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描述大蚊洼唇姬蜂新种Cylloceria tipulivora Chao,sp.nov.,隶姬蜂科洼唇姬蜂亚科,寄生为害烟叶的大蚊幼虫。  相似文献   

2.
啄木鸟     
一春光灿烂,百鸟争鸣.在茂密的森林里,各种益鸟为护林积极工作着.有的吃着树叶上的害虫,有的捕捉着草丛中的害虫,它们是天然的护林尖兵. 咦,这片杨树林怎么枯萎了呢?细细瞧来,树干上有许多窟窿,流出了木屑和红水,顺着洞口把树剖开,里面全是虫道和光肩星天牛的幼虫,原来是它们在蛀食树木!这些害虫最喜欢吃树  相似文献   

3.
洗衣粉非但能洗衣除垢,而且还是养花者的好帮手,它可以防治害虫,使花卉恢复生机,而又不会象使用农药那样,造成环境污染.洗衣粉能杀虫,应归功于它里面的活性物质烷基苯磷酸钠.这种物质接触到鳞翅目幼虫如地老虎、粉蝶、绿刺蛾、尺蠖等身体的时候,很快会湿润展带,脱去虫体壁蜡质进入虫体,使幼虫很快窒息致死;遇到半翅目害虫如蠢象,鞘翅目害虫如瓢虫等,虽然不能直接杀死,也可以使其中毒麻痹,停止对花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我国科学家成功找到了利用传递杀虫病毒的卵寄生蜂防治害虫的新方法。这种卵寄生蜂通过寻找寄主的方式,将病毒带入目标害虫的卵表面,完成病毒的“卵期”接毒,导致初孵幼虫染病,在害虫种群中形成二次感染,达到持续控制害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黑足凹眼姬蜂是马尾松毛虫幼虫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在江苏、安徽两省,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的平均寄生率为3.4~50%。该蜂在南京一年发生5代,以幼虫在3~4龄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幼虫体内越冬。卵~幼虫期28d,蛹期10~20d,成虫在白天交尾、产卵。成虫寿命2.8~13.6d。无趋光性。雌蜂的平均怀卵量67~207。黑足凹眼姬蜂的茧蛹重寄生天敌有8种,平均重寄生率27.9%,最高重寄生率29.5%(越冬代),其中以次生大腿小蜂为主。  相似文献   

6.
棉铃虫齿唇姬蜂是一种重要的幼虫内寄生蜂,对许多严重的农业害虫都有很强的控制作用,具备优良寄生蜂的特征,具有很大的繁殖与利用价值.为实现该蜂人工规模化繁育,加速其产业化进程,早日应用于生产实践发挥其更大的控害效果,亟须制定相应的繁蜂质量标准.为此,运用室内繁育技术,通过不同的寄生方式,以2龄棉铃虫和黏虫幼虫为寄主进行了室内的人工繁育.在繁育过程中,初步制定了繁蜂寄主、蜂茧茧色和大小,特别是以室内繁蜂第5代出现成蜂畸形现象为种群复壮的指示性状,确定了优良成峰的形态特征等繁育标准,期望本标准可以作为人工繁育棉铃虫齿唇姬蜂的依据,以规范繁蜂技术,保证繁蜂质量.  相似文献   

7.
苍耳螟寄生蜂种类调查及黄眶离缘姬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苍耳Xanthium sibirium属菊科,为一年生草本,是稻田周围常见杂草类寄主植物,在我国广有分布.作者从1992—1997年查明湖南省部分地区苍耳蛀虫种类和苍耳螟寄生蜂种类,考查五千多头幼虫,鉴定出四种蛀虫,17种寄生蜂,其中姬蜂7种,茧蜂7种,小蜂3种.黄眶离缘姬蜂数量较多,寄生率较高,可达19%.该蜂是苍耳螟幼虫的一种主要寄生蜂,并可寄生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进行了黄眶离缘姬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豆卷叶螟Lamprosema indicata Fabricius是菜用大豆的一种重要食叶性害虫.在福州地区1a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越冬,次年越冬幼虫4月中下旬出蛰.5月中下旬是第1代幼虫危害高峰期,第1代成虫高峰期在6月中旬;第2代幼虫高峰期在6月下旬,7月中旬是第2代成虫高峰期;8月中下旬第3代幼虫盛发,9月上旬是第3代成虫的高峰期;第4代幼虫发生期在9月中下旬,9月下旬10月上旬是第4代成虫盛发期;10月中旬是第5代幼虫的高峰期.豆卷叶螟的主要寄生性天敌有长颊茧蜂Dolichogenidea sp.、广黑点瘤姬蜂Xanthopimpla.punctata,Fabricius、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 lasus Walker和家蚕追寄蝇Exorista sorbillans Wiedemann,其中长颊茧蜂是天敌优势种,其田间寄生率最高可达80%,对豆卷叶螟的种群的控制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青海云杉母树林害虫天敌资源及保护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鉴定出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母树林害虫天敌昆虫135种,其中寄生性昆虫54种,捕食性昆虫81种。查到天敌昆虫甘肃省内新记录65种。查清了主要害虫的主要天敌种类和种实害虫优势种云杉球果小卷蛾的寄生蜂14种,总寄生率10%-60%,主要为曲姬蜂、马尾姬蜂和球果平胸姬小蜂3种。在结实大年结合采种收集球果,于结实小年释放寄生蜂可提高害虫的天敌害虫率36.5%-38.2%,降低虫果率55.1%。  相似文献   

10.
夏天,我常在小河或池塘的水面上看到低飞的蜻蜓不时用尾巴轻点水面,它为什么要点水呢?难道它在练习轻功吗? A:蜻蜒点水可不是在苦习独门轻功哦,它是正忙着繁殖后代呢!原来,蜻蜒繁殖后代的方式和大多数昆虫不一样,它是在尾巴接触水面的瞬间将卵产在水中。事实上,蜻蜒的整个幼虫期都是在水里度过的!蜻蜒的幼虫和成虫在长相上有所不同,最大的区别是幼虫没有翅膀,  相似文献   

11.
美国农业研究局科学家在得克萨斯州用棉花害虫的天敌——草青蛉幼虫防治棉花害虫,连续五年取得成效,棉花产量平均提高了一倍。用草青蛉幼虫防治棉花害虫取得成功的原因是,比较好的掌握了关于棉花害虫、它们的天敌以及害虫和天敌的环境条件等方面的知识,同时研究出在实验室大量饲养草青蛉的方法。1971年在大约10英亩(合60市亩)棉田上释放了200万只草青蛉幼虫。  相似文献   

12.
冬虫夏草也叫虫草、假虫草。它是一种寄生在身体很像蚕儿(蝙蝠蛾)的鳞翅目幼虫体上的子囊菌。该菌在幼虫生长的早期侵入体内蔓延,以至最后夺去幼虫生命。冬季,土内只有死亡的幼虫,直到次年夏季气候温暖潮湿时,它才由幼虫的头部长出子实体,露出土面,状似野草。长出土面的棒状子实体内生有像植物种子的子囊孢子,条件适宜它就又会寄生虫体成为冬虫夏草。  相似文献   

13.
《河南科学》2017,(6):903-908
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 Uchida不仅是世界性经济害虫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的优势种寄生蜂,而且对多种农田作物重要害虫的控制效果显著.迄今已开展了该蜂生物学与生态性特性的基础研究,揭示了控害机理,其人工繁育方面取得了进展,展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对此进行综述,以期为早日实现棉铃虫齿唇姬蜂的商品化应用,以及更有效地发挥田间控害作用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4.
刘静 《科技咨询导报》2010,(33):130-130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它以幼虫潜伏在小麦颖壳内为害花器,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麦粒干瘪庇瘦,空壳,影响产量.一般发生麦田减产20%~30%,严重的达50%以上,甚至绝收.近几年,小麦吸浆虫已成为我县小麦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动物园科普馆的昆虫养殖室里,饲养着各种昆虫,有“害虫”也有“益虫”,其中漂亮的猎蝽更是我们的宠物。我们饲养的猎蝽身体修长,大腿上有黄色环斑,背部有一对黑色的翅,平时右翅叠在左翅上,必要时就能展翅高飞。成虫的翅根处有两个白色圆形斑点,而幼虫没有,这是区别成虫和幼虫的一个标志。根据这个特征,你能辨别出图中的猎蝽,哪些是成虫,哪些是幼虫吗?你能猜出小幼虫要蜕几次皮才能长成成虫吗?猎蝽身体的大部分包括触角都是十分纯正好看的黑色。最大的成虫体长4~5厘米,后腿细而长,动作敏捷,身形优美,颇具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6.
茶尺蠖 Ectropisobliqua Warren 是浙江杭州、绍兴,安徽宣郎广,江苏宜兴等茶区的主要茶树害虫。由于年发生6~7代,繁殖力强,为害严重,因而用药频繁,费用甚大,并带来了茶叶上农药残留等项问题。如何探索其他防治途径,减少施药次数,降低农药用量,特别是如何在农业防治基础上,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结合起来,是当前茶尺蠖防治研究上的主要课题。关于茶尺蠖寄生天敌过去报道甚少。1973年对我系茶园以及杭州茶叶试验场部分茶园考查结果,获得幼虫期寄生天敌四种,即绒茧蜂两种,瘦姬蜂一种,线虫一种,均单寄生。从6到  相似文献   

17.
转Bt基因棉是运用生物工程技术把Bt菌的合成毒蛋白基因转育到棉花上,使棉株的细胞产生杀虫毒素,对棉铃虫等鳞翅目的幼虫具有毒杀作用。转基因抗虫棉大面积种植后,棉田害虫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掌握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及时有效地控制转基因抗虫棉害虫为害,从2000年开始,我  相似文献   

18.
稻田周围杂草上寄生蜂资源初步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改装的吸虫器对福建省古田县稻田周围杂草上寄生蜂进行调查 ,采集到寄生蜂 19科 78种 (或类 )。其中 ,绝大多数寄生蜂是稻田害虫的寄生性天敌 ;少数为重寄生蜂 (如螟蛉折唇姬蜂等 ) ;还有极少数种类既是害虫寄生蜂又是重寄生蜂 (如大痣细蜂等 )。这表明稻田周围杂草上贮藏着丰富的寄生蜂资源 ,是稻田寄生蜂的重要种库。适当保留稻田田埂的杂草和稻田周围的杂草地 ,有利于保护稻田寄生蜂资源 ,提高寄生蜂对水稻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巢虫,亦称绵虫,隧道虫或蜡蛆。为中蜂的一大害虫。此虫常在巢房底部,也在巢脾表面,纵横吐丝,穿成隧道,破坏巢脾,伤害幼虫。受害蜂群,轻者群势下降,重者全群逃亡。巢虫,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害虫。对于这种虫,只有用自然科学了解它,才能更好地治理它。一、形态习性巢虫常见的有两种,一种为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inne)幼虫,一种为小蜡螟(Achroia grisella Fabricius)幼虫。前者老熟时长约18—23毫米,后者仅13—16毫米。巢虫为全态昆虫,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化学杀虫剂引起的农药公害的扩大而逐个被禁用,寻求代替化学杀虫剂而不招致公害的防治害虫的方法在不断进行研究。其中一个方法是,利用昆虫的保幼激素(也称幼虫激素或咽侧体激素,由咽侧体分泌,支配昆虫的幼虫蜕皮和成虫生殖腺的成熟)。然而,这个方法能适用的时间限于害虫发生阶段中的短时间,而且也有可能招致伤害作物、传播病菌等损害。与此相对,根据保幼激素在昆虫的幼虫、成虫的一生中起作用,那末以跟它相拮抗的物质即抗保幼激素用于防治害虫的方法,可能是有效的。现已报告从与昆虫有关的植物中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