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双色式象征符号“黑白/红白”为切入点,对其两极性成对式出现的对立与统一关系在苯教、佛教、艺术、民俗等不同文化背景中象征的不同文化内涵进行梳理,探讨出无论是根植于原始苯教文化中的“黑白”对立统一关系,还是被古印度佛教文化所影响的“黑白”与“红白”对立统一关系,这两组二元对立构成的象征寓意分别与苯教教义和佛教教义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
彝族烟盒舞起源于原始的狩猎祭祀,与彝族“跳乐”、“跳弦”等民间舞蹈同源异流。彝族进入农耕社会后,烟盒舞开始以高梁杆、牛皮、铜鼓为乐器,加之与彝族男女青年“吃火草烟”相结合,逐渐形成有固定套路和配器的民间舞蹈,并由单一向综合性、复合性演变,成为深层彝族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南涧彝族“跳菜”是彝族民间传统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南涧彝族“跳菜”的起源、文化内涵、舞蹈、音乐、服饰等方面的研究作归纳和总结,并就目前研究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期为关注该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提供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波村腊鲁彝族是哀牢山周边极富代表性的民族。通过对波村腊鲁彝族的生态人类学解读,结合地方性知识和文化适应的关联性研究,认识到波村腊鲁彝族的传统生存方式的产生和存在自有其内在必然性,进而提出特定民族生存环境与文化适应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凉山彝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目前,文化、体育和旅游的结合没有发挥最好的效益,彝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彝族体育旅游业规模小,影响力不大、还没有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旅游项目或旅游产业来抓,彝族传统体育旅游在整个旅游业中还处于从属地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充分运用“彝族火把节”这一民族文化品牌,把彝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机的融合到旅游活动中,体现出原滋原味的本土生态特色,传承和弘扬彝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毕摩”作为彝族传统社会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阶层,是彝族社会中“智慧”的化身,在彝族传统社会中具有很高的威望,曾与“兹、莫”同处于凉山彝族传统社会中的统治阶层,占据着彝族传统社会关系中的特殊位置.社会资本作为20世纪70年代新制度经济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概念,赋予了“毕摩”独特的研究视角,社会学领域的“嵌入性”理论,更为研究“毕摩”这一社会阶层时诠释出其独特的运作规则、文化视野及社会效应,对于理解其在彝族社会结构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杨洪波 《科技信息》2009,(20):I0346-I0346
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查阅、实地走访调查,从人类学角度看,彝族传统体育与彝族历史文化有很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看到的许多彝族传统体育项目都与彝族的生存发展、生产劳动有关,表现出世代相袭的传承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通过阐述文化与经济及人们物质精神生活之间的关系,说明开发与保护彝族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凉山彝族文化的资源现状和开发这些资源所面临的困境,并对凉山彝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阐述文化与经济及人们物质精神生活之间的关系,说明开发与保护彝族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凉山彝族文化的资源现状和开发这些资源所面临的困境,并对凉山彝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白彝支系服饰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研究彝族社会历史与经济文化的“活态史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白彝这一族群独特的文化心态与审美意识。研究其民族服饰,对保护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进而开发民族商品与发展文化旅游,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查阅、田野调查、专家访淡等方法对云南的楚雄、红河;贵州的毕节;四川的凉山等地部分彝族山寨部落原生态传统体育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在现代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下,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状态正面临严重的衰退和失传等问题。针对此现状,在分析与归纳彝族原生态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流失因素基础上,提出健全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法律保护制度,重视挖掘、传承、弘扬和发展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建立彝族原生态资源名录体系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查阅、田野调查、专家访淡等方法对云南的楚雄、红河;贵州的毕节;四川的凉山等地部分彝族山寨部落原生态传统体育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在现代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下,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状态正面临严重的衰退和失传等问题。针对此现状,在分析与归纳彝族原生态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流失因素基础上,提出健全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法律保护制度,重视挖掘、传承、弘扬和发展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建立彝族原生态资源名录体系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打歌”史称“踏歌”,是一种自娱性的民间歌舞。彝族“打歌”历史悠久、曲调优芙、歌词内容丰富、舞姿活泼多变,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在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进程中,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保护彝族“打歌”这一传统文艺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楚雄地处“彝族文化大走廊”的中心部位,是滇西旅游黄金线上的门户,具有“一州连三市”的区位优势,是中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楚雄州的彝族有50多个支系,其文化灿烂,物产丰盈,旅游资源丰富,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该文探讨了楚雄彝人古镇的人文景观,包括建筑文化、装饰文化和行为艺术,是笔者在人文地理研究基础上结合云南楚雄彝人的案例研究,相信对从事旅游人文地理研究的同行恩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解析了以“小裤脚”(所地)、“中裤脚”(圣乍)、“大裤脚”(依诺)为代表的凉山彝族三大服饰的不同款式及纹样特色,认为这种服饰表现是彝族文化象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梅葛”是楚雄彝族最具有代表性的原始性史诗,与民族同生共长,并与原始宗教祭祀、节日庆典、礼仪民俗融为一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特点,如充满浓厚、神秘的原始宗教观念,展示了楚雄彝族家庭婚姻和传统伦理道德的演变过程,同时还揭示了彝族社会生产力从低到高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阐述了彝族从游牧到旱稻兼作或稻作的农耕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7.
李绍明 《凉山大学学报》2002,4(4):149-153,148
近来美国学者郝瑞(Stevan Harrell)以四川攀枝花几个彝族支系为例,为中国彝族的认同提出质疑,认为这不符合“族群”的概念,因此彝族的“聚扰”带有任意性,他还从“民族”与“族群”两个概念出发,认为中国并无“族群”概念,本文认为,彝族虽然支系众多,但历来即有认同,新中国的民族识别还是加强了彝族整体的认同性,“民族”与“族群”的概念确有差别。我国以往在翻译和使用上曾将其混用,这一问题现已不存在,必须充分利用中国的民族志资料构建族体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我们到了地处滇桂交界地区的广西那坡县的两个彝族聚居村寨和曾有“彝族千家寨”之称的云南富宁县板仑公社龙羊彝寨,对彝族的风俗习惯作了一次调查,并亲身参加了当地彝族同胞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跳公节。我们发现,这一带的彝族习俗与其他民族和居住在其他地区的彝族习俗都颇有不同,很有自己的特性,其中尤以跳公节的特点最为显著。它与这个地区彝族的整个历史发展、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都有密切关系,而且对今天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环境法律文化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彝族传统环境法律文化的表现形式、特征及其现代生态价值,认为彝族传统环境法律文化对解决现代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彝族生态道德教化对提升环境法律意识具有借鉴作用,彝族民间生态法对现代环境法体系具有完善功能,彝族生态经济法律文化对地区经济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全面阅读和深入考察了当代著名彝族青年诗人沙马的诗歌创作的前提下,着重从艺术美学的层面论述了沙马的诗歌与南高原地域文化和彝族文化深刻的渊源关系,诗歌中所呈现出来的生命意识、文化精神、文化品格,以及沙马诗歌艺术追求中的美学倾向和美学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