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赤泥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对通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泥作化学改良剂能有效降低土壤重金属对通菜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加植株生物量,显著增加通菜地上部鲜重与干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经过赤泥处理还能使通菜中Cd的含量显著降低,表明赤泥可以有效减少通菜对重金属Cd的吸收.经赤泥处理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pH值显著上升,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2.
腐殖酸对污灌土壤中Cu、Cd、Pb、Zn形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选用白银地区污灌土壤为供试样品,在土样中分别加入腐殖酸、EDTA、柠檬酸三钠和乙酸,采用连续浸提法对比研究了外源腐殖酸对污灌土壤中有毒重金属不同形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污灌土壤中添加腐殖酸可改变土壤对重金属不同形态的吸持能力,使具有直接生物毒性的重金属可溶态急剧减少60%~80%,重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及有机结合态增加,从而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流动性、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Matlab-FIS的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Matlab软件的FIS(Fuzzy Inference System)及相关函数,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确立了土壤中Hg等6种重金属污染因子的隶属度函数。通过对Matlab-FIS-sugeno模型权重的归一化,使其适应于加权模糊型算子的模糊综合评价,从而拟建了基于Matlab-FIS-sugeno的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铜陵有色金属矿区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4.
通过种植陆地棉修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华北平原腹地北侧的廊坊市境内土壤陆地棉(G. hirsutum L.)系统调查、采样和分析结果发现:陆地棉能有效地将土壤耕作层中IB族重金属元素(Cu、Ag和Au)吸附并富集于其植株之中,即陆地棉根系、茎杆、果壳、籽粒和纤维对土壤耕作层中Cu的生物吸收系数A在1.53~6.57之间,对Ag的生物吸收系数在2.005~19.834之间,对Au的生物吸收系数在0.882~2.672之间;通过种植陆地棉萃取土壤中IB族元素,解决了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所面临的生物量少、难以商业化和大面积推广、易使土壤中重金属重新进入区域生态系统食物链等问题,从而形成了具有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实用技术;总结得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一些原则和机制.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动-植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电动修复是一种高效的原位修复技术。笔者就电场对植物富集重金属的作用、电场配置方式及其与添加剂的协同影响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多数研究表明:选用合适的电场配置和电场强度,不仅能够提高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进而促进植物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而且对植物生物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总体来说,选用交流电场或是低强度的直流电场不仅能够提高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还能够避免电场给植物造成的不利影响,是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较好的选择。笔者认为,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在于加强超富集植物与电场联合修复机理研究,研发高效低廉环境友好型强化剂,最终形成针对一种或多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电动联合修复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海泡石修复重金属Pb、Zn、Cd复合污染的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海泡石对重金属Pb、Zn、Cd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盆栽实验,分析了海泡石对植物生物量,植物体内重金属浓度、P浓度以及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添加海泡石可显著促进玉米的生长及玉米对P的吸收,抑制土壤对重金属Pb、Zn、Cd的吸收。海泡石可显著降低土壤可交换态重金属浓度,增加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重金属浓度,从而抑制植株对重金属的吸收,有效阻隔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内的迁移。该物质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吸附能力,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属于表面络合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淋洗法去除土壤重金属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去离子水或盐酸、EDTA等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发生作用,形成溶解性金属离子或金属-EDTA络合物,再通过淋洗使重金属从土壤中排出.实验结果表明,此法可去除土壤中大量的重金属,土壤1.(赤红壤)中重金属的去除率HCl+EDTA>HCl>EDTA>去离子水;土壤2(土壤1+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率随着EDTA浓度的增大而增大(Zn、Cu)除外,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省会泽县者海镇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与分布状况进行数据采集,采用ArcGIS中的地统计分析模块对土壤中重金属分布进行空间插值研究.运用反距离加权插值、多项式插值、径向基函数插值法和克里金插值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进行插值比较,发现当土壤中的重金属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是Kriging插值效果较好,而当数据为非正态分布其它的方法能够更好对该地区重金属发布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9.
田间试验结果显示,金无踪的不同施用量,能够显著增加重金属污染菜地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显著降低真菌的数量,说明金无踪能够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金无踪还能够显著增加重金属污染菜地土壤蔗糖酶、尿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改善重金属污染土壤碳、氮、磷等营养状况。试验结果表明,金无踪具有很好的治理雨金属污染土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污染土壤化学萃取修复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重金属污染土壤化学萃取修复技术中一些关键因素对重金属萃取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腐殖酸对Cu和Zn在萃取剂中的溶解有促进作用,而对Pb和Cd有阻碍作用;粘土比砂土中的重金属更难于被萃取出来;酸性过强的土壤容易使EDTA发生质子化,从而降低其萃取能力;EDTA对Pb和Cd,OA对Cu和Zn分别表现出了强的萃取能力;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添加荆来提高重金属的萃出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对周边土壤中铅、锰重金属污染的影响,选用我国北方某市生活垃圾中转站及其附近1 km范围内的土壤作为研究样本,在中转站外设立一个垃圾回收对照区。给出土壤p H和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介绍了铅、锰含量测定过程。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美罗综合污染指数对土壤中铅、锰的污染情况进行衡量,分析了研究区域生活垃圾物理组成。为了使得到的结果更加准确,对铅、锰的分布特征及其和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确定土壤对铅、锰重金属污染的影响程度。给出不同采样区表层0~20 cm土壤中重金属铅、锰的污染情况和污染指数评价结果。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铅、锰化学形态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土壤p H与有机质含量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中转站周边土壤中锰含量基本没有影响,可忽略;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能够降低周边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上海中心城区地表灰尘与土壤中重金属累积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上海中心城区土壤与地表灰尘和降雨径流样品的取样调查,探讨了城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重金属Cu,Zn,Cr,Pb的累积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结果显示:地表灰尘、土壤重金属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的富集程度均高于土壤背景值,且存在显著性差异.相比之下,灰尘重金属污染比土壤严重,同一土地利用类型灰尘重金属P值为土壤的3~4倍.土地利用方式对重金属在地表灰尘和土壤中的积累有较明显的影响.地表灰尘重金属在工业、交通、居住用地中的含量普遍偏高,而在绿地中的含量普遍较低;土壤重金属在交通、商业和绿地中浓度较高,而工业用地中浓度较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径流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不同,与土壤相比,地表灰尘直接影响到降雨径流重金属含量,两者之间耦合关系明显.工业、交通、居住和商业用地地表径流中,重金属EMC值以工业用地最高,其次为交通用地,商业和居住用地较小,但Cr,Pb,Zn的平均EMC值都超过了国家Ⅴ类水的标准,具有潜在的环境危害.  相似文献   

13.
植物螯合肽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螯合肽(phytochelatins PC)是由重金属离子诱导而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一类小分子多肽,它是谷胱甘肽(GSH)衍生的金属离子结合肽.PC能够螯合重金属,从而起到对重金属解毒的作用,它是镉离子的主要解毒物质.因此,提高PC含量是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就PC结构、合成与调节以及PC最主要的重金属解毒功能进行了综述,同时展望了PC研究的前景,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内涵,从酶活性和分子结构两方面来说明重金属对土壤动物危害的机理。重金属对土壤动物机体酶活性产生诱导和抑制作用,重金属会破坏组织细胞的微结构,使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呈现简单化和不稳定化,土壤动物对重金属的防御,主要包括土壤动物的特殊解毒策略和回避策略,可通过释放土壤动物来修复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相似文献   

15.
论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可持续管理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城市表层土壤由于接纳了多种污染源(如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燃煤污染源等)释放的重金属,可以作为城市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示踪物”。城市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不仅可以通过大风扬尘等方式危害人类(特别是儿童)健康,而且能够污染地表水或地下水等水生生态系统。因此,对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需要进行可持续管理和发展。首先探讨了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的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了土壤对重金属承载机制和约束条件,区分了“绝对承载力”和“相对承载力”,并且给出了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环境相对承载力的计算模型;其次,探讨了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的“临界负荷”与可持续管理和发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土壤中重金属可持续发展的初始评估指标(FD)和可持续发展指标(FS);最后,讨论了重金属污染源释放速率的调控措施及其手段。  相似文献   

16.
海泡石与菌根对污染土壤中Pb、Cd、Zn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土壤,采用连续提取法,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海泡石与菌根对土壤重金属Pb、Cd、Zn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泡石可使Pb、Cd的可交换态转化成其他4种形态,使Zn的可交换态转化成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菌根能显著增加可交换态的Pb、Cd、Zn浓度,降低了Pb的碳酸盐结合态、Cd的铁锰氧化态、Zn的有机物结合态的浓度。海泡石和菌根联合处理同单施海泡石的结果相似,说明联合修复中对重金属形态的影响海泡石起主导作用。该研究证实了海泡石可以调节重金属Pb、Cd、Zn的形态,从而降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宝山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异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详细的调查分析,研究了上海市宝山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从土壤种类来看,路边土壤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菜区土壤次之,公园土壤则有轻微污染.表层土壤重金属全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污染区往往出现数个元素含量同时增高的现象,呈现复合污染的趋势.表层土壤中Pb、Cu、Cd、Zn全量和土壤某些理化性质呈较显著的正相关.随着化肥及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施入,Pb、Cu、Cd、Zn等元素不断积累,全量增高.菜区和路边表层土壤中Pb含量明显高于底层土壤,公园土壤剖面重金属含量从上至下呈较明显下降趋势.城市化进程加剧了上海市城郊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  相似文献   

18.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途径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95,自引:1,他引:95  
由于工业“三废”的排放,使农田遭受不同程度重金属的污染,重金属通过在作物体内富集进入食物链,对人畜健康构成了威胁,章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治理途径及其原理、优缺点、可行性作了简要的回顾,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类型、原理、特点以及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镉污染植物修复技术中的应用前景作了进一步的展望,为实现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有效的生态整治与安全高效益的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对照土壤和铬污染土壤的模拟酸雨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了模拟酸雨作用下土壤中重金属Cr、Zn、Cu的释放特征,比较了对照土壤与铬污染土壤重金属释放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模拟酸雨pH值越低,3种重金属的释放量越大;两种土壤中3种重金属对酸雨的敏感性差异为Cr >Zn> Cu,对照土壤对重金属吸附能力为Cu> Zn,铬污染土壤对重金属吸附能力为Zn(≥)Cr>Cu,说明金属Cr对土壤中Cu、Zn的吸附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土壤中Cu与Zn的累积释放量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而在铬污染土壤中Cu与Cr的累积释放量之间呈现显著指数关系;在pH4、pH5的模拟酸雨作用下土壤中释放的Cr年平均浓度分别超标127、104倍,酸雨加速了铬污染土壤中Cr的释放,从而增加了环境中Cr对人类直接或潜在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20.
刘翠霞 《创新科技》2014,(14):25-26
通过对漯河市郊区土壤中Cu、Pb、Zn、Ni、Hg等物种重金属含量分析监测,分析统计漯河市郊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并对照先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采用污染指数和超标率等指标说明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现状。同时通过与土壤本底背景值对比,分析近30年漯河市郊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情况,为全国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