没有亚里士多德对相关历史题材的记录与分析,后人对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们关于空间、时间、运动等今日被纳入物理学范畴的知识的论述又能知道些什么呢?同样,如果没有司马太史公开榛辟莽的“八书”和由此以降的编史传统,今日我们对古代皇历农医律算河渠平准的了解就要大打折扣了。至于说它年轻,是因为只是到了本世纪20年代末,科学史才开始获得建制化所必需的学术基础与社会动力,而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赢得普遍认同的局面至50年代…  相似文献   

19.
东德科萨地区的秘密地堡完工于1979年,占地面积75公顷。至今,德国历史学家们一直在争论科萨地堡的作用。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德国专家意识到,当年的欧洲曾是如此接近“核深渊”的边缘!  相似文献   

20.
迄今炎止,人们关于技术发展的研究,大多是从技术史和技术与经济互动的角度着眼的,并由此形成了科学推动说和市场拉动说现两种观点。然而,我们知道,技术并不仅仅是一种与社会发展有关的的过程,它还是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