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遣隋使"来华目的及年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日历史文献分析,输入佛教和学习隋文化是遣隋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日本遣隋使先后于600、607、608、610、614年分5次来华.遣隋使在中日关系上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不仅是日本直接向中国全面汲取优秀文化的嚆矢,更是以后规模巨大的遣唐使的前奏.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中日古籍资料,对“遣隋使”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盛举,作了较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航海模拟器的缺陷,利用PIDVCA方法开发智能型航海模拟器.新型智能型航海模拟器中目标船具备自动避让能力,智能本船可在复杂会遇局面下提供避让方案,供学员参考,并可更逼真模拟海上的真实航行环境.大量仿真试验说明,采用PIDVCA方法集成的新型智能航海模拟器切实可行,可有效提高航海模拟器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证船舶航行操纵中使用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时,能更精确地标绘出本船与它船构成的危险程度.首先分析了航海雷达和卫星定位导航数据的原理和作用,然后再根据雷达、北斗和GPS卫星导航数据,在操纵船舶避碰时能恰当地选用更高精度的设备.船舶是根据未来船位进行预估危险然后采取行动避碰,卡尔曼滤波方式可预估出未来时刻的船位,通过Matlab仿真得出卡尔曼预估的船位基本上与实际船位误差符合航海要求,因此可用卡尔曼滤波方式进行预判两船是否存在危险.  相似文献   

5.
由于深V型的船体特征,耐波怀明显优于一般船型、使船艇在较高海况下,可使用武器系统,增强了船艇在恶劣海况的战斗力。由于可提供较大的甲板面积,同时相上层建筑的面积,使隐蔽性更民备直升机、导弹、火炮、可使该船明显增强,作战手段同铎舰增至空对舰,使该船成为多功能船艇,小型舰艇具备了中型船艇的功能,通过以深V船型的概念设计,本文对其主要要素、船型、航海性能和战斗性能作了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日本出现了一种比单体船更实惠的新型船只,这就是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都能高速航行并节省燃油的半潜式双体船。这种船由三井造船公司与日本船用机器开发协会共同研究,它的水上船体用细长的流线型支架与两个鱼雷状的水下船体相连接。与单体船相比,半潜式双体船具有优异特点:高速航行时阻力小;在波浪中航海性能好,失速小;甲板面积和舱室容积大,因而适用于高速客船、渡船、集装箱船、海洋调查船、工程船、供应船或者反潜舰  相似文献   

7.
中日文化交流虽始于先秦时代,但直至公元607年,遣隋使小野妹子携带几十名僧侣来学佛法,才首开日本人来华留学的先河。十年后唐朝代隋而兴。亟欲效法大唐的日本于公元630年首次派出了遣唐使,开始了唐日间的官方交往。据日本学者木宫泰彦统计,日本从公元630年到894年间共向中国派遣了19次遣唐使,实际成行12次,带来日本留学学生26名,僧徒92名(本文将留学学生与留学僧徒统称为留学生)。  相似文献   

8.
侯波 《世界博览》2008,(10):52-57
公元六七世纪,在亚洲东部爆发的中国隋王朝与高句丽王国之间的战争,是当时世界上最为重大的军事冲突之一,连年不断的战争使隋与高句丽相继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9.
筷子,古称箸,它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独特餐具.而中国是筷箸的发源地,在隋朝的时候,中国的箸食制度通过日本遣隋使传入日本,可以说以箸进食,是中日两国共同的进食方法.但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日筷箸虽同出一源,却发展迥异.形成了各自的筷箸文化.文章通过两国筷箸历史的考证、筷箸的外形、材质及使用方法的比较来考察两国箸文化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际海上货物承运人责任基础以不完全过失责任为核心,以航海过失和火灾免责为重点,体现了对船方利益的保护。但随着航海与国际贸易的发展,现有的承运人责任基础已失去了基本法理维度的合理性。特别是我国现在已发展成为贸易大国,应当根据国家利益原则,建立以完全过失责任为核心的承运人责任基础制度,加强保护货方权利和外贸产业利益。  相似文献   

11.
影响海员避碰行动决策的主要因素有行动时机、行动幅度、目标船的舷角、会遇两船的船速比以及目标船的最后通过距离,在这五个因素中,明确哪些是主要影响因素、哪些是次要影响因素以及五个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大小对指导海员采取避让操船措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通过对从航海模拟器培训海员过程中获得的大量避碰行动样本进行归类整理,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了较为满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科技导报(北京)》2005,23(8):66-66
2005年7月11目,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探险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目,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600年前,郑和率领由208艘船组成的庞大船队,完成了7次下西洋的创举,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航海史上时间最早、规定最大、技术先进、活动范围最广的洲际航海活动,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扩大了中外友好关系,为世界航海事业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梁勇 《科技信息》2013,(26):322-322
开展航海模型运动可以使青少年树立献身祖国航海事业的理想,学习航海理论知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养成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因此,它是进行早期航海教育的有效手段。又由于航模活动的早期性、实践性、趣味性和系统性,使其早期航海教育作用尤为显著。我国航模运动起步晚,对早期航海教育作用有待于各方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14.
杜加宝 《科技信息》2012,(2):456-457
随着STCW78/10公约即将全面实施,为满足国际相关公约要求及国家海事局第10令对航海院校教学设备的要求,应配备航海仪器设备作为航海仪器评估、训练使用,因各航海仪器在实验室内无法获取相应数据而不能正常使用,本文提出对航海操纵模拟器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并传输给各航海设备的研究,旨在使航海仪器设备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一这是航海史上一个非常壮烈的死里求生的故事。那是1914年8月8日,当皇家南极探险队驶离苏格兰的普利茅斯港,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沙克尔顿的船是一艘三桅木船,它特别能经受冰的撞击,船名叫"北极星",沙克尔顿用他家庭的箴言"坚忍制胜"将船重新命名为"坚忍"号。一路向南驶去,探险队最后一个停泊港是南乔治亚岛,这是不列颠帝国在亚南极区的一个荒凉前  相似文献   

16.
<正>自圣德太子时代以来,日本文化的显著特征是"保守中开放"或曰"坚守中开放",即:引入外来文化强化自身。在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时,则表现为"与强者为伍",为此可以"适应强者"乃至"以他者为中心",其对象在明治维新之前是中国、明治维新开始后是德国与英国、二战时期是德国、二战后是美国。圣德太子似乎扮演了"日本周公"的角色,他制定了冠位十二阶与宪法十七条、撰写《三经义疏》、与苏我马子合编《天皇记》《国记》等史书、派遣遣隋使与留学生。通过这些措施,圣德太子广泛摄纳儒道法思想、力倡佛教以抑制氏姓贵族、强化天皇权威,从而为大化改新奠定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采用航海模拟器的研究方法,利用日本学者井上欣三等人提出的环境压力模型,以航行在航道中的航行船操船者感受到的环境压力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为条件,研究满足环境压力条件的单向航道、双向航道以及允许追越航道各自的航道宽度.研究的结果与我国港口工程规范中相关规定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航海教育的重大改革使我国航海教育界开始了与国际航海教育的正式接轨,随着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及其它高新技术的发展,现代航海教育如何更好地为科研,教学服务是大家普遍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实验室建设和完善的重要方面。目前,航海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我们必须结合全方位的实施过程,让实验室发挥最大效率,让学员能够真正掌握航海实验中实践活动的技能。  相似文献   

19.
600年前,郑和这位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航海英雄,做出了令现代人惊叹的伟大壮举。他的船队有2.78万人,分乘63艘巨型宝船和更多小一些的船,浩浩荡荡七下西洋,足迹遍及东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中国航海教育的现况,对中国航海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中国航海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满足国家经济发展与国际航运业发展的需求,并对政府在发展航海教育中的关键作用、航海教育管理制度、航海教育投资和融资、航海专业技师队伍建设、航海专业学生的海上实习与模拟器培训、半军事化管理、招生和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