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种生物超弱发光探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物超弱发光传统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内容特点,设计了生物延迟发光检测系统。在激发光源波长不同的条件下,利用该系统对大豆的延迟发光衰减特性和延迟发光光谱曲线进行测量,分析了激发条件与延迟发光特性的关系,并通过光谱曲线讨论了大豆成分对其延迟发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温度胁迫对叶片超弱发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BPCL型微弱发光测量仪测定了不同温度和不同胁迫时间对绿宝石喜林芋叶片延迟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延迟发光的衰减参数先增加后减小,在15 ℃时有一最大值;延迟发光的最大强度也会随温度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当温度达到50 ℃时,叶片基本上不再具有延迟发光的特性;随35 ℃处理时间的延长,延迟发光的衰减逐渐加快,延迟发光的衰减参数成下降趋势;延迟发光的最大强度也会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叶片延迟发光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绿宝石喜林芋叶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叶片延迟发光和超氧物歧化酶(SOD)、脂氧合酶(LO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延迟发光的衰减系数先增加后减小,在15 ℃时有一最大值;延迟发光的最大强度也会随温度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当温度达到50 ℃时,叶片基本上不再具有延迟发光的特性;SOD,LOX活性与延迟发光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由叶片延迟发光的双曲线衰减方程出发,对双曲线衰减方程进行修正,得到了延迟发光的衰减参数"1/p"随时间变化的结论;并初步探讨了延迟发光衰减与衰减参数1/p之间的关系,这些结果表明叶片延迟发光与生物系统内部组织存在密切联系,为揭示叶片延迟发光的特性和物理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小麦籽粒进行浸泡或去胚芽处理可改变其结构。以处理前后的小麦籽粒为研究对象,测量其延迟发光信息。采用曲线拟合技术分析试验数据,比较分析它们的拟合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的延迟发光与小麦的浸泡处理时间长度(0 h、2 h、4 h)正相关,而与小麦的储藏时间呈负相关关系;经去胚芽处理后,小麦籽粒延迟发光强度明显降低。小麦籽粒延迟发光特性与籽粒结构密切相关,小麦籽粒延迟发光可一定程度上折射其内部生理变化状态。  相似文献   

6.
以荷叶(folium nelumbin)为实验材料,用BPCL型微弱发光测量仪测定了不同质量分数NaCl溶液处理对叶片延迟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分数处理时,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延迟发光的最大强度和衰减参数先增加后减小;高质量分数处理时,延迟发光的最大强度和衰减系数一直呈下降趋势;同一时间处理,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加,延迟发光的最大强度和衰减参数呈动态变化,分别在处理72h的1%和96h的0.1%质量分数处达到最大强度和最大的衰减参数。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结构为ITO/CuPc/NPB/Alq3/LiF/Al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并在100, 70, 40和15 K四个温度测量了器件在恒流偏置下电致发光随磁场的变化. 器件的电致发光包括瞬时荧光与延迟荧光两部分. 两者都可以受外加磁场影响, 但对磁场的依赖关系不同. 由此导出了在不同磁场强度时瞬时光强度与延迟光强度和总发光强度的关系. 基于对延迟光强度磁场效应的合理估计, 分别计算了器件在不同的温度、电流下瞬时光强度与延迟光强度的值, 和延迟光在器件总发光中的比重. 计算结果显示, 在15 K和160 μA时, 延迟光在器件总发光中的比重可超过20%. 对计算公式所基于的假设进行了分析, 并且探讨了这些假设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生物超微弱发光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微弱发光测量技术研究了不同时间间隔下延迟发光的衰减曲线.从实验测得的数据出发,抛开以往与实验不太相符的指数函数、双曲函数拟合理论,利用更能体现动力学特性的差分方程方法,分析延迟发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根据测得的实验曲线,将光诱导后的光子辐射过程划分为快过程和慢过程2个阶段,推测2个阶段中,生物系统内激发态的相干作用不同,从而对生物超微弱发光物理机理--相干模型,进行了一定的验证,并对具有广泛生物学意义的延迟发光时间参数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两种基于Alq3的有机小分子发光器件,其结构分别为:ITO/NPB/Alq3/LiF/Al和ITO/NPB/Alq3:DCM/Alq3/LiF/Al.利用瞬态电致发光技术,研究了这两种发光器件中延迟荧光的发射机理.发现在Alq3的双层器件中,延迟荧光较弱,且主要是由电荷延迟注入所形成的单重态激子退激产生;而在Alq3:DCM染料掺杂器件中,延迟荧光较强.通过分析Alq3:DCM掺杂器件的延迟荧光对反偏压和脉冲偏压脉宽的依赖关系,进一步发现掺杂器件的延迟荧光主要来自于发光层中受陷电荷释放后的再复合过程以及DCM客体分子中的三重态-三重态激子淬灭(Triplet-Triplet Annihilation,TTA)过程.其中,TTA过程是Alq3:DCM掺杂器件中延迟荧光产生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对Al-Al_2O_3-ZnS:Cu,Er,Cl-SnO_2直流薄膜电致发光(DCTEL)器件作了光电特性测量。发现被测器件的C-V特性类似于MIS结的特性。分析正向偏置器件产生电致发光,I-V、B-V关系,发光延迟与衰减及E_r~(3 )特征发射谱等实验结果,初步认为;在所研究的EL器件中,对应于E_r~(3 )特征谱线的发光中心不属于直接碰撞激发,而是敏化发光;Cu可能主要起着敏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描述逻辑系统的结构,对基本的描述逻辑语言以及推理机制进行了描述。重点概述了描述逻辑的动态扩展、模糊以及概率扩展的研究状况,并根据其应用领域对描述逻辑的研究趋势及其更新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从数字图书馆定义入手,分析了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进而在阐述标准化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图书馆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及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化建设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基于DL共轭梯度方法,提出了一类修正的DL方法来解决无约束优化问题.该方法相对于DL共轭梯度方法具有一个更好的性质,即在强Wolfe线搜索条件下搜索方向具有充分下降性;证明了该方法在强Wolfe线搜索条件具有全局收敛性.  相似文献   

14.
蛋氨酸在长链硫醇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蛋氨酸在HS(CH)11NH2,HS(CH2)11COOH,HS(CH2)11OH,HS(CH2)11CH34活跃步同末端官能团长链硫醇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DL-Met不仅可以渗透自组单分子层膜,而且DL-Met在不同末端官能团的SAMs上的渗秀速率不同。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无约束优化问题,利用两项共轭梯度法(DL方法)去逼近改进的HS三项共轭梯度法,提出了改进的DL共轭梯度法即MDL共轭梯度法.该方法相对于DL方法具有一个更好的性质,即该共轭梯度法的搜索方向不依赖任何线搜索就可满足充分下降条件,理论上证明了该方法在Wolfe线搜索条件下对一般函数具有全局收敛性.  相似文献   

16.
DL-苏氨酸的化学合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使用化学方法制备 DL-苏氨酸 ,再拆分制备 L-苏氨酸工业化 ,以降低瓶颈氨基酸 - L -苏氨酸的价格 ,主要原料有甘氨酸、乙醛等 ,采用的路线为甘氨酸铜路线。改进了操作工艺 ,并对产品及中间体进行了初步鉴别。红外光谱中有各自的特征峰 ,产物的熔点、红外光谱与苏氨酸的文献值相符 ,证实了产物为苏氨酸。  相似文献   

17.
DL-苏氨酸合成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由甘氨酸铜路线制备 DL-苏氨酸的合成方法及影响因素。实验分为两部分 :苏氨酸铜的制备和 DL-苏氨酸的制备。制备苏氨酸铜的最佳工艺条件 :反应温度为2 0~ 30℃ ,p H值为 9,乙醛与甘氨酸的物质的量比为 4∶ 1。 DL-苏氨酸制备的工艺条件 :底物的质量分数为 1 4% ,流速为 2~ 3m L/ mi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物超微弱发光探测技术对不同浓度的双氧水(H2O2)胁迫下植物叶片的延迟发光、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脂氧合酶(LOX)活性等参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的浓度都使延迟发光衰减加快,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叶片的延迟发光衰减参数1/P的变化先比较缓慢,保持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然后明显下降;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化整体上是下降的,脂氧合酶(LOX)活性先减小后增加.  相似文献   

19.
语义Web中描述逻辑和本体论日益受到关注,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首先给出了与OWL DL等价的描述逻辑SHOIN(D)的语法和语义,以及OWL DL本体知识库各模型元素的描述形式.然后介绍了OWL-API、Pellet-API、Jena-API推理机的工作原理和推理编程的核心技术,提出一种基于Pellet和Jena的叠加推理机框架.最后开发了一个OWL DL本体推理机原型,实现了本体知识库一致性、分类和可实现性推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