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者父母心指的是医生对病人是一种牵挂、担心的心态,就如父母对孩子的心态一样,是医生和医院理应遵守的基本职业操守.从医多年来,甄作均医师也一直秉持着这一理念,默默无闻地工作在医学的第一前线,争分夺秒地去抚平病患创伤,挽救病患的生命于危难之间.他不为名,不为利,只求无愧于自己身上的一袭白衣.  相似文献   

2.
一张由专业医学仪器拍摄而成的普通片子里,往往内含乾坤,隐藏着不被轻易发现的致命因素,关乎患者的生命。诊断准确与否,和医者的医学素养及临床经验紧密相关。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郎志谨教授,能发现极其隐秘的微小病灶,避免了诸多不可挽回的损失的发生。如今,已到耄耋之年的她,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的诊断研究,一往无前。  相似文献   

3.
“杏林春暧”是对医者医术、医德的高度赞誉。相传三国时,名医董奉隐居庐山,他为人看病从不收诊金,只要被治愈的病人种植杏树。几年以后,被治愈者无数,而杏树也有了十余万株,蔚然成林。每当杏熟的时候,董奉便贴出告示,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得用稻谷来换杏。然后董奉又将收到的稻谷,  相似文献   

4.
著名科学家贝弗里奇曾说过:"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成功所需要的条件."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有这样一位精诚医者,芸芸众生中,她以伶俐聪颖的秉赋、坚韧顽强的品格以及生活工作的历练,谱写出一曲"精诚为医,兼济苍生"的医者之歌.  相似文献   

5.
她是一位60年代成长起来的儿医人,她的成长轨迹和医学人生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这样一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院落得到了完美绽放.这位医者,正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马琳教授.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中医领域,有这样一位专家,他从事中医研究工作多年,用智慧和汗水在中医领域里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他用一颗纯净无私的心,对我国中医学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思考.在他看来,中医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医,不但要有专业的知识,广阔的视野,还要具备救死扶伤的医者本质,唯有如此,才能再创中医学的辉煌奇迹.这位具有长远目光的医生就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魏睦新教授.  相似文献   

7.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这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的一段话。孙思邈作为一代“药王”,为千百年来的医者树立了为医的典范,我们常把医生比作“白衣天使”,  相似文献   

8.
中科院院士吴英恺谈及医生的成长时说过:“医生成才需要十年,成名又需要十年。”在第174医院,却有这么一位军医。她精诚为医,淡泊名利,对患者充满了人文主义的关怀;她专注科研,大胆创新,用科研锻造新时代的军魂。在她看来,医生的名气是用患者的口碑和自己的科研成果铸就的,谱写了一曲“精诚为医,执着科研”的医者之歌。她就是南京军区第174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黄昭穗。一位女军医,她用闪光而丰硕的人生轨迹,表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追求,一名医者的无私的大爱人生。芸芸众生中,她坚韧顽强的性格、聪颖的天性禀赋以及生活的历练,创造出如今多姿多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士人习医是宋代医学的一大特色.他们在伤寒学上的造诣尤为值得注意.郭雍服膺儒学,又精研医理.士人注重校勘与对照的读书方法是他进入医学文本的基础,儒学中的宗经理念使他对《伤寒论》推重有加.来自程门的读书心法改变了他的阅读视角,圣人之“心”代替经书之“义”成为他解读的鹄的,这为仲景文本的解释与应用大开无数法门.万物一理的哲学观念使他能够站在“理”的高度上发现不同症状、观点背后的相通之处,这是郭雍伤寒思想不断创新的源泉.所有这些都是他的伤寒学成就远高出家传世业医者的原因所在,也是士人习医促进伤寒学发展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
据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举办的“国人皮肤状况大型网络调查”结果显示,真正拥有健康皮肤的人群只占14.2%,伴随着皮肤疾病在人群中间不断肆虐,医学领域内逐渐涌现出一批医湛德粹、勤研善思的皮肤科专家。他们秉承仁者爱人之德行,彰显出大医精诚之至善,在皮肤科领域内,以卓尔不群的业绩赢得了患者的口碑相传。现任江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的骆丹教授就是这批精诚医者中的杰出典范。  相似文献   

11.
金秋十月,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见到了一位在妇产科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医者,这位医者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6年,一路求索,收获了一系列硕果,身为女性的她,对女性患者有着本能的理解和同情,为女性患者筑起一道健康防御墙,阻挡着疾病对她们身心的侵蚀。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位医者,他用学识攻克难题,把厚重积淀和独到的感悟融会贯通到从医经验中,研精覃思,精勤不倦,为民解忧的同时,也为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找到了妥帖的平台。作为一位医疗科研学者,他用实践证明真理,用扎实的医疗技术和一心为民的身体力行,潜心钻研,严谨求实,收获科研成果的同时,也为患者铺就了健康的道路。他就是苏州中国人民解放军100医院肿瘤治疗中心主任医师高国俊教授。高国俊教授在肿瘤治疗领域勤奋探索了几十年,积累了丰富  相似文献   

13.
从宇宙论与计算之间的关系方面探讨明清之际中国天文学转型.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宇宙论与计算是相互脱节的,这不仅体现在历法运算与狭义的宇宙论模型之间,还体现在历算与广义的宇宙论之间.明清之际,西方天文学传入中国.在此影响下,明清天文学家对中国天文学的宇宙论、计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构,接受了西方天文学的以几何模型为基础的计算方法,以及藉助于几何及逻辑方法而展开的说理体系,宇宙论模型和计算方法得以融会.但是,这一转型只停留在宇宙论模型这一层面上,明清之际历算之学还是缺乏更深层次的广义宇宙论作为理论依托.  相似文献   

14.
唐代“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载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一心赴救,无作工夫形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古往今来,“精诚”二字成为了无数从医之人亘古不变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她出生于家境殷实、家风淳朴的医学世家,幼承庭训、矢志从医,为达成所愿而上下苦苦求索;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位医者,他曾背离众人的价值观念,放弃优越的既得条件,毅然选择继续深造,只为那份对医学的执着追求;有一位医者,他曾废寝忘食、挑灯夜战,力争寻求更好的手术方案,只为那份对患者的精益求精;有一位医者,他多才多艺、诙谐幽默,一双目光如炬的眸子镌刻着坚毅和热情……他就是王中亮,苏北人民医院耳鼻喉一头颈外科主任,在一次次与生命博弈、与时间赛跑的战役中,用一双丹青妙手、一颗悬壶济世心,不负性命相托、不辱使命相加,赢得干净、胜得漂亮,为我国的外科事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7.
田浩明教授自毕业以来一直从事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发病机理的研究,他为攻克糖尿病这一世界性的医学难题而尽最大努力.  相似文献   

18.
宋代诗人王安石曾曰:“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诗人喻景于情,用水“护田”,山“送青”,体现了水对田的一种护措之情,山对人的一种友爱之情。而在我国大西北的妇产科领域,也有这么一位“医者典范”,在产科特别是围产医学这个高风险领域对患者、对同仁、对学生,以水护田、以山送情,默默耕耘,花木成畦!用医术、医德、仁心为患者,为学科前沿发展、为培养基层医学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而她就是为众多患者解决了病痛疾患,为众多基层医疗工作者答疑解惑,为妇产科学科研究、教学领域甘为人梯的来自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知名专家苟文丽教授。  相似文献   

19.
西方人爱用“中国人闭关自守、故步自封、对外国事物缺乏兴趣”来解释为何西方制造品在明清没有市场.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很多例子显示,明清时代的中国人对外国事物充满好奇心,并积极吸收西方较先进的技术. “闭关锁国”心态的另一种表现是对外国事物的抗拒.西方人爱用“中国人闭关自守、故步自封、对外国事物缺乏兴趣”来解释为何西方制造品在明清没有市场.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很多例子显示,明清时代的中国人对外国事物充满好奇心,并积极吸收西方较先进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的明清之际诞生?”人们对这个问题作过不少的探讨。本文仅从明末至清中叶(以下简称明清间)的科学家对中西科学关系的认识来分析这个问题。明清间的西方传教士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中国当时的绝大多数科学家都注意到学习和吸取先进的西方科学,提出“会通”中西科学的主张,并付诸实践。因而李约瑟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显著差异,它们已经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世界科学的演变》)但是,明清间中西科学的会通,没能够改变中国科学落后于西方的总体格局。相反,中西科学的差距正是在这期间增大的。造成这一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