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浙江省绍兴市从1989年开始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来,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努力为全市经济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大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1994年全市工农业的总产值达到82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307.8亿元,比1990年增长2.7倍,在全国65个省会和中心城市居27位,在全省市(地)中居第3位。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可望达到410亿元。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的乐章即将奏响,"十一五"的篇章渐作翻页。春暖三月,正是回眸科技创新往昔岁月,展望创新科技来日光景的绝佳时机。可以说,五年的时间,上海已经进入了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不断跃升、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突破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
叶景图 《广东科技》2010,19(15):34-36
一、科技规划编制的总体进展 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科技厅于2009年5月启动广东省科学与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的战略研究工作。为深入了解我省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重大科技需求,增强科技规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速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战略研究在总体组下设立了12个专题研究组,分别就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专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技》2005,(10):20-21
什么是循环经济?目前为止不少人对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模糊。打个比方,循环经济就好比是人体的血液循环,传统经济是这个血液循环中的动脉,从心脏运送新鲜血液到人体各部的血管,而循环经济则起到了静脉的功能,把血液从身体各部运送回心脏,构建了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其实在我们身边已经有这样的实例:一家企业排出的污水与另一家企业排出的黑烟一经相逢,即产生了“负负得正”的奇妙效果,这便是发生在绍兴两家企业身上的治污经历。类似的废物再生利用的例子还有很多:废塑料可以转化为汽油和柴油,有机垃圾可以制成复合肥料,废电池更是可以回收镉、镍、锰、锌等一些价格昂贵的重金属,这些事例表明了在循环经济发展进程中,科技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高峰,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2006年7月24—30日,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孙小淳研究员“百人计划”课题主办的“宋代国家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会议的主题是宋代国家治理与科学技术发展变化的关系。近年来关于宋代的研究相当繁荣,但对宋代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往往与其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互相脱节。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就是要为这两方面的宋代研究提供跨学科沟通的桥梁。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夏威夷大学、韩国首尔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中国台湾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30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由孙小淳研究员主持,国际著名科学史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史系席文(Nathan Sivin)教授在开幕式上发言。会议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宋代国家治理与科学技术发展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校科技如何积极应对“大科学”时代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的全球化与国际化趋势引发传统科研的重大变革,世界科技正在向"大科学"时代迈进。作为我国基础研究主力军的高等学校,应积极应对"大科学"时代的挑战,紧密结合国家的重大需求,加强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加快高校科技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强高校间的联合;加大高校创新能力的建设,优先支持创新方法研究;推进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国际智力与资源。  相似文献   

7.
林嘉 《广东科技》2000,(11):40-42
从亚当、夏娃身上的树叶到T型舞台上多姿多彩的时装,服装的演变之路表明,服装与时代是并进的,不同时代的文明程度会在各个时代的服装中得到展现。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加强文科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作者深入分析了当代文科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及成因,达成了新世纪必须加强文科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的共识。探索并提出了加强文科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有效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9.
老杜  潘煦 《广东科技》2008,(23):45-47
1992年,旨在提升广东公众科学素养的第一届科技活动月正式启动。此后的十多年间,每年的5、6月,我们都将准时迎来这场全民的科普盛宴。时至今日,从一年一度的科技活动月到形式各类的创新大赛、科教论坛、科技展览,科普活动的定义已经从“大型的活动”转变成为“探索身边的科技”,科普活动的开展也从特定时间段变成了全年无休。2008年,被誉为“科普航母”的广东科学中心开放,更是将广东的科普工作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杭州科技》2010,(6):8-12
11月15日,杭州市政府在新侨饭店召开了杭州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座谈会,对杭州未来5年科技发展进行了研讨。杭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邵占维,浙江省科技厅厅长蒋泰维,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沈坚,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邱飞章等参加了座谈。这是杭州市政府和省科技部门就杭州“十二五”科技创新工作的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将对未来科技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引领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但不同历史进程中的科技本体化与社会化程度各不相同,形成人与科技的不同主客体关系。目前全球科技创新已由科学自在、科技自发进入科技自觉时期,科技创新中人的自觉主导作用日益突出,科学研究的规划性特征凸显。科学研究的实验科学、科学共同体创新协同、大科学化及科学与技术融合化是重要特征,要求国家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实现协同效应,要"全国一盘棋"集中优势资源布局科技创新高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科技自觉时代的科技创新有更高的契合度。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遵循科技自觉下的创新规律,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大科学装置,强化基础科学原始创新,促进科学技术协同发展以实现核心技术深度突破。  相似文献   

12.
滕树龙 《科技潮》2009,(2):19-21
为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北京市科委在已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将“推进科学技术传播,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作为科技工作三大任务之一.切实让科技进入人们生产、生活的主战场,促使科技从“后台支撑”走向“前台引领”。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了“科学派”与“艺术派”各自的基本观点,并分析了其科学性与艺术性。翻译作为科学和艺术的统一不应割裂开来进行研究,简单地从语言学或文学角度来进行翻译研究显然不能满足当前的翻译研究的需要,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才是翻译研究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人们在使用"科学技术"概念时,往往忽略了"科学"与"技术"二者的区别.生物化学家邹承鲁曾指出,"科技"一词主要指科学和技术,有时则完全指技术,而很少指科学:在一些场合,政府领导提到"科技"时,一成不变地意指"技术";即使在提到基础研究的场合,"科技"实际上也仅指技术科学的基础部分[1].把科学与技术混同起来,把科学评价标准与技术评价标准混同起来,内行搞不清楚,外行更是雾里看花.  相似文献   

15.
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关键时期。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加速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转变。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科技兴县的核心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把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它不仅是一个科技概念,而且更是一个经济战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工作过程。 (一)科技兴县需要有科技进步的时代精神与科技意识淡薄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以来,杭州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通知》要求,围绕省委"两创"总战略和市委、市政府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进一步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目标,以科技特派员工作为抓手,扎实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新农村建设,较好地发挥了科技创新在服务“三农”中的支撑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7.
杜威的哲学思想体系里面体现了西方历史文化所特有的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是受到近现代哲学理性主义和近现代自然实验科学发展的影响而形成,是近代科学实验精神在其哲学思想领域的反映和表现。杜威科学精神包含四个方面:理性精神;求真精神;求实精神;批判和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18.
广西的科技及其载体相对较弱"科技兴桂"主要是挖潜,潜力在于优化组合,用大项目组织攻关,发挥综合整体优势,化分力(拮抗、内耗)为合力(叠加,协同).
挖潜还在于找到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的临界点,与其让众多"吃不饱,饿不坏"从事低层次重复研究的单位在恶性循环中挣扎,还不如下狠心进行调整,打破条块切割的局面,克服因循守旧的陋习,重点扶持符合广西资源特点,学科布局合理,层次作用分明,又能发挥协同作战和系统功能之效益的骨干所转入良性循环,真正步入能自我壮大自我发展的佳景。  相似文献   

19.
鞠振英 《甘肃科技》2006,22(11):275-276,249
文章介绍了兰州市大雁滩社会区“青少年科技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情况及今后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为中国带来了“赛先生”,之后的百年间科学对国家建设发展的影响与日俱增,科学精神在当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从科学精神的内涵出发,回顾了自五四运动以来科学精神在中国的百年传承,论述了国人的科学观历经由救国利器到建国生产力、重要文化元素等观念的步步深入的过程,明晰了科学精神在科技体制改革中的位置,并以科学精神为标准剖析了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和现存的问题,针对科技体制改革的现存问题和未来走向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