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华武术美的特性与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具有浓厚民族特点的华夏土地上绵亘了几千年 .它受着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军事思想、政治伦理、文学艺术、医学理论等诸多文化形态的深刻影响 ,形成了其独特的行为方式及审美观点[1] .从技术动作的外形、思想意境的内在以及对立抗衡的形式等方面 ,探究中华武术美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对中华武术的发展与普及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2 ] .1 中华武术美的特点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 ,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 ,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2 ] .中华武术有套路和散手两个部分 ,中华武术的学、练有着严格…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在中华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武术,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同时也维护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提高少数民族的身心健康,促进少数民族武术 的普及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武术散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通过武术练习可以健体强身,陶冶情操,交流技艺,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的武德,向世界推广中华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高校武术课程教学质量,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高校武术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的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改革举措,对教学目标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进行深刻思考,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和教学评价掌控上都要渗透的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5.
武术之美学因子亦是武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提炼出武术审美的理想追求对当代武术的创新性发展乃至武术学科的多元化建构均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史料整理与分析,发现武术审美追求呈现出“三部曲”的态势。形美只是武术审美的初始阶段,随着武术审美文化的不断纵深发展,神美转而成为武术追求内在美的重要向度。形美和神美是构成武术动作评价的二维指标,武术动作之“完美”的和谐性、统一性最终聚焦于武术审美的理想追求——形神兼备。明确形神兼备的武术审美追求之终极指向,能为当代武术的创编与展演、教学与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一定时期有着一定的发展模式。本文通过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对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的现状、方法、趋势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武术是由套路、散手、功法以及武术化组成的整体系统,系统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协调发展,体现出了中华化的神秘魅力,无论是将武术推向世界,还是武术教学,都应保持武术的原貌和自身规律,做到体用结合全面发展,从而使世界人民能够通过武术认识中国,并使我们的后代能全面继承这一优秀的民族化。  相似文献   

8.
袁春杰  徐永生 《科技资讯》2006,(29):189-190
通过对中西体育价值观的差异及其对武术国际传播影响的研究,提出了武术国际传播的对策,丰富了武术国际传播的理论,促进了中华武术与世界体育的融合。这对于确立中华武术在世界体育中的地位,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西体育价值观的差异及其对武术国际传播影响的研究,提出了武术国际传播的对策,丰富了武术国际传播的理论,促进了中华武术与世界体育的融合。这对于确立中华武术在世界体育中的地位,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车坦 《科技信息》2011,(14):242-24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民族精神的振兴成为时代的强音。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的协调发展中,融入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思想内容,因而中华武术便成为振兴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高校是发扬武术的重要阵地,理应传承中华武术,但陈旧的课程内容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本文在对重庆多所大学武术选项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建立高校武术课程内容以及各武术类别的具体内容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中华武术的发展历程,讨论了中华武术的文化意义和功能。认为,中华武术是独具民族特色,集防身、健身、养生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武术运动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脏器官等能起到全面的锻炼作用,能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和伸展性,提高关节运动的幅度,有利于身体的柔韧、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武术运动具有壮内强外的健身价值、防身制敌的攻防价值、技击美与技艺美相融合的审美价值、培养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武术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武术审美文化的从无到有,研究它能够对武术学科的构建起到支撑作用。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及考古学的相关理论,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国武术审美意识的萌芽、形成、独立以及时代变迁进行史学维度的研究。研究认为:新石器中后期,为了安全自卫和生存需要而练就的搏击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生理欲望的满足,让人们渐渐有了审美意识的萌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武术受“经史子集”的洗礼和熏染,成了具有哲学意味的“文化之物”,有力地促进了武术审美意识的形成;秦汉两朝,武舞的常态化和多样化带动了审美意识的快速发展;宋明以降,武术套路的虚拟化和程式化使得武术审美意识走向了成熟与独立;近现代,由民间武艺逐渐向体育过渡,增强了人们对其竞技性的审美需求;而在今天,以“读图”为主的视觉文化时代,武术的艺术化趋势又彰显其审美意识显著地发生了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13.
桑全喜 《菏泽师专学报》2002,24(2):86-87,100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一定时期有着一定的发展模式.本文通过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对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的现状、方法、趋势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宏生  罗刚 《科技信息》2012,(22):469-470
中华武术与中国传统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灌溉的两朵奇葩,蕴含着中国古典哲学理念,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发掘中华武术与中医典著的文化精髓,论述中华武术与中医在文化方面具有同源性且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15.
北京2008年奥运会后中华武术的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后中华武术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1)加大中华武术的普及推广力度;(2)大力发展武术市场。为2008奥运会后武术的发展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分析了中华民族武术文化的精神内涵,讨论了中华武术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精神面貌的塑造作用问题。认为可以用中华武术文化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坚韧吃苦精神和仁信友爱精神,使全社会逐渐形成明礼诚信、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良好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7.
道家哲学体系中蕴涵着丰富的健身养生思想,这些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武术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武术不仅仅是技击之术,同时也是养生之法。养生思想已成为武术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历史研究法,对春秋时期吴越武术文化的地域划分和吴越武术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加以考证,对《孙子兵法》中的吴越武术技击、技法和技理思想进行了整理,旨在为中华武学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武术运动的美学特征,阐述了武术运动的审美价值和美的表现方法。从美学的角度探讨了武术教学中怎样运用审美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武术教学中实施美育的目的任务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武术教学的美育教育作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别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层面探讨了武术文化回归的具体方法,为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我们要充分发掘武术的文化底蕴,逐步完成武术文化的回归,发扬中华武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