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形象、意象、意境是文艺作品的三种创作方法或形态。《诗经·秦风·蒹葭》运用了意象与意境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人们对该诗的含义有种种不同理解,缘于诗的意象--伊人有着丰富的内涵。诗有意识的朦胧的环境景物描写构成了朦胧含蓄的意境。意象与意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形象、意象、意境是文艺作品的三种创作方法或形态.<诗经·秦风·蒹葭>运用了意象与意境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人们对该诗的含义有种种不同理解,缘于诗的意象--伊人有着丰富的内涵.诗有意识的朦胧的环境景物描写构成了朦胧含蓄的意境.意象与意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3.
本文梳理和讨论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月亮意象所蕴含的宇宙、天问意识 ,所寄托的文人逃避现实 ,隐逸山林、寻找精神家园的心象构成 ,以及所创造的苍凉凄清意境和温婉淡泊朦胧的物象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反意境说与反意象说以反传统美学的意境和意象理论的面目,分别伴随着朦胧诗与新生代诗登场,前者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后者追问个体的意义。由意象、意境、反意境、反意象的发展演变,可以看到审美观念随时代变化,当代中国形成了以大众审美观念为主流,多元审美观念并存在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意境的现代性研究中衍生出了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意境的形象性问题,意境与意象的关系,意境的美学性质等等。意境是特种艺术形象,是由语象、意象依某种美学规则建构而成的三维空间形象,是实境和虚境的结合体,并以虚境的存在显示其独特的美学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商隐是晚唐一位极具个性的诗人,他一改元白诗派平实粗俗、韩孟诗派奇异诡谲的诗风,开创了凄美浑融、瑰丽沉绝的诗歌风貌。他善于将外在的物象融入自己的心灵世界里,创造一种朦胧缥缈的意境,并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觉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时世之怨,在一定层面上赋予了这些意象特定的人生哲理和宇宙时空感悟,月亮意象在这其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审美意象和意境是有联系的 ,但又有区别。本文探讨了意象与意境的本质及内涵。意境指的是一种艺术的精神境界 ,只有借助于意象 ,使审美超越审美 ,进入一种精神、文化、心理的体验空间 ,意境才会出现。艺术语言的美往往是借助“意象”这个中介来传达的 ,但并非每一个意象都能构成意境 ,一旦艺术语言达到意境这一审美层次 ,那就是特殊的神韵和空灵之美的完美结合 ,就给人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徐霞 《科技信息》2008,(19):296-296
古诗词意境的把握需要一个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把握古诗歌的意境可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展开联想、再造想像、揣摩意象、捕捉诗眼、把握作者人格、探究用典、体会修辞等。  相似文献   

9.
北宋边塞诗的意象择取,既延续前代边塞诗的创作经验,关注关山、陇头、羌笛等语符意象,关注玉门、凉州、西域等地名意象,在意象中构筑意境,又开辟出烽燧斥候、塘泺方塘、壕林榆塞等军事意象,烘托意境,营造事境,折射出言意尚理、叙议相彰的特点。同样运用意象,唐代边塞诗喜欢借助意象的并置与叠加形成丰富的画面感,北宋边塞诗多不以画面取胜,往往由意象切入边事的交代与态度的回应,最终传输清晰的价值判断与深刻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0.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重要美学范畴。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审美意象。中国新诗作为从中国古代文化中生长出来的异质文化,在呈现纷繁意象的同时,缺失了古典诗歌天人合一的意境美。朦胧诗在将意象化语体进行到底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反意境化倾向,但艺术上的反意境并不能阻止他们心灵上对意境的深深缅怀。  相似文献   

11.
论意象与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与意境是诗歌欣赏与评论中常用的两个术语,在教学实践中,也是多数人易混淆的两个词汇。本文尝试就这二者的关系作一粗浅的议论。意象与意境有相同之处,但意境较之于意象,不易体悟,范围更大,是意象的组合与升华。  相似文献   

12.
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商隐的爱情诗意境深邃,词语隽永,忽断忽续,或彼或此,具有一种朦胧美。李商隐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潦倒,生活中爱不得其所爱和得而复失,再加上他善于学习前人雕章琢句的典丽文风,这就形成了他爱情诗的特有的朦胧风格。本文对李商隐爱情诗歌的朦胧美从意象、词语、章法上进行了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浅谈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精炼而感人,非常讲究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感的融合,善于用简洁的言语和新颖生动的形象对景物进行描摹,以此抒发诗人内心深刻的感情。因此,意象在诗歌的创作和欣赏中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意象的定义、类型以及与意境之间的区别进行界定,帮助读者从更高程度上理解意象与意境之间的本质区别,从更深层次了解意象与意境。  相似文献   

14.
诗歌意象具有具体感性的特点,意象赋予诗不具形的思想感情以生动、感性、美丽的形象;意象立意高远形成思想的穿透力,透过现象直达本质来震撼读者。意象仅仅是诗的构件,而意境则是整首诗、整个意象系统的建筑物。因此,作为诗歌整体的意境在时间和空间上要突破意象,以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相似文献   

15.
朦胧诗论争的焦点,一是自我表现,一是关于意象的运用。现实主义把“自我”看成个体人格的非理性方面,朦胧诗人则坚持”自我”具有理性的一面。看来论争的原因在于对自我的理解。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图对此进行了分析。意象的运用是朦胧诗人抒发内心感受,寻找情感对应物的结果,但朦胧诗人及其理论家却把意象神化了,导致了诗歌的晦涩难懂。正确的意象运用原则可根据完形心理学的“异质同构”说来解释。  相似文献   

16.
意象(images)即意境,是诗人或作者运用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一首诗的意象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广义的意象和狭义的意象.所谓广义的意象是指整首诗烘托出的总意境;狭义的意象则是指诗中个别词语的意境.如何处理这两种意象,直接影响译文对原诗韵味的传达.为此,笔者试图以许渊冲教授、W.J.B.Fletcher及W.A.P.Martin翻译李白《月下独酌》三种译文的意象再现情况作些粗浅的比较与分析,以求教于专家、同行.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意象和意境的概念常常不做明确的区分,随意使用,给我们的学术研究工作造成了不小的障碍。从历史流变的角度对意象、意境的概念做深入的辨析,把意境说和西方美学中的意味说做一个比较,二者有相通与不同。  相似文献   

18.
新编中学课本选入了大量中外现当代诗歌 ,很好地体现了中学语文的文学性和审美要求 ,但其所创造的意象及意境所蕴含的主旨和意味 ,需教师进行科学的点拨 ,试举要如下 :诗题入手 ,提挈全篇 ;揣摩意象 ,领悟内涵 ;链接意象 ,绘就意境 ;联想想象 ,捕捉思想  相似文献   

19.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两个重要范畴。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在总结前人对"言"、"象"、"意"关系的哲学讨论和文学艺术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在《文心雕龙》中首次提出了具有美学意义上的"意象"观点。刘勰的"意象"观不仅丰富了前人"意象"理论的内涵,也开了魏晋南北朝讨论"意境"理论的先河,并为促进中国古典"意境"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关于诗的意境类型的论述中,有“含蓄”、“空灵”、“混沌”的提法,在近代才有“朦胧”的提法,都是讲的文学作品要有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让读者有想象的余地。这是说文学作品在艺术手法上,含蓄和朦胧是相通的。但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分,如含蓄讲究“言不尽意”、“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朦胧主要是借某种自然物象的模糊性表达诗人的迷离情感。由此看来,模糊和朦胧更相通些。在古典诗中意境的朦胧美,更能感染读者,调动起读者对文学作品再创造的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