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讨论敢壮山布洛陀文化旅游构建品牌视觉形象的重要意义与作用,根据文化旅游的准确定位提出品牌形象设计的思路及视觉解决方法,将布洛陀文化旅游品牌及景区的价值转化为直观的符号,将其魅力艺术性地的表现出来。通过设计增加品牌附加值、提高知名度、吸引游客,提高人们对于这一整体文化感知和综合印象的评价,达到品牌塑造、宣传壮族文化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2.
从上世纪60年代初,布洛陀神话就得到搜集整理.本世纪初,敢壮山被确认为布洛陀生活过的地方,在政府主导下,每年举行祭祀及相关活动.随着各种力量的参与,布洛陀文化研究掀起高潮.布洛陀神话和布洛陀麽经成为研究重点.学者们从宗教学、文化人类学视角切入研究,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但是在研究领域和视角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布洛陀史诗》(壮汉英对照)出版发行座谈会”不仅是为庆贺韩家权教授研究团队编译著作《布洛陀史诗》出版发行和获得“山花奖”的一次座谈会,更是学界多领域、跨学科专家积极参与少数民族经典文化传承与翻译研究的一次专题学术研讨,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外语界和翻译界专家学者共同努力,积极对外翻译壮族文化典籍.《布洛陀史诗》的出版发行、荣获大奖和座谈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民间文学创作和民族典籍对外翻译的新纪元,对壮民族文化的深入挖掘、文化传承和广泛传播并走向世界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作为壮族的人文始祖,布洛陀开天地造万物,并带领壮民们进行生产劳动,发明创造,反抗压迫,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强大的社会力量,使壮民族得以生存与繁衍,发展成一个文明开化的民族。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来看待布洛陀信仰,不仅可以追溯到壮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的关系,而且在弘扬壮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壮族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上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广西田阳县敢壮山布洛陀古居遗址于去年被发现以后,引起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综合歌圩和民歌的生命力及其文化传播功能、歌圩与宗教的历史渊源关系及广西田阳县自身发展情况分析考虑,歌圩是保护和传承布洛陀文化的理想载体.在田阳县建设特色歌圩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对于田阳县特色歌圩的建设,忠于歌圩的基本特点是前提,融合布洛陀文化的精华是关键,整和周边地区的特色文化是辅助条件.  相似文献   

6.
文献和考古资料表明,壮族祖先神布洛陀不是一个抽象的神祇,而是一个实施鸟或鸡卦占卜的"鸟神"或"鸟部落首领",布洛陀崇拜亦即鸟神崇拜。所谓"麽文化"的核心亦即鸡卦巫术,布洛陀的传说只不过是鸡卦巫术的筮辞。所以,壮族"麽文化"是布洛陀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布洛陀神话是壮族口头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是骆越文化的精粹。追本溯源,布洛陀神话应源自几千年前的骆越鸟图腾信仰,带有浓厚的骆越文化特点。它随着骆越族群的扩散而传播,在骆越后裔布依族、水族等民族之中仍有其各自的表现形态。布洛陀神话是从骆越未分化时代就保存下来的珍贵叙述。  相似文献   

8.
就十年来壮族民间信仰的研究成果分别作简要的阐述。认为近十年来,随着广西政治、经济的发展,引起壮人文化的自觉,越来越多的壮学家将目光审视于自身的文化,以自然崇拜、“布洛陀”“姆六甲”始祖神崇拜、师公教信仰等为特征的壮族民间信仰研究取得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9.
壮族民间麽教法事中一般都设有布洛陀和麽渌甲神位,麽教经文中有“去问布洛陀,去问麽渌甲”的经词。麽渌甲是由壮族创世女神姆六甲演变而来,麽渌甲与壮族民间生育女神花婆、与壮族众女巫崇拜的士下女王实属同一个人神,是壮族民间女巫和麽公共同崇拜的女巫头。  相似文献   

10.
在壮族文化史上,从远古时代产生的创世神话,史诗《布洛陀》、《布伯的故事》起,随着时代的变迁,壮族的各种文学现象相继产生并得到长足的发展。几千年来,壮族人民创作了难以计数的神话、传说、史诗、叙事诗、歌谣、故事、戏尉等等,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斗争、理想、爱情和他们的命运。它以壮民族特有的风貌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具有很高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是,由于壮族过去一直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唐以后有些地区曾借用汉字编造过形声结构的壮族“土方块字”  相似文献   

11.
壮族麽经布洛陀为研究壮族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壮族的历史记忆,它本身有一个从口头传承到不断加工、书写、编撰、汇集和逐渐定型成文本的过程。口头传承产生久远,而形成于明末清初的文本则反映了当时壮族社会文化变迁的种种事象。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资本化是缺乏经济资本的民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参与竞争、寻求发展出路的一种方式。百色近年来在民族文化资本化运作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开发了“田阳布洛陀”、“那坡黑衣壮”、“靖西绣球”等一批资本化运作相对较好的文化经济品牌,不仅实现了民族文化资本增值,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创新了民族文化资本化模式,实现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良好互动,使民族文化得到动态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角度出发,对广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田阳壮族舞狮运动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使田阳舞狮运动得到更好地发展,从而通过舞狮运动打造布洛陀文化品牌,展示深厚的壮族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广西百色田阳县布洛陀文化旅游节为个案分析对象,从布洛陀文化旅游节的审美文化创意、审美文化特色、审美文化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审美文化分析,以期从中探寻出布洛陀文化旅游节文化产业的特色及举办成功的原因、价值和意义等。  相似文献   

15.
壮族人类起源神话大致有姆洛甲创造人类的神话;布洛陀、洛甲共同创造人类的神记;伏依兄妹婚配再和人类的神话三种类型。它孕育了壮族哲学、历史学、宗教信仰和文学艺术等各种意识形态的胚芽,具有较高的社会科学价值,对我们研究壮族文化、历史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壮族典籍《布洛陀史诗》(壮汉英对照)文本翻译的简要回顾,结合对其中某些译文的剖析和探讨,阐明了“总体审度”和“微观分析”在翻译中的至关重要性,并揭示出它们两者与“传神达意”之间内在的密切关系,为文化典籍文本翻译指明了一条成功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在两种不同语言之间进行的从语言到文化的多层次语际转换。要成功完成从壮语到英语的翻译,深入正确解读壮语原著是基础,把握好英译的总体性原则是关键。《布洛陀》歌颂了布洛陀这个半神半人的壮族祖先创造人类自然的伟大功绩,融壮族的神话、宗教、伦理、民俗为一体,思想深奥,具有鲜明的口头传唱特色,反映了壮族先民的艺术思维,通过英译向世界推介该史诗必须把握两大原则:深入理解原作,展现史诗原貌;缩短语言差距,推介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8.
壮族及其同源的布依、侗、水、仫佬、毛南等民族是华南珠江流域的原始居民。《麽经布洛陀》是壮族麽教经文,其内容涉及稻谷种子的来源、野生稻驯化成为栽培稻、骆田与骆人、野牛驯养、石犁的使用与牛耕的出现、采集农业向稻作农业过渡、水稻种植时令及耕作制度的形成、早期的稻作农业祭祀等远古时代华南珠江流域稻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的有关问题。文章认为,从神话学的意义说,黄帝是黄河流域以粟作农业为代表的农业神,炎帝是长江流域以稻作农业为代表的农业神,而布洛陀则是华南珠江流域以稻作农业为代表的农业神,中华民族农业文明的巨流,主要是由这三大农业文明汇集而成的。  相似文献   

19.
壮族先民把对自然崇拜的神灵附于古树林木,并继世举行祭祀仪式,自然生态获得保护,今大部份壮族聚居区仍保留其俗。文章对马关县阿峨新寨祭布洛陀神树作调查,发现壮族祭树对自然生态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壮族麽教是历史上壮族各地盛行的民族民间宗教。壮族麽教已从原始宗教形态向人为宗教过渡,其重要标志是树立了统一的最高神布洛陀。这位集人文始祖、古代氏族部落领袖兼大巫师于一身的磨教主神,从壮族先民的创世神话演变而来,由自然神演化而成社会神,由创世祖先神演变而成民间宗教神,最终成为壮族麽公及民众顶礼膜拜的偶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