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构建了基于农户视角的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省“千村调研”收集到的887个样本村的产业发展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测度了湖南14个市(州)的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湖南省乡村产业发展空间差异化格局明显,呈现高度集聚状态;乡村产业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明显,呈 “北高西低”的趋势;乡村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比较薄弱;乡村产业质量效益不高、产业门类不全、要素活力不足、产业链条较短.为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目标,应制定全局战略,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应注重多元投入,加大对贫困地区产业振兴的扶持;应强化优势特色,因地制宜培育各地乡村产业;应优化顶层设计,稳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应创新体制机制,科学动态评价乡村产业.  相似文献   

2.
在毛泽东《才溪乡调查》中调查统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统计学方法,聚焦新时代才溪乡村振兴发展现状。通过两阶段抽样对才溪镇6个村进行再调查,共获取110户村民基本情况,具体包括各村在经济生活、产业发展、文化教育、医疗条件、生态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数据。建立衡量才溪镇各村乡村振兴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通过熵权TOPSIS模型对样本村进行综合评价,为才溪实现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建议,助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才溪样板”,赋予才溪乡调查所蕴含的精神实质以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3.
在乡村振兴发展的背景下,梅江区乡村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挖掘乡村资源、科学构建乡村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对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梅江区村域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村域的实地调查,从人口经济、产业、文化、生态、教育和区位联系6个层面科学构建梅江区村域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在"一村一规划"思路下,将梅江区村域类型划分为:城镇共融带动型、休闲旅游发展型及特色农业发展型三类,并针对三类乡村提出科学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基于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天津市蓟州区4个典型村的调查,分析都市山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为完善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提供案例借鉴.本文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借助Spass 22.0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文化程度、性别(男性)、农户生计来源多样化程度、宅基地数量、所在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及所在村庄公共设施状况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呈显著的正相关.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与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及村庄经济发展水平相互促进,尤其在乡村旅游村,以及靠近县城的非农经济发达村,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相对较高;(2)年龄、户口性质(农村户口)、家庭人口总数、宅基地面积、人均宅基地面积、取得方式、是否翻建、是否确权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呈负相关.宅基地退出意愿较低的农户,多为户主年龄较老且以农业为主要生计来源的农户,由于其抵御生计脆弱性的能力较低,宅基地的保障功能较为重要.研究认为,都市山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设计,应该与提高农户生计多样化、促进乡村农家院及休闲旅游发展相结合,同时保障生计脆弱农户的宅基地资产权利,提高补偿标准,发挥政策合力,以此促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5.
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引入三角图分析方法,从经济(E)、社会(S)和资源环境(R)3个方面构建城市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ESR)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脆弱性评价模型,研究武汉城市圈ESR系统脆弱性的空间特征及分类.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ESR复合系统脆弱性水平较高,属于中高级别,且空间分异明显.2从武汉城市圈各子系统看,经济子系统武汉市一城最优,形成由低脆弱性、中等脆弱性、较高脆弱性和高脆弱性组成的4个板块;社会子系统脆弱性整体较差,黄冈市高脆弱性尤其突出;资源环境子系统脆弱性在空间上呈核心-边缘结构,敏感性和系统脆弱性相关性较高.3武汉城市圈脆弱性类型可分为资源环境子系统脆弱型、社会资源环境子系统脆弱型、经济社会子系统脆弱型、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子系统均衡脆弱型、经济资源环境子系统脆弱型5种.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积极发展果菜茶、食用菌、杂粮杂豆、薯类、中药材、特色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产业,创新发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手工业,培育一批家庭工  相似文献   

7.
研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少数民族特色体育旅游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调查法、 对比分析法等,对少数民族特色体育旅游业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现状、困境与优化策略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体育旅游发展需要探索多元模式、打造赛事平台,精准规划布局、美化乡村环境,保持文化“本色”、夯实基层治理,健全产业链条、保障农民收入,实现少数民族特色体育资源与民族地区体育旅游有效结合,助推特色体育旅游产业振兴发展。诚希望该研究可以为我国少数民族特色体育旅游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产业精准扶贫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是深入推进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实现农村全面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民族村寨发展策略之一。研究设计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产业精准扶贫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基于贵州省金沙县温泉村调查,分析研究案例村特色旅游产业精准扶贫的水平。研究认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贫困人口融入、旅游产品缺乏吸引力、转型升级存在困难、旅游扶贫经济基础较差、旅游扶贫链接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鉴于此,从顶层设计构思提出精准识别扶贫受助对象、精准鉴别旅游项目资源、精准认识扶贫政策环境、精准打造社会参与平台、精准践行组织体系建设、精准创新产业融合道路、精准教育村民发展观念几个方面,构建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产业精准扶贫路径。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是推进资源型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典型资源型城市临汾为例,阐释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优化发展的产业、空间、管理和旅游4种转向,并对旅游业驱动乡村振兴的过程和实践模式进行分析,探讨资源型城市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和机制。结果表明:(1)临汾市产业由第二产业向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转型,空间上农业用地适度向旅游建设用地转化,管理由传统粗放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旅游由单一要素向多元要素转变;(2)临汾市探索出乡村旅游实践模式,即明确定位,重塑旅游形象,发挥龙头景区带动作用,探索发展工业旅游,重建乡村生态环境,协调推进城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3)乡村旅游从农业、农村和农民3个维度推动了乡村振兴的进程。资源型城市乡村发展亟需转型,资源型城市乡村应注重旅游形象的重塑,明确自身定位,开发新型特色旅游资源,构建本地完整旅游产业链条,以谋求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敏 《皖西学院学报》2023,(1):14-17+36
乡村红色资源开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于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实现乡村生态宜居、塑造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治理有效、进而达到乡村生活富裕意义重大。当前红色乡村带动乡村振兴面临着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薄弱、基础设施开发尚未完善、红色资源挖掘力度不够、产业带动效应不足等瓶颈阻碍。革命老区六安市D村从“强体——铸魂——造血”等几方面切入,为红色资源带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样板。下一步,可以从修复红色旧址,建强红色阵地;激活红色文化,守好红色根脉;串联红色资源,壮大村内产业等几个层面发力,确保红色资源开发带动乡村振兴实践更为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1.
农村金融改革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金融业应该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强大的资金支持作用。然而,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弊端大大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建立健全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已是当务之急。应从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健全农业保险制度等方面入手,进行农村金融改革,使金融业能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以湖南武陵山片区2市(州)为范例,分析了农村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契机,探讨了专业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会服务的实践样本,摸索出农村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3个实践模式.一是在嵌入方式上,从单纯的服务嵌入到服务与体制的分层互嵌;二是在工作范式上,由补缺性社会工作转向发展性社会工作;三是在工作方法上,从依赖专业工作方法到专业方法与本土经验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农村电子商务在农村发展。对20个淘宝村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提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要素就是农村精英,其中政治精英直接影响到村子的发展,经济精英影响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指出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大量农村精英外流,探讨一些解决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武陵山片区2市(州)为范例,分析了农村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契机,探讨了专业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会服务的实践样本,摸索出农村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3个实践模式.一是在嵌入方式上,从单纯的服务嵌入到服务与体制的分层互嵌;二是在工作范式上,由补缺性社会工作转向发展性社会工作;三是在工作方法上,从依赖专业工作方法到专业方法与本土经验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关乎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乡村文化建设是关键。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着文化存续断层、文化发展滞后、文化传承无力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以文化强村战略为核心,坚持文化强村战略、经济强村战略、人才强村战略以及生态强村战略的有机统一,促进乡村文化健康顺利发展,为新时代乡村建设铸造灵魂。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社是支持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力量。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存在产权关系模糊、历史包袱沉重、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模式单一等问题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深化改革,以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1)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力度,建立产权清晰的新型的信用社或商业银行;(2)政府给予农村信用社政策优惠;(3)农村信用社要改变经营模式,强化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作为许多地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乡村旅游的开展在拉动乡村经济增加的同时也对乡村社区环境和社会文化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但承担着这些影响的乡村社区因为参与不够而获利较少,为此,本文阐述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业的意义,分析了社区参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就社区参与的实现途径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宗族势力对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族势力对于中国农村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对中国农村的建设产生巨大的影响。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宗族势力复兴的原因,从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角度,阐述农村宗族势力的消极影响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区图书馆与农村社区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社区图书馆是农村社区的文化中心,它对农村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但是其重要性目前并没有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各级政府的足够重视,因此加强农村社区图书馆建设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相似文献   

20.
乡村文化意境与乡村旅游产品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忽视文化、忽视文化意境的乡村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乡村旅游。本文通过对乡村文化意境的内涵、元素及其对乡村旅游重要性的阐述,结合乡村文化意境的影响对乡村旅游产品的营销进行分析,指出造就富有美感的乡村文化意境是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应该尽力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