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再现了我国二、三十年代形形色色的人生面影和生活方式,在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及文体形式等诸方面,也都有着多样的特点,开拓了我国现代小说的创作领域。本文从心理透视、小说的意境、小说的语言、小说的文体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征。在沈从文看来,美在生命,艺术创作是求得生命的永生。他的作品影响了当代文坛的一些作家,诸如张承志、水运宪、古华等。研究沈从文的作品和他的湘西世界,无疑是件有意义的事情。沈从文及其文学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应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作为一位在小说创作上取得了很大成就的重要作家,却与以诗歌见长的“新月派”有着微妙的关系。一方面,“新月派”对他步入文坛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作品大量发表于“新月派”创办的杂志上;另一方面,他又对所谓的“新月派绅士”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在他的都市题材作品中,表现出了对城市资产阶级生活的讽刺。  相似文献   

3.
茅盾的小说,热情地歌颂党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愤怒地揭露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同时,也常常带着怜悯的温情,鞭挞和嘲笑小资产阶级的软弱动摇,表现了自己的鲜明爱憎。特别是当作家抨击那些反面事物的时候,更能显示出他天才的智慧,高超的讽刺手法,因而使他的作品,在那广阔的社会生活的艺术描写中,处处闪烁着讽刺艺术的光芒。茅盾小说中的讽刺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大致有五种: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在接受凌宇访问时说,理解他的作品最主要的是五个题记:《〈边城〉题记》、《〈长河〉题记》、《〈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沈从文小说选集〉题记》、《〈湘西〉题记》。通过这五篇文章,我们可以窥视到作家的其人其思:他并不是一个对社会置身事外的作家,他把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对人性的独特感受通过别样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别样的方式使他远离当时的主流文坛,但沈从文的现代性意义也通过他在五个《题记》中的反思与批判以及忧患和悲剧意识获得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坛上风格较为独特的作家,他一生的小说创作,大致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对人性美的赞颂和讴歌,这主要表现在他已获得世界声誉的“湘西世界”小说的创作上;二是对摧残、破坏人性美的种种社会阴暗面或罪恶势力的揭露和鞭挞,这主要体现在沈从文的都市小...  相似文献   

6.
阳蓉 《科技咨询导报》2007,(18):108-109
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沈从文主张文学应远离政治,《边城》便是代表。在《边城》里,作者只是,呈现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也就是告诉我们不应用政治眼光去解读作品,而应基于作品本身,即“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对文学有着特殊的爱好,他以久经磨炼出的艺术才华,创造了现代小说的全新样式。他勇敢而自信地“走自己的路”、以独特的身世阅历和生活体验,探索着“生命”的底蕴和文学的真谛,建构起自己的文学思想,主张运用文学的作用把生命引导向一个更高的理想上去发展。沈从文总是以特有的眼光去审视社会生活,强调自己的农村背景,倾注诚挚的情怀追述他的故土,描写湘西人民特异的“生命形式”,具有不可取代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对文学有着特殊的爱好,他以久经磨炼出的艺术才华,创造了现代小说的全新样式。他勇敢而自信地“走自己的路”,以独特的身世阅历和生活体验,探索着“生命”的底蕴和文学的真谛,建构起自己的文学思想,主张运用文学的作用把生命引导向一个更高的理想上去发展。沈从文总是以特有的眼光去审视社会生活,强调自己的农村背景,倾注诚挚的情怀追述他的故土,描写湘西人民特异的“生命形式”,具有不可取代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9.
不能全信作家对自己作品的评说,或许他们尚未明了自己作品文本的历史地位和审美价值。徐志摩即如此。他对自己小说创作的否定阻碍了人们对之的深入研究。殊不知:“无心插柳柳成荫”,20年代中国的诗化小说的创作潮流已现,徐志摩的小说正为此推波助澜。本文从诗意的激情、意象的抒情和内心独白式的叙事模式三方面来探讨徐志摩小说的诗化性,并肯定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近些年的小说创作中,一些以写某个方面题材而颇具特色的系列作品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山东青年作家张炜的“芦青河系列小说”就属于这一类作品。今年二十九岁的张炜一九八0年开始发表小说,他的《声音》获一九八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创作上更加活跃,作品日臻成熟。他把芦青河注入自己的笔墨,在他大部分小说里读者可以听到芦青河滔滔不息的流水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小说塑造了许多老年人形象,而且多是把老人作  相似文献   

11.
论沈从文作品的悲凉基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作品的悲凉基调,其形成有主观和客观原因,离乱的年代,动荡的社会,培育了他沉重而痛苦的历史感情,尽管作家精心地守护他心中那一块文学的净土,但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使他特意加上一点特歌的谐趣”,也“终无从中和那点沉痛感慨”。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小说中总是浸润着浓浓的乡土情结。一方面,湘西的风物美、自然健康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构成了沈从文乡土小说特有的牧歌情趣。因此,沈从文的乡土小说被称为“田园式的牧歌”。另一方面,在乡土小说美丽的外表下却潜沉着作家淡淡的哀愁.湘西下层人民悲惨而盲目的生存方式和对命运的无从把握以及在社会的急剧变动中.朴素民风的消失,乡下人道德价值的跌落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无不让沈从文感到哀愁。美丽与哀愁,这两个不同层面共存于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中,不仅使他的乡土小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也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以“边城”为代表的湘西题材小说,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然而,湘西题材创作的审美意蕴,不仅表现这一人生理想上外化的生活、自为的性爱使这一形式获得了定性,而作家对湘西民族历经磨难的历史和生存危机的现实的感叹揉进这一人生形式中,更使作品获得了更耐人寻味的审美效果,达到了作家提出的“美丽总令人忧愁”这一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4.
在巴金的小说创作中,充溢着作者对人生强烈的爱憎,他常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包括书信体、日记体,把这种主观情感在其小说中展现出来,同时辅以主观景物描写,使小说中的主人公也渗透了作家的嬉笑怒骂,忧戚容色。  相似文献   

15.
乡村世界和城市世界是沈从文小说的两大题材,乡村世界是作家理想中的“希腊小庙”,而与之相对的城市世界,在作家笔下呈现的是一片“灰色”沙漠,是毫无生机和活力的丑恶的生命形式。但执著于生命意义探寻的作家,在感性表层的背后,有着更为理性的清醒的认知。因此,这就使得沈从文的小说呈现出极为深广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郑成志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2):24-25,28
余华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他发表了一系列极具形式感的小说。到九十年代,随着他对小说艺术和人类生命本真探索的拓展其创作出现了转型。《呼喊与细雨》就是余华小说创作转型期的代表性作品,本文试图从余华对叙事艺术的探索和对人类生命本真的追寻的融合上来论述这部长篇小说,阐明余华在“反叛”前期小说只注重形式实验而不注重作品精神内涵的缺陷,从而重建了他的先锋性。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最大的贡献 ,在于他从作品到理论构建的“湘西世界”。如诗如画 ,恬静淡远 ,风格独具的“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独特的功利原则和美学观的显现。作者生命赖以生成的那一方偏远的水土养成了其向美求善的生活理想 ,而都市文明的虚伪势利的现实又撞破了其梦幻。这是沈从文构筑其理想的“湘西世界”的根本动因。《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 ,是“湘西世界”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的深刻表现。《边城》是一首人性美的颂歌。作家所着力表现的是一种超越“自在”的“自为”性的生命形态。在“边城”里 ,人与自然谐和统一于生命完美的形态中。而翠翠、二佬、大佬对于自由爱情的幻想和追求 ,则体现了他们生命中的自由意志和纯粹神性 ,表明他们是新一代湘西古朴人性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18.
<正>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作家,他从二十年代中登上文坛到四十年代末辍笔,在前后二十年的创作生涯里,出版过五十余种小说集。他的小说创作不仅在数量上为评论界所瞩目,而且由于他勇于追求,“不断变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用不同方法处理文学组织故事,进行不同的试探”,形成了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充满生活情趣,朴实而清新的艺术风格。在思想内容上,他有相当一部分作品真实地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表现了一个正直的现实主义作家强烈的爱与憎,也有部分作品宣扬了抽象的人性。对于这样一位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是一个最小说家的小说家。沈从文最怕的是别人把他的作品当作通俗小说来读。他不无忧虑地告诉人们:“我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然而不幸而言中。自他的作品出现以来,多多少少专家教授  相似文献   

20.
论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对生命的探索──从人性的角度谛视中文系901班冯银春沈从文从以写自叙传为主,转为对人类普遍命运、生命形态和人生形式的关注,主要得力于哲学家、他的好友林宰平。是林宰平告诉他,他写的那些作品主要是为了谋生,而不是为了推动文学革命: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