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卢德主义是20世纪末在欧美国家出现的,以大众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一种技术批判思潮。曾就人与机器、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等广泛领域阐明了带有激进主义色彩的观点。作为其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技术观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第一,技术教育改革的工具主义取向蕴涵社会控制的隐蔽性;第二,计算机的教育应用蕴涵经济功利性对教育的侵蚀;第三,计算机的教育应用导致文化的毁灭;第四,计算机的教育应用导致人的毁灭;第五,技术教育应用的“敌托邦”图景。最后,对新卢德主义的教育技术观予以概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新卢德主义自1990年心理学家格兰蒂宁发表《新卢德宣言》正式确立其名称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关注,外界将其标签化为极端反技术主义加以批判,也有对其持支持的观点;同时在新卢德主义内部也互相批评。造成这种状况根源于新卢德主义是由众多观点相异的人构成。新卢德主义反技术态度主要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人文维度适度反技术、生态维度激进反技术和个别极端反技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新技术时代特征的意义上对新卢德主义者J.曼德尔(J.Mander)和K.塞尔(K.Sale)的观点加以归纳梳理,并尝试运用卡尔.波兰尼的市场社会的概念和双向互动思想,从市场社会角度分析、讨论并引申对新卢德主义关于新技术时代特征思想的理解,由此阐释我们对于全球化时代技术特性与时代特性的思考和把握。本文认为,新卢德主义的技术逻辑批判是对市场逻辑和资本逻辑的批判,新卢德主义的技术批判思想正是技术与市场、资本的逻辑脱离社会控制而导致的社会政治反抗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卢德意象"正名的社会意蕴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贬损的“卢德意象”是指“卢德”是保守、落伍、反对进步的代名词,甚至附有轻蔑、侮辱的情感色彩;贬损的“卢德意象”有一个形成过程;新卢德主义者从技术、政治、经济和文化心理等方面为“卢德运动”辩护,为贬损的“卢德意象”正名。新卢德主义正名“卢德意象”的社会意蕴在于:1)挑战功利主义社会进步观;2)慎重对待技术变迁引发的社会失业问题;3)重视技术变迁引发的文化冲突问题。新卢德主义正名“卢德意象”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实社会的更迭,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合理性批判的形式也不断革新,社会合理性批判的逻辑从卢卡奇的物化批判,演变为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又更新为芬伯格的技术批判。尽管批判的对象都是技术,但是批判的策略和改革的策略却根据现实形式不断发生变化,从卢卡奇的阶级革命到马尔库塞爱欲解放和感性解放再到芬伯格的技术政治,这些批判理论都是对社会现实展开批判和改革的尝试。从另一种角度上,通过梳理社会合理性批判的历史逻辑,能够在技术的境域内更加历史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6.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5):108-112
汤姆·奈恩是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民族进步"的技术批判维度,考察了工业革命对民族国家建立的关键作用,他把技术进步和工业发展看作是民族国家成型的动力基础,揭示出技术进步是现代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核心动力,工业发展是实现利益共享和民族进步的根本原因,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技术支配日益凸显的当下,尼采技术批判的地位和影响备受关注。尼采前瞻性地警醒了技术时代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后果:劳动“非个性”,心灵学会懒撒,生活走向平庸和无聊。尼采着眼于文化心理的技术批判思想深深影响了芒福德、盖伦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哲学思想。他们共同表达的对于技术忧虑乃至悲观,对于当下超人类主义的技术乐观乃至技术狂热有一定的纠偏作用。但与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的机器技术思想相比,尼采及其追随者的相关思想仍有重大不足。  相似文献   

8.
美国心理学家格兰蒂宁是新卢德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对技术塔布的分析是其技术批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格兰蒂宁的“技术塔布”思想进行初步的阐释,并在概括总结“技术塔布”思想的分析路径基础上,对格兰蒂宁的“技术塔布”思想予以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本文尝试从气候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分析俄罗斯出现的“新欧亚主义”,认为这是一种地缘政治视角下的陆权理论,是俄罗斯传统扩张理论和实践的延续与发展.该理论的提出,反映了俄罗斯民族选择历史道路和构建独特的欧亚文明观的一种趋势,表明作为自然因素的气候对民族和国家有深刻影响,“新欧亚主义”是普京实现其强国梦的“欧亚联盟”战略思想之...  相似文献   

10.
人本主义技术批判的理论基点是某种抽象的理想人性,由于它把技术和人性对立起来,并因此对技术采取片面的否定态度,以致于在不可遏止的技术进步之势面前,人本主义的技术批判论者往往对人性和社会发展的前景感到悲观。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同样陷入了这种困境。马克思的《1844年手稿》虽然还带有某些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残留,但是却已经预示了走出人本主义技术批判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合目的性的基本样态,休闲活动自古以来存在于人类生存发展以及社会演化进步的历史长河中,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理论释义及实践状态。数字技术赋能下的现代休闲生活得到极大丰富与发展,然而在资本逻辑与数字技术的共同影响下,现代休闲生活同样出现了与休息分离、“劳工化”转向、自由意志流散等异化图景,为此需要对此进行严肃审视,在多个角度的剖析下寻绎数字技术下现代休闲生活的归正逻辑,以推动现代休闲生活更好地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2.
媒介是人的延伸与人是媒介的延伸两个逆转性的命题,是西方麦克卢汉主义媒介技术哲学的核心命题,也是对该学派人本的进化的媒介技术本体论进行梳理评判的最佳切入点,其媒介与人互动延伸的隐喻性本体论蕴含着必然的逻辑悖论。  相似文献   

13.
数字城市一方面作为信息技术产品而存在,另一方面也内植了深沉的人文情感与文化意蕴,影射着技术与人文、自然与社会、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预言着人类活动、社会存在与文明进步的实践基础、人性根基与精神源泉所面临的活力挑战。对其蕴涵的活力挑战与潜在机遇进行透彻剖析,无疑将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互动与缠绕,有利于正确把握自然、社会、人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依赖,催生并建构出新型的活力个体、活力城市与活力社会。  相似文献   

14.
奎因重构科学哲学的策略体现着对语言与经验的双重关注。“经验论批判”确立起了整体论论题,并把批判指向了传统的意义论和还原论;“语义上溯”把我们对科学的接受与科学的客观性问题转换为语言问题。这两个策略打破了先验主义,否定了超科学因素对认识论的介入,从而使奎因在科学哲学上超越了规范主义而走向了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15.
尽管生物保守主义和超人类主义分布在人类增强技术生命政治光谱的不同位置,但几乎都不会拒绝人的尊严和权利概念,这是争论双方共享的逻辑起点.问题在于,两者的理论辩护都是从描述性的关于增强技术发展及其影响的可能性事实到规范性的关于增强技术道德结论的论证性飞越.能力方法作为一种广泛而通用的伦理人类学框架,否认并批判上诉分裂立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