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语的古今演变十分复杂,其中包括动词语法化。语法化只有具备语义相宜性和合适的句法环境才能发生。敦煌藏文里的语法化包括三个静态动词和一个动作动词的语法化。三个静态动词语法化为施动持续体标记和状态持续体标记,一个动作动词语法化为受动持续体标记和结果体标记。  相似文献   

2.
表示静止状态方位的介词“在”是由静态类动词“在”虚化而来。介词“在”表停点或终到点的语法意义取决于它所依附的动词的语义特征。南北朝时期,表示停点题元标记的“在”字短语开始前移,句子的中心成分变得相对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语法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曲靖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方言,与普通话同出一源,一致性较强,但其动词体的表示法与普通话相比有很大区别。按照语法意义、语法形式的差别可以把曲靖方言动词的体分为十二类。曲靖方言动词的体标记大多是用虚化或半虚化的助词来表示。  相似文献   

4.
英语作格动词是词汇语义范畴内讨论的热点问题,有特殊的语义表征。就词汇语义性质来说,作格动词属于强动作性使役动词,具有动作自发性,可以不需要外力作用与其客体发生致使关系。当存在于具体命题的时候,隐含被动意义,语法操作不允许增加被动语法标记。通过解释作格动词进入作格句式后自身"动因"使句式呈现受动性语义属性,从而揭示受动性语义属性是作格动词被动意义实现的语义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壮语中,“kwa^33”’在句子中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趋向补语、介词、体标记和语气词。“kwa^33”的这五种用法不是一开始就并存的,傲谓语是“kwa^33”的最初用法,其他四个用法是动词语法化的结果,其语法化的路径可能是:动词→趋向补语→介词→体标记→语气词。  相似文献   

6.
日语动词中,有一部分动词既可以独立使用,还可以作为辅助动词使用。作为辅助动词使用时,它失去了原来的词汇意义,表达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与前项动词之间存在一种组合方面的制约关系。本文主要研究日语辅助动词「みる」所表达的语法意义以及每一种语法意义与前项动词之间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7.
日语动词中,有一部分动词既可以独立使用,还可以作为辅助动词使用。作为辅助动词使用时,它失去了原来的词汇意义,表达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与前项动词之间存在一种组合方面的制约关系。本文主要研究日语辅助动词「みる」所表达的语法意义以及每一种语法意义与前项动词之间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8.
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是国内外语法书刊上经常出现的关于动词语法教学的论题,然而这一论题是不正确的。就英语动词的语法范畴而言,所谓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的观点,理论上站不住脚,实质上经不起分析,实践中容易造成种种混乱。  相似文献   

9.
日语动词中,有一部分动词既可以独立使用,还可以作为辅助动词使用.作为辅助动词使用时,它失去了原来的词汇意义,表达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与前项动词之间存在一种组合方面的制约关系.本文主要研究日语辅助动词「みる」所表达的语法意义以及每一种语法意义与前项动词之间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描写了宾阳话的述补结构和体标记的分布特点和语序特征,并通过与近代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成果相比较,指出宾阳话的述补结构仍使用"动词+宾语+补语"的"VOC"为基本语序是近代汉语语法特征在宾阳话中存留的结果。同时,进一步指出宾阳话体标记使用"动词+宾语+体标记"的"VOA"语序是宾阳话述补结构仍以"动词+宾语+补语"的"VOC"结构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英语动词的“时”有两种,“体”有两种,两者可以互相结合,而通称为完成体的have -en的动词形式,我们名之为式态。英语动词有两个'时',即现在时和过去时。英语动词的体态是表示动作是否以过程呈现的动词语法范畴,它由标记式的进行体和无标记的非进行体组成。式态是表示动作或状态与某一时点是否存在先联关系的动词语法范畴。它包括先联式(prior-connective)和非先联式(non-prior-connective)。  相似文献   

12.
动词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是手致其语法化的因素在不同的语言中并不完全相同。壮语动词语法化的主要因素是句子的分裂、与词义相结合的句法变化、语法意义的转移。  相似文献   

13.
“V 一下2”格式有两方面的语法意义:一是强化动词的动作性,客观上突显动作自主的短时量持续;二是弱化动词的动作性,从主观上减弱动作的量。控制动作的量是“V 一下2”格式最根本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4.
聂晶 《科技信息》2009,(17):90-90
动词屈折变化习得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介绍了情状体及情状体优先假设。根据该假设,情状体是影响动词屈折变化习得的重要语法范畴,初学者不是象本族语者用动词屈折变化标记时体,而是错误地去标记动词的情状体类型。随后本文对国外关于情状体优先假设的实证研究进行了综述,希望能够为国内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5.
凉山彝语(即彝语北部方言)ko^33本来是一个指示代词,指代动作所关涉的对象或动作的地点.后来逐渐语法化,产生了三种语法功能:一是作为结构助词表示句子成分或分句间的结构关系;二是作为体貌标记,表示动作行为进行或持续的体貌方式;三是跟动词粘得很紧,有点像动词前缀。这三个方向的语法化过程不是分离的而是连贯进行的,且其间的边界是模糊的,易变的,这也是语法化过程的普遍特征。本文就ko^33的句法功能、虚化的过程及诱因、不同词类间的关系进行了描写。  相似文献   

16.
一、动名词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动名词的意义。动名词是由动词构成的名词。它一方面具有行为状态的意义,而且与其相应的动词一样,可以要求补语,也可以有状语来说明它,有些情况下还可能保留着原动词的时、态、体的语法意义。另一方面,它毕竟属于名词的语法范畴,因而有性的区别,格的变化。各格的用法与名词相同,但它的语法意义与语法功能远比普通名词复杂得多。至于数的语法范畴,动名词也同样具备,只不过表示行为状态意义的动名词一般只用单数。有些动名词,增  相似文献   

17.
说东北方言动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用角度考察东北方言动词“造”的使用频率,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8.
对动词不定式纷繁复杂的特殊用法从情态意义,语法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运用结构主义语言理论描写了余干方言动词体的分布环境,分析了其语法形式及与此相联系的语法意义。同时,比较并讨论了余干方言和普通话体表现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构式语法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由词汇义和语法构式相互作用生成的.当一个动词用于特定的结构中时,构式义和词汇义可能一致,或冲突.两者一致时,语义合格;两者冲突时,则通过压制,构式可以赋予动词新的含义而生成合格的语句.因此,构式意义对动词的意义影响很大,可以使动词产生新的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