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为例,将知识产权保护的协同合作机制归纳为:新产品上市前专利检索与分析的协同合作、公司知识产权被侵害时的协同合作、公司自身或客户被起诉知识产权侵权情况的协同合作3个紧密联系的部分,并对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合作机制的实现保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已逐渐形成创新生态圈的发展模式。从五螺旋创新视角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圈的创新机制,包括创新生态圈自组织机制、创新主体自反机制、创新资源协同机制;进而结合重庆仙桃数据谷的创新生态圈实践案例,提出五螺旋创新机制的实施路径:优化创新生态圈组织结构、提升创新生态圈主体功能、加强创新生态圈资源融合,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途径。该文从专利数量优势、专利质量优势以及专利优势三个方面,通过与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较分析,找出福建省专利质量高、布局好、技术水平高的专利优势行业。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科技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从科技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思想意识不足,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时间短、体系不完善,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力差、缺少复合型人才的角度分析我国科技金融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确立科技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思想意识、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力建设、引进培养科技金融高端人才和适用复合型人才等角度给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科学管理研究》2015,(4):50-53
基于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视角,在新熊彼特理论框架下,剖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资本和人才等技术创新要素以及企业、金融和公共部门等制度创新主体,根据技术创新要素与制度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生命周期,阐释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机理。  相似文献   

6.
该文首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背景和专利总体情况进行简介。同时,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统计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整理归纳,从总体上给出申请量、全球技术热点、主要原创国、主要竞争市场、申请人方面的结论。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统计分析的结果的基础上针对每个产业提出若干建议,给我国产业和相关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安徽省抢抓新一轮战略机遇,打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从总体上看,目前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规模,拥有一批优势技术和产业基地;从区域分布看,各市产业分布不均匀,各自特色鲜明,发展速度有快有慢。同时,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模偏小,存在缺乏龙头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支撑作用不强、创业引导投资不足等问题。因此,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适合的金融机制、财税机制、人才机制,完善自主创新机制,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力度,在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按照"领军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8.
通过PEST分析了共享经济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可行性,并研究其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究其协同创新的过程,建立机制模型,最后提出着力打造共享中心、推进区域互联互通、加强创新风险管理、完善规划调整等保障机制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湖北省教育厅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湖北科技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辐射化工方向人才培养为例,分别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的构建、培养模式的选取、教学条件的建设、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产学研用”项目的参与、协同创新中心的创立等方面实施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协同创新培养。  相似文献   

10.
《创新科技》2018,(11):4-8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和带动,推动二者协同发展是当前河南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当前河南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做好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推进协同发展的生态网络,打造协同发展的支撑体系,以推进新型制造模式为抓手,不断加快创新步伐,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