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自社会生物学、进化心理学兴起以来,"进化伦理学"就受到了广泛关注。许多研究者都热衷于用进化力量来为道德或道德能力提供解释。然而,研究者们在该理论的正当性问题上始终难以达成一致。其中一些分歧源自"进化伦理学"一词意义上的含混不清。为解决该问题,我们至少应当进行以下两类区分:1)对生物学和生物哲学中"进化论"之不同含义的区分;2)对不同层面"进化伦理学"的区分,包括:描述性进化伦理学、规范性进化伦理学、进化元伦理学。这些区分将帮助研究者们对进化伦理学有一个更清晰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这篇论文有下述两个部分:(1)对爱因斯坦的哲学陈述的主要部分的评价,这些陈述表明他拥护(或不拥护)科学的实证主义认识论。(2)对于认为爱因斯坦关于狭义相对论的意见会引导到(或不会引导到)科学的实证主义认识论的主要论点的评价。这证明:(1)爱因斯坦的陈述和狭义相对论本身需要明确区别科学概念及共与感官证据间的关系;(2)这种区别需要一种非实证主义的认识论;(3)这种区别提供了理解爱因斯坦的表面上的实证主义陈述的  相似文献   

3.
《道德难题与程序正义》一书于2011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版,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曹刚博士。全书共分八章,关涉的问题有:应用伦理学的定位及主要研究对象,道德推理方法,伦理委员会,程序正义。所有这些问题都与一个关键词有关,即道德难题。该著作思路清晰缜密,问题环环相扣。作者认为,应用伦理学意味着伦理学。理由是:应用伦理学既包含规范伦理学的内容,也涵盖元伦理  相似文献   

4.
随着休谟"是-应当"问题的提出,我们发现无论在理论还是在生活中,客观性成为伦理学的中心问题。与以往自然科学不同的是,伦理学中渗透有价值、规范以及主体精神的内容。从传统实在论的角度,我们无法理解道德的客观性,新的内在实在论能否提供一种属于伦理学自身而不依赖与其他领域的客观性成为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面对科学技术的强权,科学技术批判理论执着于机会与威胁的不同批判立场,在科学的道德评价上陷入二难抉择的困境;海德格尔拒绝道德理性,企图通过技术的形而上学批判而消解科学的强权,此做法也行不通。现代科技并不能回避道德的审视,但是,现代科技问题的悬而未决性质,决定了科学伦理学必须做出方法论上的转向。赫费认为,恢复判断力的德性地位,实现对科学问题的准确诊断,能够克服现代科技强权的二难困境,这在方法论上构成了对科学技术批判理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从猿到人,从四肢着地到两足直立行走,人类的诞生以及进化是一个漫长且充满变数的过程。我们似乎都持有这样一个疑问:在未来的岁月里,人类是否还会进化?进化的趋势又会如何?本文作者依据化石研究,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科学的推测。  相似文献   

7.
"事实-价值"是否二分,始终是哲学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英国哲学家巴斯卡提出了解释性批判理论,试图对事实与价值之间不对称的因果关系进行合理辩护。他指出,正确的理论不仅能够批判社会上广泛流行的错误观念,而且重塑了新的事实。事实、价值、理论、实践是相互关联的,从事实陈述能够推出价值陈述。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 ,有一些人对社会科学做学问或称做文章有两种误解 :一种认为很简单 ,就是东拼西凑 ,看你会抄不会抄 ;另一种认为很神秘 ,很难把握。而前辈和学长给你的答案是“自己悟”。这一悟便出了很多花样 ,各找各的道了。这是一种自然淘汰法 ,悟出来的你就干这一行 ,悟不出的就另谋他路吧。有多少人在实在没了办法之后 ,就听之任之了。能发表文章和著述的人多半已悟出了些什么。但因为是自己悟的 (所谓个人的体验 ) ,所以也就很难循着共同的规范了。我粗浅的认识 ,以为学术规范包括 :学术道德 (主要为学者自律 )、引文规范、逻辑规范 (分析透…  相似文献   

9.
生态伦理学与人的生存关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伦理学作为一种现代新型的意识与形态,是一般伦理学向自然世界的扩展和延伸。生态伦理学与“机械论”哲学观、“增长论”经济观相对立。它是人类最深刻的生存关怀。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际工程伦理学界的重要领军人物,迈克·W·马丁的"工程作为道德创造"思想具有独特的理论旨趣。他揭示了科学和工程中的道德创造悖论,并指出如何消解这一悖论;批判性地解读了工程创造中的道德运气,展现其对科学家和工程师道德评价的独到见解;诠释道德领导的内涵,阐明道德领导在工程创造中的重要性。对马丁工程道德创造思想的梳理和分析,展示了从工程创造活动本身探寻内在道德之维的工程伦理进路,对深入理解工程伦理的多元化愿景和进一步推进工程伦理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早期纳米伦理研究遭遇了纳米技术是否引发了全新的伦理议题、纳米技术引发的伦理议题是否为臆想这两大困境.借助STS视角,本文认为,纳米技术的伦理研究应超越单纯的伦理学视角,实现跨学科合作,更应成为一种被整合进纳米技术实际发展过程之中的实践性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一、"没有伦理学的科学是盲目的,而没有科学的伦理学是空洞的."[1]科学技术对于当今人类社会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同时,由于其背后所蕴含的世界观、价值论、方法论准则和伦理学规范,它在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伦理与科学——兼评张华夏的《现代科学与伦理世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张华夏教授先建立后放弃的系统功利主义的伦理体系给以详细介绍和高度评价,并对张教授放弃此系统的理由即在现代生命伦理学和生态伦理学等领域中所遇到的“反例”给以消解;进而阐明仁爱、正义和功利等重要伦理学概念之间的关系。最后表明,系统功利主义的伦理体系与爱因斯坦的准公理化的伦理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即它们都是不同于科学但又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于科学的现代伦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建立学术规范的呼吁是针对学术界目前普遍存在的混乱和腐败现象提出的 ,有关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对问题的揭露和批判上 ,而学术规范也只是作为一种对策才受到重视的。因此 ,只在诸如学术规范的重要性、可行性、有效性等比较原则的问题上达成了有限的共识 ,在其他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分歧和疑虑 ,归纳起来主要有 :1 我国目前的学术规范基本上移自西方 ,这是否意味着对西方文化殖民的主动迎合 ?是否意味着完全臣服西方 ,为其左右 ,从而扼杀学术的“本土性” ,乃至拔掉中国文化的根基 ?2 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术规范基本上移自自然科学 ,这是否意…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领域出现了反思转向,与之相对应,在道德哲学领域出现了实践转向。无论是一般伦理学还是应用伦理学,就道德方法论而言主要有对立的两派,一派是道德一般论者,一派是道德特殊论者。道德一般论者提出的工程模式倡导理论立场,而道德特殊论者则反对这样的立场。这两种立场都是比较极端的。广泛反思平衡方法是第三种道德方法论。它既可以克服一般主义工程模式的缺陷,也可以弥补特殊主义和反理论的不足,这正是其平衡一词体现出来的内在哲学意蕴。在从事计算机伦理学的研究中,计算机伦理学家或是道德哲学家们也要贯彻广泛反思平衡这一方法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计算机伦理学的研究获得真正的辩护。  相似文献   

16.
发展伦理学的价值革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发展模式是一种只有动力机制而缺少评价和规范机制的发展模式。它在解决“如何发展”的问题上相当成功,而在解决“什么样的发展才是好的发展”的问题上却是失败的。发展伦理学正是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来的,是对社会发展本身的价值关怀和伦理关怀,在对“自然价值”的理解上,发展伦理学克服了价值观和生态价值观的片面性,合理解决了自然界所具有的“工具性价值”与“环境价值”,“存在性价值”与“消费性价值”的内在冲突,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价值的,伦理的基础,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特征是消费价值对使用价值的背离,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挥霍性的消费价值观,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消费方式和消费观的革命,把人类的利益,子孙后代的利益作为评价和规范社会发展的提高的价值尺度和伦理尺度,是发展伦理学的终极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7.
计算主义纲领关于生命现象或过程是可计算的主张,与关于生命现象的还原论是一脉相承的。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之问的还原性解释关系,要求解决两个层次的问题,即如何把生命科学中占核心地位的目的性陈述转换为因果性陈述和如何把生命科学的术语与物理科学的术语联系起来,而还原论在此遭遇着难以解决的“无限”问题和复杂性的困境。计算主义在还原性解释中的地位,由自组织理论在还原性解释中的地位所决定,而自组织理论在还原性解释中的地位,则由前者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克服还原论所遭遇的“无限”困境或复杂性困境所决定。  相似文献   

18.
何谓“德”?我们无意在这里作词源学或语义学上的细究。从人与社会关系这一特定的场境或角度来看,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义:其一是伦理学意义上的,它指的是社会对于生活其间的每个成员所应遵循的特殊规范、行为准则和要求;人们按照这种规范、准则和要求去做便是“德”。这种“德”具体到各行各业就产生了相应的、各具特点的职业道德,如教师要讲师德,医生要讲医德,从事学术研究的要讲学术道德等等。其二是价值论意义上的,通常与人的品质。品性、人格、人品等相近概念相联系,主要指一个人做人的资格(权利)和为人的品格(义务)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10):104-109
信息和通信技术(ICTs)不仅深刻改变了人类现代生活中的诸多方面,其所引发的众多新的伦理问题也令人深思、亟待解决。然而,这仅仅是第一代信息伦理学的任务。弗洛里迪试图构建第二代信息伦理学,对ICTs引发的伦理学难题背后的哲学框架和概念基础进行深入思考,并从信息哲学的研究视角构建一种原创性的信息伦理学框架,以填补概念上的“真空”和澄清一些概念上的困惑。我们尝试厘清弗洛里迪信息伦理学基本概念上的疑惑,并讨论该伦理学与当代机器道德实践研究的关系,最后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相关伦理思想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在动物权利视域,人们对动物是否拥有道德权利持有不同立场,但他们似乎都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存有一定程度的曲解与误读。重新认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厘清自然选择与"弱肉强食"、物种差异与物种歧视、道德能力与道德权利的逻辑关系,对深入探讨动物权利问题具有鲜明的理论价值。本文不主张动物拥有实质性的道德权利,但认为动物权利论是人类对动物道德本分与道德责任的一种表达,是人类生命自我扬弃与进化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