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南水北调两线第一期工程前期工作为例,在分析生态环境现状特征的基础上,计算了调水后河流水文情势的变化,进而从规划协调性、调水比例和生态需水量等方面分析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便从宏观上进行分析、调控,使调水工程的设计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要求相适应,从而为缓解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选取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下游的朱倭、朱巴、绰斯甲和足木足4个水文站(1960-1996年)的径流资料及其同期的降水、气温等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调水河流的径流补给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4站的径流均与年降水量或4~6月降水量的关联度最高,说明径流的补给来源主要是降雨量,这一初步分析结果为长江上游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按照跨流域补偿效益计算的基本原则,应用黄河干流梯级水库补偿效益仿真模型计算了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40亿m3时黄河上游龙—青河段梯级水库的发电补偿效益.结果表明,在现有装机容量下,南水北调西线一期调水时,黄河上游龙—青段25座梯级电站年发电量可增加88.52亿kW.h,仅节约燃料费和运行费所产生的年发电补偿效益就达8.55亿元.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改善TheWesternRouteofSouth—to—NorthWaterTransferProjectandImprovementofEcologicEnvironmentintheNorthwestChina宋...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长江上游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流域河道汇流和水库调度模型,对调整后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和水库群影响下的长江上游径流变化作了分析,全面考虑了长江上游流域内80座主要水库.结果表明调水使受影响水系径流明显减少,雅砻江受影响最大;受水库调节影响,不调水的月份径流也明显减少,且距引水点越远径流受影响越小;龙头水库的运行状况对其水系径流的影响显著,调水后汛末不能蓄满时其径流调节能力大减,导致水系非汛期径流减幅大于汛期;调水使水库入流减少,调节幅度加大,延长了水库汛期向汛限水位运行的过程,使汛期径流减少;所有规划水库建设后,长江上游调水170×108m3,对三峡枢纽运行影响不大,宜昌站4月份径流减少最多,约10%,汛期径流有所减少,一般在6%以下.  相似文献   

6.
应用重构相空间技术和混沌理论对月径流时间序列的特性进行了分析.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区主要河流附近的甘孜、朱巴等4个水文站月径流时间序列为对象,研究了嵌入相空间维数和关联维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得到了饱和关联维数和最小嵌入维数,结果表明:当最小嵌入维数超过6时,关联维数逐渐趋于稳定,即达到饱和,得到饱和关联维数在1.1~1.5之间,说明这些月径流序列可能具有混沌特性,这一研究结果为利用混沌理论来建立径流的预测模型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区区域地质背景入手,对调水区温泉的水温、流量、水化学成份、水化学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就西线调水引水线路所穿越温泉(群)的成因进行了判断论证,从地温场和地温梯度出发,说明了温泉产生的地学本质,并就热水对地下输水工程施工所可能带来的问题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工程已正式列入“十五”计划,近期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东线和中线开工建设。文章论述了大西线南水北调的必要性和研究路线;论述了采用数字地球虚拟仿真技术研究西南诸外流主河的调水可行性,包括调水量、地质基础、调水路线优化、环境效益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  相似文献   

9.
生态需水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地球科学领域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河流牛态需水量的计算也是调水规模论证的基础.在对生态需水相关理论进行概括总结的基础上,应用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水文学和水力学方法,对西线调水工程的河道内生态需水量进行了分析计算,并根据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区独特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考虑主要保护两岸植被及河道内的水生生物,且结果能满足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需要,选取针对性的方法对河流生态需水量进行了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为满足不同保护对象对生态环境需水的要求,调水河段生态环境需水采用各月生态环境需水的外包线,即3-6月为4~55 m~3·s~(-1),7-2月为2~40 m~3·s~(-1).河道内各坝址下游的年均生态环境流量分别为:热巴40 m~3·s~1,阿安、仁达、珠安达、霍那均为6 m~3·s~(-1),洛若、克柯2均为2·7m~3·s~(-1).  相似文献   

10.
贵刊今年月第6期刊登的鲁家果“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应慎重决策”一文,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决策所涉及的问题考虑得相当全面,可以帮助关心这项工程的人和决策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科学、慎重地做出决策。但是,该文第二节就调水对长江源头及上游水资源的影响方面的分析,有一些基本问题的说法不符合科学原理。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将于2014年通水到北京,该工程在规划与设计中已经做了大量科学技术工作,同时工程实施后无论对调水区还是受水区,都将面临更多的来自管理运行方面的新问题与挑战.本文探讨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一些值得分析和研究的科学问题,包括: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措施对调水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中线一期受水区农业生产、城市节水、地下水资源管理、生态修复的作用与影响;受水区和调水区资源、经济与环境等多方面要素的综合调控方法与手段.目的是抛砖引玉,开展工程实施后面临来自管理方面需求的基础问题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将于2014年通水到北京,该工程在规划与设计中已经做了大量科学技术工作,同时工程实施后无论对调水区还是受水区,都将面临更多的来自管理运行方面的新问题与挑战.本文探讨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一些值得分析和研究的科学问题,包括: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措施对调水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中线一期受水区农业生产、城市节水、地下水资源管理、生态修复的作用与影响;受水区和调水区资源、经济与环境等多方面要素的综合调控方法与手段.目的是抛砖引玉,开展工程实施后面临来自管理方面需求的基础问题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措施.通水后,各受 水区如何完善水价政策,统一调配本地水资源,合理配置外调水资源,充分发挥东中线一期工程的综合调水效益,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重点讨论了受水区其他水源与东中线一期工程水价政策的关系,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政策设计分析,提出完善受水区水价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措施.通水后,各受水区如何完善水价政策,统一调配本地水资源,合理配置外调水资源,充分发挥东中线一期工程的综合调水效益,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重点讨论了受水区其他水源与东中线一期工程水价政策的关系,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政策设计分析,提出完善受水区水价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线南水北调主要是为了解决黄潍海平原广泛缺水的问题,需北调的水量很大,汉江水量有限,解决不了问题,只有从长江的三峡水库调水,由于三峡水库海拔低,而现在设计的汉水北调运河海拔高,所以汉水北调运河不能延伸到三峡水库,只有再开凿一条海拔较低的从三峡水库取水的江水北调运河,向北京地区调水,不应从汉江或长江调取,而应就近从黄河调取,可以兼顾引黄入晋,水量不成问题,以系统工程的观点综合考试中线调水工程,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6.
生态需水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地球科学领域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河流生态需水量的计算也是调水规模论证的基础.在对生态需水相关理论进行概括总结的基础上,应用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水文学和水力学方法,对西线调水工程的河道内生态需水量进行了分析计算,并根据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区独特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考虑主要保护两岸植被及河道内的水生生物,且结果能满足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需要,选取针对性的方法对河流生态需水量进行了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为满足不同保护对象对生态环境需水的要求,调水河段生态环境需水采用各月生态环境需水的外包线,即3—6月为4~55 m3.s-1,7—2月为2~40 m3.s-1.河道内各坝址下游的年均生态环境流量分别为:热巴40 m3.s-1,阿安、仁达、珠安达、霍那均为6 m3.s-1,洛若、克柯2均为2.7 m3.s-1.  相似文献   

17.
生态补偿的实质上是生态环境外部性问题内部化的一种制度安排.本文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核算方法,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算,并通过对受益区的罗吉斯生长曲线计算出的支付意愿,最终得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生态补偿量为44.24亿元.在此基础上,确定出了受水区的补偿率和补偿量.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管理改革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江苏现有江水北调工程管理情况,根据《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有关建设管理的要求,结合江苏江水北调工程的特点和40年运行经验,提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管理设计和改革的思路,即在管理模式上实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规则创新,在管理技术上打造计量准确的封闭水道、通讯畅通的信息渠道、水质良好的清水廊道、经济高效的输水通道,为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奠定良好的技术、法律、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