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属于社会意识范畴。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2页)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
生产方式是技术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的统一。反映劳动过程技术条件的方面,即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和方法,可称为技术生产方式;反映劳动过程社会条件的方面,即劳动的社会组织形式,可称为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是通过生产方式这个中介来实现的,即生产力决定技术生产方式,技术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用劳动和交往行为、系统和生活世界取代了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为社会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用道德实践意识取代了马克思提出的生产方式作为决定社会进化的主要动力和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准。哈贝马斯在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上有失偏颇,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实质上就是要用交往行为理论取代马克思建筑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基础之上的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用劳动和交往行为、系统和生活世界取代了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为社会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用道德实践意识取代了马克思提出的生产方式作为决定社会进化的主要动力和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准。哈贝马斯在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上有失偏颇,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实质上就是要用交往行为理论取代马克思建筑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基础之上的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5.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社会,确定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依据只能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和发展水平的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确立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同样是由生产力性质及其发展状况来决定的,而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愿望出发,盲目地建立超越生产力实际发展水平的所有制结构。新中国成立四十多年来,我国生产  相似文献   

6.
唯物史观教导我们: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享乐主义"属于社会意识层面,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不断提高,物质财富不断积累,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享乐主义。享乐主义是一种错误的社会意识,它阻碍社会的发展,由此,我们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关系滞后于生产力的发展,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当前社会中存在生产关系滞后于生产力的发展的现象,基于此,针对建国以来生产关系三次大的调整进行的分析,对于现行和今后生产关系的及时调整具有非常重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存在着同一性。尤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都以不同形式进入社会生产过程,成为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因此必须把社会存在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9.
宋玉玲 《科技资讯》2007,(11):145-145
本文主要通过实例将政治中的一些原理和观点与历史知识结合起来,以指导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实践。原理主要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主次矛盾原理、发展的观点等。  相似文献   

10.
叶剑英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林彪、“四人帮”“他们完全颠倒了主观和客观,精神和物质的关系,极端夸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认为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对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进行所谓变革和改造。”“他们反对发展社会生产力,用他们的所谓阶级斗争代替生产斗争。”叶剑英同志的讲话不仅批判了林彪、“四人帮”的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认为社会形态的内部结构一般可分为三个最基本的层次,即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其中,生产关系是中心环节。它一方面与生产力构成一对基本矛盾,另一方面又作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构成一对基本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组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的社会形态。在社会形态中,不仅具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对立统一,而且具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对立统一,而这后一个对立统一更加重要。因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构成的生产方式决定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政治经济学对象问题的讨论逐步深入,已有所收获,但是至今尚无一个统一的看法。本文出于探索真理,促进四化,拟先就经济学界有关论述作些分析,然后谈谈个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以就正于经济学界同仁,并希收抛砖引玉之效。人类要生存,就得要生产,生产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们为了进行生产,就要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然后才能发挥生产力的作用,去征服并改造自然,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了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能起反作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从适应到不适应,引起社会的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新中国经济落后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长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必要性;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过急、过粗、过快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于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生产关系无论何时都应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第一次对唯物史观作了经典表述。在这一表述中,马、恩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及社会革命、人民群众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从历史发展的出发点、历史的现实基础、社会生活的本质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社会革命的物质因素等方面展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作为人们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除了传统的“三要素”构成外,还可理解为“两要素”构成,即把生产力理解为人与物的结合,这样能够更准确地说明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首先,生产关系的技术性质-生产的组织、规模等是由不同时期的人与物的结合状况决定的;其次,生产关系的社会性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分配等,从根本上说也是由人与物的结合所决定的。劳动者是能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相对于劳动者来说是被动的。  相似文献   

16.
一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和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都论述过社会主义,他们所预见的社会主义社会,和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既同且异,它们的生产力的性质以及由其决定的基本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相同的,但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以及由其决定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则不相同。从现代历史的经验看来,生产力的性质和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即生产力的水平),应该是相互联系,又必须明确区分的两个概念。使用大机器和科学技术的社会化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
以前人们侧重于从政治、思想、伦理和哲学方面研究《诗经》,其实从《诗经》中能解读出较明显的经济意识。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意识,农时意识,生产力意识,市场意识和区域经济意识。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生产力标准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在社会进步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原理在科学尺度和价值尺度统一上的科学表达。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毛泽东生产力标准思想的全面发展。 一、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从来就认为,社会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而生产力作为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则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和决定因素。因此,从马克思到列宁都十分强调社会主义要发展生产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阐述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指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关系一般和生产关系特殊两重属性,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体制及机制等属于生产关系一般,经济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特殊,这在理论界已基本达成共识。现在的问题是对生产关系两重性的关系问题研究不够,甚至存在片面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其方法来分析生产关系两重性的关系应该是:生产关系一般是生产关系特殊与生产力的连接点或中介环节,生产关系特殊的发展变化最终由生产力决定,是通过生产关系一般的发展变化实现的,生产关系特殊的发展变化对生产力的重大反作用也是通过生产关系一般的发展变化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发展途径之选择是否可能?既然生产是有目的的生产,因而是可能的,卢卡奇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当代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联系起来,这是对的,但在现实中,生产关系常常由于手段变成了目的,生产由目的的变成了手段,从而导致了生产关系目的崇拜论,这是十分错误的,生产关系的价值在于生产关系适合生产从而推动生产力发展时所显出来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