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恒温条件下饱和盐水溶液控制的恒定相对湿度,测试了苏州吴江地区近现代2种青砖的等温吸湿曲线.比较了不同样砖、不同年代青砖等温吸湿曲线的差异性,给出了平衡含湿量随相对湿度变化的拟合公式.结果表明:在7%~92%的相对湿度环境中,苏州清末青砖的平衡含湿量在2.84~27.65 g/kg之间,20世纪80年代青砖的平衡含湿量在1.45~10.14 g/kg之间,苏州清末青砖的吸湿量是苏州20世纪80年代青砖的3倍以上.得到的公式及数据可应用于历史建筑砖墙"酥碱"程度的量化确定,并为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性能劣化机理及砖构建筑热湿耦合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保护珍贵古建筑,对卜奎清真寺古青砖进行了冻融前后的孔隙率、抗压强度及电镜扫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虽然古青砖的初始抗压强度和孔隙率均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Balshin、Ryshkevitch和Hasselmann所提出的半经验计算式都比较适用,且Ryshkevitch的指数关系方程最为合适,并确定其孔隙率为零时的抗压强度fc0、回归系数k的取值分别为43.336 MPa和7.614;经历不同次冻融循环后,古青砖的孔隙率都有所增加,增幅在2.92%~6.98%,孔隙率增量与冻融次数基本呈线性关系,且与初始孔隙率关系不大;冻融循环后古青砖抗压强度损伤量与冻融次数基本呈线性关系,并确定了其系数回归方程;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微观结构形态分析结果与宏观试验趋势相吻合.研究成果对预测该地区同类古青砖建筑使用寿命并确定最佳修复时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快速准确地对古建筑青砖进行检测是文物建筑保护工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选取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古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60组青砖试件,按照行业标准<回弹仪评定烧结普通砖强度等级的方法>进行试验和数据分析,建立该地区古建筑旧青砖回弹专用测强曲线,为回弹法测试技术在该地区文物建筑保护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甲基硅酸钠防水剂,以碳化反应为切入点,通过注入足量化学反应物CO2,对提升古青砖防水性能展开研究.结合碳化反应过程中甲基硅酸钠溶液的pH变化及砖体吸水率,进行CO2注入节点测定试验.采用正交试验研究碳化因素对古青砖防水性能影响的强弱.结果表明:古青砖吸收甲基硅酸钠溶液达到饱和后为最合适的CO2注入节点.以吸水率作为指标进行极差分析,发现CO2浓度对古青砖防水性能影响最大,作用时长次之,甲基硅酸钠浓度影响最小,最优碳化方案为:20%CO2浓度、4 h作用时长、5%甲基硅酸钠浓度,经水滴入渗试验验证,最优组合内部也产生了很好的防水效果,远超过未经碳化处理的砖体,电镜扫描发现碳化改性后的砖体孔隙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长城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近年来北京市文物局提出了长城文化带保护建设工作,且因水作为多孔材料青砖耐久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携带的侵蚀性介质会对青砖造成严重破坏,故需对长城主要承重材料-青砖的毛细吸水性进行研究。通过单面吸水法和卡斯特瓶法分别检测青砖的毛细吸水系数,发现卡斯特瓶法误差主要来源于水压影响和读数延迟;研究并建立了两种检测方法测试结果的关系方程或比例系数,可应用于不可取样长城青砖现场测试的毛细吸水系数转换为实际的毛细吸水系数的推算工作。此外,分析评估了环境温度、初始含水率、孔隙率和孔径4个主要因素对青砖毛细吸水性的影响,发现温度、孔隙率及孔径对毛细吸水性影响较大;且呈正相关关系,初始含水率则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来文对制造免烧红砖和免烧青砖的原料、工艺流程、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问题进行了试验和研究。分析了在闽中、闽南地区推广、发展免烧砖的可行性。具有节约可耕田地、节约能源、保护森林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开发新型墙体材料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半亩方塘一线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年初有一次我外出所住宾馆大堂里悬挂的一幅字画,字画挂在宾馆出入必经之处,低头不见抬头见。看得多了,难免会往深处想一想:在一个炊烟袅袅、青砖红瓦的小村旁,在一片芳草菲菲、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田垄边,一个不算大也不算小的方形池塘,里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年代青砖的等温吸湿特性差异对历史建筑中冻融、酥碱及微生物繁殖等与水分相关劣化现象的影响,使用恒温条件下配置的饱和盐水溶液控制相对湿度恒定,测定了温州谯楼遗址中分别于唐末五代、元末明初、20世纪70年代和现代生产的4类青砖的等温吸湿曲线,比较了不同年代青砖的等温吸湿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为11%~97%的条件下,4类青砖平衡吸湿量的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2.2~10.5、8.3~77.5、2.3~19.3和1.0~3.7 g/kg,其中元末明初青砖的等温吸湿能力最大,然后依次为20世纪70年代、唐末五代,现代青砖最小.在环境相对湿度变动下,元末明初青砖的含湿量波动也远大于其他3类青砖.实验结果为历史建筑砖体的热湿耦合及劣化机制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也为中国砖构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改进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藏族传统声乐艺术是藏族先民在千百年来不断总结和完善的艺术结晶.它的美学特征是根植于自身文化传统,也是通过具体的演唱特点和技巧来实现的.文章阐述了藏族传统声乐美学的构成因素,以及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歌唱技法,旨在使藏族传统的声乐艺术在传承和发展中,能够把自身富有特性的美学传统延续下去,并能在现代藏族声乐艺术中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提起日本的传统艺术,很多人都会想到插花.日本的插花是使用鲜花的传统生活艺术,从16世纪时开始盛行.以前,在日本作为结婚前的一个爱好,女性学习插花比较普遍,而现在它正作为一种室内装饰和享受生活的乐趣,自然地渗透于人们的生活之中.日本插花源自中国,在日本得以高度发展,并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花道.其实,日本的插花不仅源于中国,在它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受到了中国插花艺术和思想的影响,是与中国传统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王莹莹 《科技信息》2010,(8):265-265
一、康百万庄园的三雕艺术简介康百万庄园,是中国三大庄园之一,是中原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体,房屋大都为砖木结构,窑洞全部为青砖装砌,饰以各类木雕、砖雕、石雕图案,庄重气派,华丽典雅,是十八、十九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庄园的三雕艺术是中原民居雕刻艺苑的奇葩。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的造型艺术以它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世界艺苑占有着重要位置.在艺术教育中,素描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如何结合中国传统的造型观念和艺术特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湖湘传统民居建筑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湘古民居建筑其魅力除建筑造型、建筑功能外,还在于通过建筑装饰形成了与其它地域不同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功能实用性与艺术装饰性相统一;朴实简洁的装饰特色;浓郁的楚巫神秘风韵;天然的湖湘乡土气息;浪漫的写意情趣.传统的民居建筑装饰,是湖湘传统建筑最具有艺术特色的部分,它永恒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彰显湖湘厚重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科学趋同,艺术存异,正是艺术生命之所在,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对于现代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件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既取决于实际存在的客观因素,又取决于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进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时,要充分把握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蒋励 《科技资讯》2007,(34):187-187
网络的成功不仅在于沟通了科学与艺术,更重要的是它联系起设计的传统与未来,它融入了传统的设计方式,又包含了电子世界的独特语言,在现实中发展,又改变着现实.  相似文献   

16.
郑林伟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26(3):F0003-F0003
我国传统民居通常都使用青砖,惟有闽南形成一片独特的红砖文化区。以福建省龙海市榜山镇崇福村的红砖窑为主要考察对象,分为原料、制坯、装窑、烧窑、出窑5个阶段,详细介绍了闽南地区传统红砖的烧制工艺。  相似文献   

17.
客家传统家具特色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传统家具是客家文化的载体,它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工艺精巧、图案美观、富于特色.目前客家传统家具正面临缺乏保护,消失速度急增的窘境,因此加快客家传统家具的宣传、研究和开发力度,对传承和发扬客家文化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九五四年元旦的前夕,拥有二百三十多位团员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人民艺术歌舞团」,应邀来到我国作巡回访问演出.虽然这个艺术歌舞团还很年轻,才成立了两年多,可是由于德国统一社会党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的关心和领导,由于它来自人民而又为人民服务,不仅继承了德国民族艺术的优秀传统,同时还赋予这种传统以新的生命,因此它已具有卓越的造就.团员们大多原是业余艺术活动的积极分子和天才演员,其中百分之七十是工人出身.他们经常在民主德国各地演出,去年九月间并曾不顾迫害,到西德去表演.  相似文献   

19.
土家织锦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它用稚拙、生动的造型语言,表现出土家织锦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丰富的土家人文精神,蕴含着土家人朴素的审美追求.把它抽象为一种文化符号,反映出时代、民族和艺术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反映了历代不同的社会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蕴含了多样化的哲学思想,折射出了中国人独有的品格与观念.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境界.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