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人类学的核心问题是文学文本与文化文本的复杂关系。本文提出的N级编码理论,兼顾无文字时代的文化大传统与有文字时代的小传统,从文化表述的讨论,引入文化编码的讨论,以鹗女神和蛙女神崇拜的图像叙事为例,将史前期的文物和图像视为一级编码,汉字为二级编码,汉字书写的早期经典为三级编码,此后的相关主题写作,直到莫言的《蛙》,统称N级编码。提示N级编码理论对于打通古今中外文学研究的可操作性,尤其是如何通过新发现的大传统知识,重解小传统的文本。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主题是“文化文本多级编码论”,倡导用一种打通的视野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化文本的多元编码。叶舒宪《中国文化的编码与解码自觉——序〈中国灯谜年鉴〉》将谜语(灯谜)视为图像之谜和文字之谜以后出现的三级编码,谜语创作和解谜此种符号编码和解码的自觉意识,对于重新解释文字记述小传统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柳倩月《古代中国的文化编码自觉——以〈周易〉为例》指出《周易》“卦爻象”作为文化编码和解码的关键,主要遵循“立象尽意”的思维原理,它确立并强化了中国文化的“象”思维特征。赵周宽《N级编码理论与挖不透的表象之墙》指出突破表象主义深度模式对文化表述语法的尝试是N级编码理论创新性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从人类学角度解读传统叙事文本“桐叶封弟”和“司马牛致邑与珪”,可以还原珪玉在叙事结构中的中心地位,它反映了古代文化大传统——玉文化传统对文字文本的影响.珪是玉的一种,既是祭祀礼器,又是神性表征,同时起着沟通鬼神、权利通神的作用.玉是帝王权力表征中不可或缺之物.王权在现实中的凸显和强调,权力从抽象变的具体,都需要借助玉这个媒介.诉诸N级编码理论,实物“玉”从内容到形式恰当反映了原始先民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它传达了超越文字文本的原始编码意义.由此形成的玉文化传统正是隐藏在文化表象后的古代文化大传统,即先于文字的大传统,也称一级编码.  相似文献   

4.
“N级编码理论”的理论基础是物质文化研究与叶舒宪的“大/小传统理论”,该理论力图结合共时和历时研究、实证与人文阐释,体现一种寻找文化一级编码的努力,这种努力也契舍了国际理论界对结构主义的反思,以宇宙观为例,在东汉洛阳城的礼仪空间布局上,可以辨析出宇宙观大传统对小传统的影响,并可以观察到宇宙观与意识形态、礼仪、政治、身体的交错关联。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文学人类学研究”专栏的4篇文章是第1期的“N级编码理论”话题的展开。代云红《论“N级编码理论”的思想内涵、理论要义及问题》通过比较文化的视野肯定了叶氏理论所具有的思想内涵与理论意义,可贵的是,文章指出N级编码理论还应该考虑历史进程中原型编码与社会环境和历史动力之间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并从类型学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学理上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主题为“从大小传统看文化编码”,叶舒宪《从石峁建筑用玉新发现看夏代的瑶台玉门神话——大传统新知识重解小传统》一文在此印证了史前大传统的考古新发现对于重新解释文字记述小传统具有重要的知识创新意义,作者指向2012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的建城用玉器现象,参照北方萨满教的活态文化实践,解读为避邪驱魔的精神防卫功能,归结到玉石承载神力的信仰观念。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符号的编码和解码角度研究谜语(灯谜)活动,将其视为图像之谜和文字之谜以后出现的三级编码.谜语创作和解谜,体现着符号编码和解码的自觉意识,对于重新解释文字记述小传统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谜语的出现,要上溯到一级至二级编码.从解画谜到解字谜,再到解谜语,谜面和谜底之间的隐喻思维贯穿着大小传统的全过程.汉字作为象形字,本身包含着形音义的编码关系.从训诂学家的《尔雅》《说文解字》,到民间流传不衰的测字术,无不植根于这类符号解谜的活动.宇宙之间最大的谜是“天命”,从观风水到辨别玉石,从佩戴玉礼器到甲骨占卜和算卦看相,华夏早期知识人完全沉浸在解码天命或神意的现实需求中.藉此打通的视野,可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化文本的多元编码.  相似文献   

8.
闻一多不仅是一位斐声文坛的诗人,也是一位卓有建树的学者,《伏羲考》便是其学术代表作之一。从文化编码的角度看,后世文献中所载的伏羲、女娲形像,作为上古“龙图腾”的三级编码形态,已和编码前的原初形态有很大距离。作为一位处于新旧历史交替之际的现代学者,闻一多的优势在于既受过中国传统学术的训练,又善于汲取人类学、考古学等新兴学科所提供的知识。经由多学科知识的综合与比较,闻一多终于使得伏羲、女娲神话背后的中国文化“大传统”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9.
文化符号学视野中的中国文化大传统具有高度的文化编码自觉性.《周易》中包含了一套完整的文化编码与解码程序,不仅深刻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发生的过程及原理,也说明古代中国的文化编码活动在先秦时期就已进入自觉状态.“卦爻象”作为文化编码和解码的关键,主要遵循“立象尽意”的思维原理,正是它确立并强化了中国文化的“象”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10.
N级编码理论旨在揭示一个文本之所以深刻和厚重的奥秘所在。为什么有些作品能够经久传世?为什么有些作品让人感受到超越文字表面含意的博大和宏伟?并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多重解读空间?用N级编码理论来分析,可知有些创作隐含了更为复杂的象征体系,其意义编织和呈现的方式有着丰富的层次,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穿过一层一层的编码规则,才能到达其意指的灵魂。而这种复杂性和对司空见惯符号的异化处理正是更高审美感受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
《尔雅·释鱼》中许多不属于鱼类的动物被古人归入鱼类阐释,是因为在古人的类比思维中,这些动物因某方面特征成为生命崇拜的象征体,体现初民“生生不已”、“变化无穷”的神话生命观。文章通过文化文本的N级编码理论·试图在文献、文物、图像的多重证据观照下,对《尔雅·释鱼》的可能性编码原则作出蠡测。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中国的连续性文明,其文明演进是建立在对一项或几项战略性资源及其空间的控制基础上的.从编码理论角度,玉器时代的纪念碑性编码由玉钺—玉璧—玉琮来完成,它们既是世俗财富的象征性资产,又是大传统编码中的纪念碑性玉器,同时也是先民祭祀时圣都神圣地理空间的替代物.典籍中零碎的玉石神话叙事蕴含了“玉石之路”战略性资产转变为纪念碑性玉器和拜玉教信仰的扩散和神圣地理空间之间的互动生发关系.  相似文献   

13.
“N级编码理论”体现了叶舒宪试图把“四重证据法”的共时性理论体系进行历时化的生成性表述的理论诉求。把“N级编码理论”与神话“置换变形”理论、后现代“互文性”理论以及类型学等理论加以比较,可以看出“N级编码理论”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理论意义,对于文学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阐释效力。当然,目前它在理论建构上还存在着某些不足。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本期主题“文化大、小传统的神话编码”,本期的三篇文章分别探讨神话研究的三种媒介载体,或称文化编码方式,即语言文字叙事、图像叙事、物的叙事。米尔恰·伊利亚德(著),王伟、王乐琪(译),叶舒宪(校)《铁器时代的神话》对今日从事神话学跨学科研究提供非常重要的启示,对大、小传统再划分的文化符号理论,具有宝贵的借鉴作用。安琪《神话的图像叙事:明代丽江壁画研究》显示文学人类学研究者如何从图像叙事的神话进入对本土文化的再认识。王宪昭《感悟神话:激活人类文化传统的基因密码——读叶舒宪先生主编“神话学文库”》文章从中国本土文化的神话学建设方面着眼,指出叶舒宪主编的“神话学文库”(第一辑)具有在百年学术史梳理、母题索引数据编码模式的建设性以及在大小传统的划分与文化符码的编码等理论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神话概念的反思入手,论述神话和信仰在发生学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提示更新现代中国学术中的神话观,使之从民间文学的狭小范围中释放出来,还原为文明发生的原型编码及体现文化基因的神圣叙事。在此基础上重审儒学与儒教之争,提出"儒家神话再发现"的当代课题,从比较神话学视野重估孔子与《论语》的文化价值,讨论经学传统中对"凤"与"麟"的阐释特点,论证"天命"及"圣"、"德"等核心概念的宗教学、神话学背景,揭示"君子比德于玉"说的信仰根源,发掘儒家神话背后更加深远的华夏玉教大传统。  相似文献   

16.
作者结合了分形编码和小波编码的优点,提出了一种高效而快速的小波与分形编码相结合的混合图像编码方法。其基本思路为,将小波分解后的图像的低频系数用基于方差的快速分形方法编码,剩余的高频系数用经过修改的SPIHT算法进行编码。实验证明,该混合算法避免了分形编码所固有的方块效应,同时比传统的分形编码相比,大大节约了编码时间,说明该算法具有一定合理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X 射线编码三维成像系统中,减少观察层上的重叠噪声是提高图像信噪比的有效方法。该文描述了一种新的解码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编码图像在频域进行梳状滤波并在空间重建,可以获得较低重叠噪声的观察层图像。理论分析表明: 所获得的观察层图像的重叠噪声残余能量小于1/m (m为编码图像的数量)。实验中对采用相关解码法和频域梳状滤波法所获得的层析图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采用频域梳状滤波法所获得图像的信噪比要高于采用相关解码法所获得图像的信噪比,与理论分析相符。  相似文献   

18.
人身体最下端的部位——“足”在神话思维中与生命形式,与人类对神形象的描绘以及生殖等方面的问题紧密相关,一直影响至今,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自知的存在。N级神话编码理论作为一种具有丰厚性和实用性的理论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解开“足一.神”的符码之网。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特征的分类效果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稀疏编码的人脸特征提取方法。稀疏编码是去除图像冗余的一种有效方法 ,适于描述具有 non- Gaussian分布的图像集合。和基于主成分分析 (PCA )的传统方法相比 ,利用稀疏编码提取的特征具有更好的分类特性。根据稀疏编码的聚类特性 ,利用模糊 C均值聚类对稀疏编码基函数进行初始化以进一步提高特征的可分性。人脸识别的试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特征脸”方法 ,是一种有效的图像整体特征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20.
满汉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的满文字符编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满文借助于蒙古文字母创制而成,是一种拼音文字,满文的拼接是以音节为单位进行的·“满汉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首先建立了基于音素的满文编码,以及基于音节的满文输出与显示码,并在这两级编码之间建立起映射规则·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个满文编辑器,以及基于罗马转写的满文输入法·使用的编码方式,使满文的输入输出方便简单,并能同时适应满文印刷和满文信息深层次处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