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伦  陈谦海 《贵州科学》1995,13(4):24-27
本文对贵州长序狼尾草生物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内容包括:1性状描述;2、生长环境;3、生长特性观察,其中生境与生长特性观察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
杂交狼尾草不同外植体材料组织培养实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杂交狼尾草的茎节(带侧芽)、茎段、心叶和嫩叶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对其在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从而筛选出较合适的组培外植体材料.结果表明:杂交狼尾草不同外植体状态在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上有较大的差异.茎节和心叶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明显高于茎段;茎段和嫩叶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没明显差异.茎节的植株再生率最高,为最佳的杂交狼尾草组培外植体材料.  相似文献   

3.
杂交狼尾草是美州狼尾草和象草两个不同种之间的杂交后代,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它是三倍体,其后代不结种子,靠无性繁殖.它又是C_4作物,具有很强的生活力和广泛的适应性.该草分蘖力强,一般每株分蘖20个左右,条件适宜可达200个以上,株高3.5米左右,刈青株高0.7—1.2米.杂交狼尾草生长期长、生长快、根系发达、复盖度高,对塘埂、坡旱地的水土保持力强,而且病虫少,一般不需施用农药,直接或转化的产品无农药残留的污染,是无公害产品,又能降低成本;该草产草量高,一般亩产鲜草1万千克左右,条件适宜高的可达1.2万千克以上,比两熟水稻或稻麦两熟或其他饲料约可增收200—300元;供草期长,鲜草可供饲喂6个月,如果作青贮,供草期将更长,正好解决多年来食草畜、鱼夏季高温期间缺青的矛盾.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加工成青贮饲料或以饲草为主要原料的颗粒饲料,在高温和冬季缺青季节供应或外销缺草料地区,其经济效益将更高.初步估算加工成青饲料亩产值1400元,制作成颗粒饲料亩产值可达2000元左右;营养丰富,干物质含粗蛋白质9.95%,粗脂肪3.47%,17种氨基酸含量均超过带籽的青饲玉米.该草系C_4作物,光合效率高,含醣量不低于玉米,适口性好,鱼、奶牛、羊、兔、鹅和猪均喜食.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对长序狼尾草的染色体组型作了观察分析,确定其染色体数目为2n=6x=54。按Lima-De-Faria的分级标准,其染色体可分为中等大小染色体和小染色体(N0.1—5)和小染色体(N0.6—27);按郭幸荣等提出的分类方法来进行分析,其染色体亦可分为中短染色体M_1(N0.1—21)和短染色体S(N0.22—27)。因此,长序狼尾草的染色体属于小型染色体类。另外,在N0.1和N0.6染色体一臂上分别存在有一对随体  相似文献   

6.
以杂交狼尾草叶片为材料,用0.05 mol NaOH溶液在沸水浴中加热处理10 min,进而用pH3.0的TE溶液进行中和获得DNA提取液,并用该DNA提取液为模板进行RAPD-PCR和SSR-PCR扩增.结果显示:用该方法提取的DNA与常规CTAB法提取的DNA质量相当,可用于以PCR技术为基础的DNA分子标记分析与96孔板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DNA高通量提取.  相似文献   

7.
贵州长序狼尾草适口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一德  张伦 《贵州科学》1995,13(3):49-52,43
长序狼尾草是一种野生禾本科牧草,本文主要对其生长情况、营养成份、适口性进行探讨,并对其合理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能源植物狼尾草品种筛选评价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以能源利用为目的的狼尾草品种筛选评价模型,从生产性能、生物质理化性质、生态适应性以及经济指标等四个方面评价不同狼尾草品种的利用价值.生产性能,单位土地面积的生物质产量是品种筛选评价的首要指标;从乙醇生产角度出发,理想的品种应有较高的纤维素含量和较低的木质素、半纤维素含量;采用直接燃烧、致密成型、热解气化等利用方式,则要求理想的品种应有较高的木质素、纤维素含量和较低的灰分含量.此外,多年生的、能够利用种子繁殖建植草场的、具有较强抗逆性的品种,有利于降低生物质原料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在铬(Cr)、镍(Ni)复合污染小型地块种植狼尾草,分别测定修复前后不同污染程度地块土壤中Cr、Ni的含量,以及修复后狼尾草的生长量和体内重金属含量,探究狼尾草对Cr、Ni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能力.结果表明:高浓度的Cr、Ni复合污染会显著抑制狼尾草的生长,Cr浓度较高的2号小区(596.00 mg/kg)其生物量(...  相似文献   

10.
以储藏时间、温度和激素对狼尾草种子进行处理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在不同的储藏时间、温度和不同激素的不同浓度处理下狼尾草种子萌发情况.研究发现:储藏时间延长会显著加速狼尾草种子的老化;温度老化是影响狼尾草种子萌发的因子之一,当温度达到50℃时,狼尾草种子的萌发受到显著的抑制;激素老化是影响狼尾草种子萌发的另一个因子,用赤霉素(GA)处理狼尾草种子会加快狼尾草种子的萌发,用萘乙酸(NAA)处理狼尾草种子也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加快狼尾草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1.
木兰科叶结构的比较解剖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国产6属11种木兰科植物叶片的结构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通过比较叶的表皮、皮皮、叶肉及中脉等解剖特征,结果表明:(1)上、下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在种之间存在差异,(2)下皮存在于木莲属、木兰属、含笑属、合果木属的部分种中,连续或不连续:(3)叶肉中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程度以及细胞形态在种间存在差异:(4)中脉维组织具原始怀,维管束环状排列,具髓,外有厚壁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包围;维管束的数目在属间  相似文献   

12.
对欧活血丹营养器官解剖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欧活血丹营养器官具有双子叶植物的基本特征.根由表皮、皮层、维管柱组成,初生木质部二原型,外始式发育;次生生长时不形成周皮,只形成次生维管组织,次生木质部发达.茎横切面为正方形,由表皮、皮层、维管柱组成;茎的表皮有少量的腺体与表皮毛,4个角隅处有厚角组织分布,厚角组织内侧为4个大维管束,髓发达;上、下叶表皮细胞差异显著,上表皮细胞大,疏被表皮毛,腺点及气孔多分布于下表皮;叶肉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形态多样、排列疏松;叶为网状脉,主脉维管束发达,侧脉及各个支脉的结构因大小不同而逐渐简化.叶柄横切面为马蹄形,有三个维管束,中央大维管束发达,角隅处小维管束简化且具厚角组织.  相似文献   

13.
6种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叶片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石登红  陈训 《贵州科学》2005,23(3):39-45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6种杜鹃属植物的叶片结构,结果表明,它们具有共同形态结构特征:典型的异面叶,上表皮由2~3层细胞组成,内大外小或内、外等大,有较厚的角质膜,无气孔器分布;下表皮均由1层细胞组成,排列紧密;栅栏组织由2层以上长柱形细胞组成,排列紧密;海绵组织细胞较短,排列较疏松,细胞间隙较大;均有表皮附属物。但是在各种间也存在结构差异,如叶片的厚度,气孔大小、气孔形态、气孔指数以及分布类型,表皮附属物的类型以及中脉维管束的类型等的结构特征,这些结构特征差异既是抗寒抗旱性的表现形式,也在分类学上为种问鉴别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爱民  李媛 《贵州科学》2011,29(3):32-34,43
本文通过石蜡切片观察接骨草叶片的结构及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发育阶段叶片中乌索酸的含量.结果显示接骨草叶为异面叶,横切面观上表皮细胞体积明显大于下表皮,中脉维管束鞘明显,维管束周围具异细胞.随着发育的进行,异细胞体积逐渐增大.乌索酸在叶片中的含量在0.4%~0.5%之间,含量随叶片的发育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天女木兰是集芳香、药用、食用和观赏于一体的珍稀濒危植物,呈“间断式”分布。为探知天女木兰种下分类及其亲缘关系,利用扫描电镜对7个分布地天女木兰叶表皮微形态特征指标进行定性描述及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①表皮细胞分为浅波状和深波状两种类型; 气孔器为椭圆形,分为凸起和凹陷两种; 叶表结晶体有圆球形和长柱形; 表皮毛密,分为单细胞毛、单列双细胞毛和单列多细胞毛3种类型; 叶表皮气孔大小、密度和表皮毛长短及密度等均存在差异。②主成分分析选出3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87.394%。③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分布地天女木兰种群分为两类。第Ⅰ类包括吉林石湖和河北祖山的天女木兰,表现为叶下表皮细胞呈浅波状,气孔密度小,气孔凸起,气孔长轴小于10 μm,叶表结晶体呈圆球形; 第Ⅱ类包括浙江清凉峰、安徽黄山、贵州雷公山、贵州麻江和广西猫儿山的天女木兰,表现为叶下表皮细胞多呈深波状,气孔密度大,气孔多凹陷,气孔长轴大于10 μm,叶表结晶体呈长柱形。这表明各天女木兰间的亲缘关系远近与地理分布相关,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可作为种下分类和探讨天女木兰种群间亲缘关系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筋仔树(Mimosa bimucronata)叶片进行解剖研究.结果表明,筋仔树的叶是异面叶,表皮角质层的角质化程度随发育的进行而增大.叶肉细胞排列紧密,在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之间具有贮藏组织.叶脉维管组织发达,具四级叶脉组成脉序,第一级、第二级叶脉类型属半周韧、有限维管束;第三级、第四级叶脉类型属外韧...  相似文献   

17.
天女木兰营养器官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天女木兰营养器官的石蜡切片进行了观察。解剖结构如下:根的初生木质部是四原型,内皮层无明显凯氏带;次生木质部维管射线不明显。茎表皮具腺毛,皮层有油细胞分布,茎的初生结构维管束排列紧密,无明显髓射线;茎的次生结构中,木栓形成层起源于皮层细胞,具皮层维管束,木质部内侧导管具明显复穿孔,髓细胞内含有大量晶簇和少量单晶。叶为异面叶,表皮具表皮毛和腺毛;栅栏组织细胞长方形,排列紧密,海绵组织不规则,具大的胞间隙;叶肉中具油细胞;叶主脉维管束呈环状排列,共8束,主脉维管束包围的薄壁细胞中含有大量晶簇和少量单晶。  相似文献   

18.
芝麻叶除中脉和1—3级侧脉上下两方的表皮细胞外,叶表皮细胞由一层表面观不规则的具有波状垂周壁的扁平体形细胞构成。表皮组织上除具有长柄和短柄两种腺毛外,还具有单列细胞表皮毛和粘液毛。气孔为毛茛型;叶肉为两面叶肉,栅栏薄壁组织与海绵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皆甚发达;中脉(基部除外)和一级侧脉均由一个维管束构成。木质部含有导管、管胞和木薄壁组织,韧皮部含有筛管,伴细胞和韧皮薄壁组织。叶柄基部含有9个维管束,端部含有9—11个维管束,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组成成分基本上与茎中相同,但茎中未见到管胞。芝麻叶为典型的异面叶,叶柄和叶脉中的短针形结晶体与叶表皮上的粘液毛都可作为胡麻科的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19.
獐毛解剖结构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20.
肾蕨叶表皮结构和气孔器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下对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 (L.)Trimen)叶表皮结构和气孔器发育进行了观察.肾蕨成熟叶表皮细胞呈不规则形,含有叶绿体.气孔器仅存在于下表皮,每个气孔器有2个保卫细胞,但副卫细胞3~6个不等.仅有2个副卫细胞和保卫细胞同源.保卫细胞和副卫细胞都含有叶绿体.气孔器的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主要时期:1)保卫细胞母细胞形成期;2)气孔器幼期;3)气孔器成熟期.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覆盖在表皮基本细胞和气孔器细胞外壁的角质膜呈波纹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