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杜威的哲学思想体现了西方哲学文化所特有的科学精神.其科学精神是受近现代哲学理性主义和自然实验科学发展的深刻影响而形成的,是近代科学实验精神在其哲学思想领域的反映和表现.其科学精神可以从四个方面给予说明,即求真精神、求实精神、理性精神和批判与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2.
回眸"大科学"之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叫“大科学”?“大科学”就是国家投入巨大、有关方面认为意义重大的科学项目。它与“由个别科学家发起,只有一个或几个实验室参加,并经过有竞争的同行评审的项目”的“小科学”的概念相对应。一般说来,大科学项目的投入相当大,同时需要组织众多的实验室,动员大量的科研人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大科学”是“小科学”发展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后工业时代和知识经济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杨铨在1914年12月发表的《科学与中国》一文首先提出并讨论了“中国无科学”的问题,与任鸿隽从科学方法入手探讨这一问题不同,他是从社会和文化方面加以研讨的.文章还简略讨论了中国科学社早期成员对待中国古代科学的认识及其转变.  相似文献   

4.
籽籽 《创新科技》2011,(3):46-47
<正>三年前,几乎是一夜之间大家认识了一个叫"科学松鼠会"的科学传播公益团体,"松鼠们"多是自然科学学科的博士,擅长用轻松的笔调将枯燥的科学知识写得生动有趣,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科学传播并流行开来。  相似文献   

5.
一、对“李约瑟问题”的反思上个世纪 ,著名的科学家李约瑟曾经提出一个问题 :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4世纪的漫长岁月中 ,中国科学和技术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并对整个人类文明做出了许多原创性的贡献。但在近三四百年中 ,中国社会为什么没有能够孕育出近代科学和技术?是什么原因导致近代中国科学和技术落后于西方的?这就是所谓的“李约瑟问题”。围绕“李约瑟问题” ,中外学者不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科学和技术本身所存在的缺陷 ,而且更多地讨论了中国社会和文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和局限。这些讨论对于中国科…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技术是两类具有本质差别的活动,科学技术史教学中应该实现"科学"与"技术"的分家,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正确的科学观与技术观.  相似文献   

7.
混沌科学作为研究复杂问题的前沿科学,在被世界科学家关注的同时,也被各国科学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如何通过混沌知识学习,使学生理解混沌科学的革命性观念、丰富的哲学内涵、对复杂问题的认识和研究复杂问题方法,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教学研究和实践,将"数学实验法"应用在"混沌"教学中——即由物理情境建立物理模型,再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解,用图象展示混沌系统发生、发展过程并结合物理过程的发展进行分析,是使学生理解混沌科学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仲斋 《科技信息》2004,(11):29-30
在《自然》杂志中文版特别增刊《中国之声Ⅱ》上,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蒲慕明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探讨了"大科学"和"小科学"的利弊。  相似文献   

9.
科学数据共享是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撑之一。通过实施科学数据共享,整合零散的数据资源,完善共享的保障体系,切实提高科技竞争能力。科学数据共享必须解决下列问题:一是切实改变传统的科学数据观念,打破信息壁垒,实现科学数据的合理流通;二是建立一套有利于科学数据共享的管理体制和数据标准,实现数据共享的规范运作;三是整合分散在部门、行业、科学家个人手中的数据资源,实现全社会数据共享。1科学数据共享工程进展情况1)初步完成了《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建设规划》的编制。2)制定了数据共享的相关政策。一是制定了《科学数据共享条例》,二是…  相似文献   

10.
《李政道文选(科学与人文)》是一部文集,是李政道先生回忆和叙述其科学人生与人文追求的文章结集。但在我看来,它更是一部非传统意义上的不完全自传,是我们了解李政道先生本人风貌及其毕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李政道先生成就斐然且深受世人尊敬,  相似文献   

11.
要充分发挥高校系资料室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必须抓好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后勤部”变“科研前哨”;二是“知识宝库”变“知识喷泉”;三是“被动式”服务变“主动式”服务。  相似文献   

12.
科学性原则是作为领导决策工作的首要的基本原则,为领导者提供正确的行为指南。只要领导者坚持以这个首要的基本原则进行决策工作,各项工作就会取得成功,同时也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正是以这一原则为基石制定出来的,对它的科学性的认识,许多人还模糊不清。本文旨在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的探讨,借以提高人们的理论认识水平,要求人们科学地决策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傅斯年倡导“文学革新”,主张文化“脱弃旧型入于新轨”,标举“科学学术”论与“史学即史料学”。他的“科学学术”论不从新、旧,不唯中、西,求真务实,凸显的是学术,强调的是科学与科学方法,排斥的是古今中西门户之见。历史学因为傅斯年的大声疾呼和身体力行,终于走上了一条与西方接轨、对话的科学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现活动经历潜科学、由潜到显的中介和显科学三个阶段,依次完 成集约化和社会化两种功能。推动这两种功能完成的认识主体分别是集约化 主体和社会化主体;这两次功能的完成先后引起科学认识的两次相变,把科 学认识发展整体过程划分为与科学发现活动的三个阶段相对应的主观精神、 理性实践和客观知识三个位相。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化学史上曾经产生过“半个原子”的矛盾,它的形成与解决构成了近代化学发展的一条主线。透过近代化学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道尔顿原子论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项划时代的成就,但是它存在着一个自身不能克服的内在矛盾,即道尔顿把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道尔顿原子论之理论自身这一矛盾的外化,导致产生了“半个原子”的矛盾。为了解决“半个原子”的矛盾,阿佛加德罗在盖·吕萨克的实验基础上,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推论,引入了分子概念,提出了分子假说,初步解决了“半个原子”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坎尼扎罗完成了科学的“原子-分子”理论体系,最终完善地解决了“半个原子”的矛盾。这个过程再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观”、“内因论”和“外因论”的思想,依次具体体现为科学理论的曲折发展律、内在矛盾动力律和内在矛盾外化律。客观地考证分析“半个原子”矛盾的形成和解决的过程,并全面地总结科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对于深刻地理解科学的“原子-分子”理论,对于全面地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于在中学化学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阐明“稳住一头”和“放开一片”的辨证关系和各自的内涵,提出广西科研机构的改革和人才分流的基本思路和措施,认为建立“四大体系”和“一所两制”是实现优化结构的必然结果,“稳住”和“放开”是符合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规律和客观需求的,强调在改革实践中要特别注意跨世纪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学者型教师。我们认为学者型教师应具备宽厚的理论知识、扎实的教育实践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较强的科研能力。可通过理论研习式、教学实践式、科研操作式、经验总结式等培训模式进行培养。培养学者型教师,对于提高教师的素质、社会地位、学术地位、推动教改的发展,实现素质教育,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意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较之十几年前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发展理念,有许多相同点,也有其更为科学,更符合时代的精神。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以“发展才是硬道理”为核心的发展思想进行了比较,以图对科学发展观有更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9.
“新红学”的基本构成是“实证与实录合一”.胡适以“科学精神”演述乾嘉学术方法,以“自然主义”、“自叙传”去演述传统的史学实录观念.实证研究体现一种科学精神,实录观念则是一种反科学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基础教育应当为建设"两型社会"服务,在教育教学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两型社会"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