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苏格兰北部的尼斯湖“水怪”是人们迄今无法解开的自然之谜之一。围绕着所谓尼斯湖“水怪”,科学家们曾提出过各种理论,但最近有地质学家提出新论,认为所谓“水怪”,只是地震造成的湖水理象。这一新论文是意大利地质学家皮卡尔迪最近在英国和美国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发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09,(5):28-29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45岁的英国摄影师卡尔·华纳以蔬菜、肉类、奶制品以及鱼类产品为原料.搭建出了很多幅靓丽的、栩栩如生的风景画。他先在头脑中勾勒出了一幅幅景象,然后再去买原料,并用曲别针和强力胶水将它们粘合在一起。若不是使用了一些化学原料,而且创造周期太长导致食物变质,否则你真的可以一一“品尝”这些风景了。  相似文献   

3.
《解析彩虹》是理查德·道金斯的近作,1998年由英国企鹅出版社在伦敦出版。之所以用“解析彩虹”作为书名,是因为英国著名诗人济慈认为牛顿破坏了彩虹的诗意。把它仅仅看作光谱的排列。道金斯在《解析彩虹》中对此作出应答:“探明奥秘并不会失去诗意,相反,探明的结果更令人着迷也更加美丽。”阅读道金斯的作品,确实能不断地感受到美的震憾。  相似文献   

4.
文文 《科学大观园》2014,(24):41-42
人类的进化一刻也未曾停歇.基因层面的变化或许微小,但对文明而言意义深远.在大约80年前,英国诗人路易斯·麦克尼斯曾写道:“自从克罗马农人以来/在我们这个物种中/如果没有一种触及灵魂的改变……”也许你会认为这样的论断太过悲观,但在12年前,一位著名进化生物学家也表达了大体相同的意思:“过去四五万年间,人类没发生什么生物学意义上的变化.被我们称为文化的一切,乃至我们的文明,都是用跟从前完全一样的身体和大脑创造出来的.”这些不仅为很多学者接受,而且广泛影响公众.  相似文献   

5.
AMD全球消费者顾问委员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年度会议上 ,发布了一份最新的调查报告 ,报告惊人地发现了全球的很多消费者会推迟购买新技术的原因。这份报告称 ,现在很多消费者并不理解技术行业的语言 ,因而他们会因为产品和术语的过于复杂而推迟购买。GCAB调查了中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的 15 0 0多位消费者。这份报告指出 ,只有 3%的受访者在技术术语测试中取得了很高的成绩 ,这些术语包括“MP3”、“兆赫”和“蓝牙”。而且 ,只有一半多一点儿 (6 5 % )的受访者能够从并列的三个可能的定义中正确选出“兆赫”的定义。即使在那些技…  相似文献   

6.
凌夷 《科学大观园》2010,(13):41-41
英国正在秘密制造世界上最好的核潜艇,它配置有最先进的声波定位仪和潜望镜并无法被侦察到。据《每日邮报》报道,作为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潜艇,英国皇家海军攻击型核潜艇“机敏”号堪称当今世界造艇技术的尖端结晶,它的服役被认为是英国造船工业一个里程碑事件。将引领英国核潜艇反舰、反潜任务能力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7.
很多科学家认为发现“地球2.0”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所谓的“地球2.0”是指理论上与我们生存的地球非常接近的行星。现在,搜寻地外文明研究所的天文学家弗兰克·马奇斯博士给出了发现“地球2.0的”时间表。  相似文献   

8.
1938年,希特勒曾经在小城格罗德的一片森林中,建造了一座秘密的地下基地,也就是著名的“狼穴”,纳粹德围的很多军事计划都在这里拟定的。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英国首相丘吉尔也有着自己的地下指挥堡垒,而且还不止一个。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应对德国人的空袭,保证丘吉尔政府可以正常运作,英国建造了多个不同用途秘密地堡。在危急时刻,这些不为人知的地下指挥中心,真的就是让英国力挽狂澜的关键所在吗?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一些企业中,员工层与运营管理层的对抗在不断加剧。这种冲突的根源有很多,但最基本原因是经营管理层“权力文化”的形成。偏离目标的管理是“暴政”企业是个经济组织,员工与企业之间是一种特殊的交换关系。按英国经济学家科斯的说法:“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0.
“李约瑟难题”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各人都提出自己的见解,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也都作了有益的探讨。本文认为有很多见解都存在不妥之处,都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提出以“物极必反”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结合来解释“李约瑟难题”,算是一种新的说法,是否合理,有待于继续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1.
很多女孩从小就梦想着自己能变成童话故事中的睡美人,让心仪的白马王子把自己从睡梦中吻醒。然而,现实生活中“睡美人症”患者的生活远远没有童话中那么美好。英国18岁少女贝萨尼一罗斯·古迪尔患有罕见的“克莱恩一莱文综合征”,她断断续续沉睡了一年,其中最长的“睡眠”长达6个月。这一奇怪的病症让她错过了自己17岁的生日、圣诞节假期和新年假期,甚至耽误了正常的学校课程。在此期问,她的家人和男友24小时轮流照料她。  相似文献   

12.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披露,虽然“黑客”在互联网时代已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互联网远未出现的100年前。世界上就已经出现了黑客!史上“首位”黑客竟是一名叫做尼维尔·马斯克林的英国魔术师,早在100年前,他就利用摩尔斯电码“黑”了意大利“无线电之父”古列尔默·马可尼向英国公众首次展出的无线电通讯演示系统,  相似文献   

13.
观念的大变 很多最新探测发现都指向“适居带”,认为在那里可能会找到外星生命。1976年美国海盗1号飞船在火星上降落,那时人们认为火星是地球以外唯一一颗可能曾有生命“安家落户”的行星,可它并没发现可支持“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明显的生物活性迹象,  相似文献   

14.
李奇 《科学大观园》2009,(10):65-65
提起“茅草屋”,英国人会非常自豪地告诉你那可是他们的“国宗”。到过英国乡村的人大都被这种长着“英国特色帽子”的屋子所吸引。  相似文献   

15.
科学学创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国际上一般认为创始人是英国物理学家J·贝尔纳(J.D.Bernal)和美国社会学家R.默顿(R.K.Merton)。他们两人在当时发表了“科学学”的首批重要文献。他们的研究对象和目的,他们的研究方法,都摆脱了传统的科学史的研究和自然哲学的痕迹而开拓了一个新的方向——科学学的研究,由此奠定了“科学学”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横滨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反对儿童性剥削大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因特网带来的种种便利毋庸质疑,但它也带来了形形色色的棘手问题。英国“儿童国际”组织负责人奈杰尔·威廉斯说道,“他们(恋童癖者)不再需要离开家门。他们在网上就可以匿名引诱儿童,还可以同其他恋童癖者进行联系,方便地交换色情图片和文字”。  相似文献   

17.
正这个冬天,很多大人和孩子可谓“领教”了流感的威力。奥司他韦(达菲)——突然一夜之间成为临床医生的强力推荐“神药”。北京协和医学院原教授王晨光博士认为,抗流感神药奥司他韦该走下神坛了。“二宝发烧当天犹豫没给吃奥司他韦,第二天被医生批评了,大宝昨天发烧呕吐第一时间给吃上,今天症状就大有缓解。”1月15日,双胞胎西西和北北(化名)的妈妈在朋友圈中这样说道。这个冬天,很多大人和孩子可谓“领教”了流感的威力。奥司他韦(达菲)——突然一夜之间成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冷战期间曾几次遭遇美苏两国的核讹诈,这几乎已是公开的秘密,但鲜为人知的是,英国也曾制定过用核武器进攻中国的计划。6月30日,英国国家档案馆解密了一批1957年-1961年间的绝密档案,从而揭开了一个惊天秘密——为了防止中国收回香港。英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计划对中国进行核打击。怕中国武力收复香港,英国秘密制定核战计划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开始了经济起飞,在英国经济地图上的重要性日益上升。当时的香港不仅成为英国工业制品的倾销地,还成为英国与亚洲各国经济往来的桥梁,许多英国大型公司也纷纷在香港安家落户。与此同时,在那个两大阵营针锋相对的年代,香港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1959年7月,英国内阁大臣诺曼·布鲁克在致首相麦克米伦的信中就强调:“从某种意义上说,香港对英国的象征意义和政治意义要远远大于经济意义。从战略上讲它已经是我们在远东地区最后的反共堡垒了,基于政治考虑,我们不能放弃它。”由于当时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十分紧张,英国很担心中国会搞突然袭击,以武力“夺取”香港。尽管当时的中国政府并没有用武力提前收复香港的计划,但英国人却不这么想。怎么才能继续留在香港?英国认为,用常规战争显然不能达到目的。英国人早就在朝鲜战场上领教了志愿军的战斗力,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访华时还特意警告,任何地面部队如果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战,必将失败。既然常规战争的方式不行,怎么才能“让中国政府不敢动香港”呢?英国政府决定对中国进行核讹诈,在必要时对中国进行核打击。核讹诈政策并不是英国政府的突发奇想。1952年英国成功试爆原子弹后不久,英国参谋长委员会就制定了一份“全球战略文件”,明确提出将使用核武器遏制对手。1956年,英国人在一份绝密作战计划中露骨地写道,如果东盟与中国发生大规模战争的话,中国军队有可能进入缅甸,届时英国将毫不犹豫地对中国使用核武器。这是英国首次将核战争的目标对准中国。几年后,英国再次讨论了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可能性。1961年2月22  相似文献   

19.
英国为“设计婴儿”开绿灯 2003年2月22日,英国人工授精与胚胎管理局宣布,批准一对英国夫妇为拯救他们患病的儿子而生育一个经过遗传基因筛选的婴儿。如果这个孩子能成功降生,他(或她)将是英国第一个获得官方批准出生的“设计婴儿”。因而,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这对夫妇名叫拉赫·哈什米和沙哈娜,住在英国中部利兹市。他们3岁的儿子赛因,患上了罕见的地中海贫血,如果不做骨髓移植  相似文献   

20.
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之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将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之争置于当时英国科学职业化初期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综合考察 ,认为广为流传的赫胥黎“英雄故事”很可能是一种社会建构的产物 ,那场争论的性质也主要不是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冲突 ,而是不同科学“范式”之间的竞争 ,是科学职业化背景下不同社会团体之间利益冲突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