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路径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条件和科技创新价值活动基础上,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在深入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作用机理上,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路径。最后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有生力量,其形成与发展有自身的内在逻辑和演变规律。从产业发展基本路径、产业化能力、技术路线、产业转移以及产业链等视角对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对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大力推进科技金融的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迎来了发展良机。从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研究科技金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同时阐明了科技金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再走传统产业发展的道路,当前迫切需要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的组织模式,实现从基于企业技术需求到基于产业技术需求、从点对点分散式合作到网络集成式合作、从知识技术的单向转移到双向互动、从契约式合作到一体化合作是新时期突破产业关键技术,提升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路径。日本VLSI产业技术联盟的经验表明,构建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必须科学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能力、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新兴产业网络以及强化政府的政策引导与市场培育。  相似文献   

5.
需求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不同类型需求的带动机理和特点明显不同。首先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典型模式,随后比较分析市场需求与公共需求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最后就更好地利用各类需求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讨论相关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系统视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架构与培育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五大"趋势与关键驱动要素,从系统视角出发探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集成架构,即由战略子系统、核心网络子系统、知识技术子系统以及环境子系统所构成的复杂适应系统,并分析了四大子系统及其相互间的功能特性与关系,并探讨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竞争优势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7.
从本世纪开始,中国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我国的经济结构不断的改善,产业逐步升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然而新兴产业有不确定性、前瞻性等特征,具有很强的政策引导性,在不成熟的发展时期容易引发市场失灵。最新全球产业转移浪潮袭来,建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迫在眉睫。在解读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研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模型的基础上,分析缺陷,借鉴先进国家经验,寻找适合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洋产业平稳发展的同时,十八大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的海洋发展目标。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伴随着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及海洋科技进步而产生发展的,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点。本文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分析为着眼点,分析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路径,以此为基础分析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需求条件,最后对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使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国家和湖南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背景,在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实训基地的路径选择和模式分析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入现代企业经营理念,注重内涵发展和创新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为载体,着重对协同创新、校企一体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发展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0.
吕岩威  孙慧 《科技与经济》2013,26(4):96-100
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构建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体系,指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应由依托基础、内部驱力、外部因子、发展定位和成功标志5个要素组成,并对此进行诠释.分析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动路径,提出从以下5个方面推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强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产业国际化发展;推动产品品牌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