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85年6月,中法战争以清政府的妥协投降而告结束。曾经威镇越南、名扬全国的抗法英雄刘永福离开越南,回到国内。对刘永福回国原因,史学界长期有不同看法,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刘永福是在名利地位的诱惑下回国的。我认为,探讨刘永福回国的原因,必须把他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如果说刘永福是为官职地位所诱惑而回国的,那么他回国后的官职地位应该高于在越南的地位,否则就谈不上诱惑。而实际情况是:刘永福在越南的官职是三宣正提督,当然比清政府给他的记名提督要高。况且,刘永福在越南的实际地位是:“…  相似文献   

2.
关于刘永福与清政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法战争期间刘永福与清军联合抗法守边,接受清政府的“赐封”和中法战后刘永福离越“入关”两个问题进行分析,证明前者是以民族大义为重的举动,不存在“变节”的问题;后者是当时主客观原因决定的必然行动,根本不是为追逐“官爵利禄”。进而肯定刘永福不愧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民族英雄,在援越抗法的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刘永福是近代抗法名将,中法战争结束后被迫回国定居在广西钦州“三宣堂”。本文介绍了少为人知的刻在堂内主座墙壁上的一首无题七律,该诗反映了刘永福晚年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4.
"农转非"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核心思想的重要体现。本文基于纯策略博弈模型对"农转非"进程中地方政府与农民两个核心主体进行建模,得出如下结论:地方政府若要使得农民愿意转变身份,必须为农民解决转变身份之后的后顾之忧,使农民切实感觉到转变身份后的收益比不转变身份的收益大。当这种收益的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地方政府和农民的博弈甚至可以出现双方都愿意看到的纳什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5.
法国驻交趾支那总督杜白蕾调兵遣将,任用安邺、堵布益等亡命之徒,向越南北部进犯,遇到的最大劲敌,就是我国民族英雄刘永福和他率领的黑旗军。一百多年以来,在两广、云南的中越交界地区,”刘二打番鬼(法国侵略者),越打越好睇(精彩)”的谣谚在民间家喻户晓、世代相传。人民群众热情讴歌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在  相似文献   

6.
刘永福是近代史上一位抗法英雄,他率领黑旗军援助越南抗击法国对北圻的侵略,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在中越人民反侵略的共同斗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一、刘永福是抗法先锋越南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国家,战略地位也十分重要。法国早在十五世纪就垂涎这块富饶的地方。十六世纪后期,越南王阮福映为了镇压国内的农民起义,不惜以割让土地和出卖国家主权为条件,换取法国的援助。1787年,阮氏王朝同法国签订了奴役性的凡尔  相似文献   

7.
略论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兼论其对中国身份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是人类社会文明史上的巨大进步和发展,它可以看作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标志。这一转变的意义对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观念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本文试以身份到契约这一转变为线索,来分析比较和研究这一转变的重要表现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人类正面临着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伟大进步。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身处开放改革的福建.只有认清形势,顺应历史潮流,紧紧抓住如此难得的机遇,决心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以清腔热情和实事求是为态度,作出既符合福建省情又振奋人心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9.
抗法名将刘永福因青年时曾参加反清起义,所以在中法战后回国问题上遭到各级官府的刁难。只是由于慈禧太后的出面干预,事情才得顺利解决。以后,在刘永福任官期间,得到慈禧太后的信用和保护,没受多大的挫折。从此事可以窥见慈禧太后对待反侵略有功将士的态度,对我们全面了解和评价慈禧太后有一定的帮助。这个问题学术界从未见涉及,特提出供同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丹 《科技信息》2012,(34):I0085-I0085
本文以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中国佬》为文本,通过对早期到达美国的华工修筑铁路的坎坷经历的描述,来揭示在美国生活的华裔男性身份地位其实已经悄然的发生转变。从边缘化到杂糅的身份转变,也展现出我们的祖辈在美国的辛酸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