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氧化铝微粉对镁钙系耐火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添加α Al2O3微粉的方法,研究了w(α Al2O3)对镁钙系耐火材料烧结效应和抗水化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添加α Al2O3微粉可以有效地促进镁钙系耐火材料的烧结性能和抑制镁钙系耐火材料的水化速度·当w(α Al2O3)小于1%时,耐火材料的体积质量随w(α Al2O3)的增加而升高·当w(α Al2O3)大于1%时,随其增加耐火材料的体积质量下降,烧结效应变差·耐火材料抗水化性能随着w(α Al2O3)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自80年代以来人们对氧化铝基氧化物陶瓷颗粒复合物以及氧化铝基非氧化物陶瓷颗粒或晶须复合物高温变形的研究.介绍了有关因素对变形行为的影响、变形后显微结构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变形机理.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防裂剂、减水剂、碳化硅、石墨和钢纤维等加入量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孔隙率,抗弯强度,抗压强度,冷热循环次数,耐渣铁腐蚀等性能,以及组织结构等的测试分析和工业性试验,研制出了性价比优异的氧化铝基复合材料出铁沟预制件,铁水线的最优配方为(%):Al2O3-14SiC-5G-4SiO2-2微粉-1白泥-6水泥,渣线的最优配方为(%):Al2O3-16SiC-5G-4SiO2-2微粉-1白粉-6水泥,均外加0.15三聚磷酸钠-3B铝粉-2钢纤维,文中还探讨了氧化铝基复合材料出铁沟预制件的损毁机理。  相似文献   

4.
氧化铝颗粒—耐热钢基复合材料的高温磨损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对氧化铝颗粒表面进行涂层处理,通过负压铸渗工艺制备了氧化铝颗粒-耐热钢基复合材料,并对其在900℃下的高温磨料磨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耐热钢在高温下的磨损主要是由磨料的滚压形成的挤出唇,翻边脱落所引起,磨损量较大,而复合材料高温磨损时颗粒突出于基体,承受载荷多,阻碍了磨粒对基体的损伤,因而抗磨性较好,其高温耐磨性是基体材料的3.3倍多。  相似文献   

5.
氧化铝颗粒-耐热钢基复合材料的高温磨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对氧化铝颗粒表面进行涂层处理,通过负压铸渗工艺制备了氧化铝颗粒-耐热钢基复合材料,并对其在900 ℃下的高温磨料磨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耐热钢在高温下的磨损主要是由磨料的滚压形成的挤出唇、翻边脱落所引起,磨损量较大,而复合材料高温磨损时颗粒突出于基体,承受载荷多,阻碍了磨粒对基体的损伤,因而抗磨性较好,其高温耐磨性是基体材料的3.3倍多.  相似文献   

6.
在金属基陶瓷涂层的制备过程中,添加了适量的纳米氧化铝,使涂层的综合性能得到了改善。对涂层的表面形貌、界面结合情况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了纳米氧化铝的涂层试样表面更加光滑平整,涂层与基体结合更加紧密,当纳米氧化铝的最佳添加量为陶瓷骨料总质量的2%时,制备出来的陶瓷涂层综合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7.
阀门密封面堆焊材料高温耐磨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钴基Stellite合金D802焊条、镍基NDG-2粉末、D547Mo焊条和D507Mo焊条制备的阀门密封面堆焊层,进行了从室温至600℃的粘着磨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组对材料、组对方式和粘着磨损试验温度都会影响堆焊层的耐磨性.结合堆焊层的高温硬度试验、高温金相和电子金相分析,探讨了高温粘着磨损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提高高铝锌合金高温性能及耐磨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高温硬度作高温强度和耐磨性的参考评价指标,试验研究了铝,铜,硅,锰等含量对高铝锌合金高浊硬度的影响,并由此而研究出Zn-Al43,型高铝锌合金的耐磨性优于高强度锌合金ZA27和挤压加工铝青铜QAl10-3-1.5,故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高铝锌合金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的氮化工艺参数对球墨铸铁镀铁层组织结构及耐磨性的影响.低温镀铁层特殊的组织结构,使得在很低的氮化温度下,镀层仍可完全氮化.镀层中网、条纹随氮化温度升高而粘连粗化.氮化工艺对耐磨性影响的显著性大小顺序为:氮化温度、NH流量、氮化时间.温度升高耐磨性下降;时间延长,耐磨性趋于一致.在试验条件下获得的最佳氮化工艺为:T=450℃,NH流量为30Nl/h,τ=1h.经该工艺处理获得的镀铁氮化层的耐磨性较之未氮化镀层提高了160倍左右.  相似文献   

10.
氧化铝及氧化铝基复合材料强韧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相变增韧、相变-晶须复合及相变-颗粒复合等方式对氧化铝陶瓷进行增强。通过基体材料与复合材料强韧性的对比及断口微观分析,研究了各材料的断裂特点及不同增韧方式的增韧机理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