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勇  周红枝  谷佳 《创新科技》2021,21(1):53-61
选取"武汉·中国光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高技术企业为对象,基于大样本问卷调查,实证研究了顾客参与对新产品开发(NPD)绩效的影响,分析了知识整合的中介作用及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顾客参与对知识整合和NPD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整合在顾客参与和NPD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吸收能力正向调节顾客参与和知识整合...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产业集群研究都是基于产业集群中所有的企业都是同质的,它们均一地相互作用,以及在产业集群的知识创造过程中,机构比单个企业更为重要。然而,研究单个企业所积累的大量证据表明,产业集群企业具有异质性。核心企业在产业集群知识转移和知识创造过程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核心企业是产业集群的创新引擎、集群与外部联系的"桥梁"以及集群的知识扩散源。基于核心企业的产业集群中存在着产品模仿、人力资源的流动、企业间的关系以及新企业的衍生等四种知识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3.
发展中国家实施技术国际化战略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在技术发达的国家设立子公司(研发机构)获取当地的技术知识,并通过跨国子公司向母公司进行知识转移。知识反哺对跨国公司技术的国际化战略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跨国公司知识反哺的影响因素,知识反哺对跨国公司收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跨国公司的回任人员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组织支持对跨国公司回任人员知识转移影响,探讨并检验自我效能在上述关系中所起的调节作用。层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组织支持对回任人员知识转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我效能在组织支持与回任人员知识转移之间起调节作用;并且回任人员的自我效能越强,其在组织支持与回任人员知识转移之间的调节效应就越强。  相似文献   

5.
从知识关联整合的内涵出发,研究知识关联整合的3个维度对大学跨学科团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以跨层次深度学习为中介变量,通过分层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剖析知识关联整合通过跨层次深度学习的中介作用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通过对江苏省依托研究型大学或科研机构的39个跨学科研究团队的共331名成员的问卷调查分析得出:知识关联整合3个维度对大学跨学科团队创新能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跨层次深度学习在知识关联整合对大学跨学科团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丰富了知识关联整合和跨学科团队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为跨学科团队科研管理实践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6.
基于开放式创新的背景,分析了我国科技中介机构正在由"中介"向"服务"的角色演变、由知识转移向兼具知识转移和知识生产、知识应用的方向演化,提出了新的政策选择:由支持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转为促进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侯彬彬  杨慧  邵建 《华东科技》2022,(1):117-120
本文在研究"飞地"项目理论及案例的基础上,创建"飞地"项目中的知识转移和管理模式,研究内容包括宏观层面的政策研究、中观层面的产业发展研究以及微观层面的人才发展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期从知识转移和管理角度出发,优化现有"飞地"项目,为未来"飞地"项目可持续规划、开发和发展提供相应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8.
如何提高知识员工工作嵌入程度,为应对创新压力提供有效的组织氛围’需要积极导向的、新研究范式的支持。通过将心理资本理论分层研究并应用到创新范畴,厘清了多层次导向的心理资本及其对知识员工创新绩效的优势效应,研究了心理契约的中介效应以及团队社会资本的调节中介效应,并构建跨层次中介模型、跨层次调节中介模型。深入探析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拟釆用多层线性模型HLM进行数据分析,用SPSS16.0和Lisrel8.71进行基本的数据管理和统计。在实践中把知识团队的积极心理能力与社交网络稠度通过对组织的责任感知应用到创新能力的提升上,对持续的绩效增长有丰富意义。  相似文献   

9.
知识资源是现代企业经营中的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控制是跨国公司控制合资企业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之一。跨国公司通过对合资企业的知识转移与知识管理实现了对合资企业的知识控制,由于不同的知识其可转移性有较大差异,通过知识流运动机理的阐述分析知识的转移和积累过程,探析母公司在两个层面上对合资企业的知识控制过程,并通过反馈系统监控企业的运营状况,这对于进一步调整母公司对合资企业的知识转移、控制力的强弱和控制幅度的大小,分析跨国合资企业中的知识控制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球学习效应:跨国公司行为新解释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全球学习理论对跨国公司海外投资和竞争优势来源提出新的解释。全球学习是跨国公司应对复杂动态国际竞争环境作出的行为上的改变,这种改变可以通过其遍布全球的海外单位角色的转变得以显现。从全球各个区位获取知识,并实现在整个公司的传递和分享,是跨国公司这一组织形式所具有的优势,并可促进跨国公司的知识创新,以提高国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直接主管赋权使能对下属员工知识分享的影响,并探讨程序公正与个体创造性角色认知对上述影响过程的中介作用与调节效应。以广东、湖北16家知识创新型组织中对偶的127名主管与346名下属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主管赋权使能会提升下属程序公正知觉,进而提升知识分享水平;高角色认知会强化上述影响关系,低角色认知会弱化上述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2.
知识转移对跨国公司总部和子公司整体竞争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研究新热点,但目前对知识转移个体层面的研究较为薄弱。通过构建外派人员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框架,从知识源、知识受体、知识特征、知识转移情景、社会网络等5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现有文献从信息网络视角对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丰富,但从社会网络视角以及对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的研究内容较少。最后,探讨了现有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知识溢出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的局部性、累积性、不可逆性和互补性为知识溢出创造了条件,溢出的根本原因在于知识内在的非竞争性与部分排他性特征。知识溢出受技术差距、认知距离、吸收能力、地理距离和溢出方的控制意愿与能力的影响。从知识溢出的途径看,有基于劳动力的劳动力流动与人际交流效应、基于投资的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基于产品的模仿效应和逆向工程、基于主体间联系的联系效应。获取溢出的知识的关键是自身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介绍了知识管理、知识整合和知识扩散的基本概念,然后对图书馆的知识整合策略和知识扩散方式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5.
提高集成电路企业创新绩效是有效破解集成电路产业卡脖子技术困境、实现集成电路产业能级跃升的关键路径。基于对集成电路产业战略价值的考虑,从集成电路企业知识获取、知识融合以及知识创造三个维度去衡量企业知识整合能力大小,结合对江苏省111家涵盖集成电路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的调研问卷,实证分析了集成电路企业知识整合在企业政治关联度与创新绩效提升之间的影响。研究发现:集成电路企业政治关联度的提升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对企业知识整合也有显著促进作用;集成电路企业的知识整合在企业政治关联度影响创新绩效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企业网络与知识转移:跨国公司与产业集聚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网络理论,从企业网络的结构维度和关系维度,分析了网络特征对企业网络中知识转移产生的影响。并在此框架下,对比了跨国公司和产业集聚群两类企业网络中知识转移的不同。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网络的异质性和弱的联结强度不利于网络中知识转移;网络稳定性、强的联结强度和信任有利于网络中知识转移;跨围公司和产业集聚群在网络特征上的差异,导致了两者知识转移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技术转移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关键环节。上下游客户与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合作,积极参与技术转移有助于促进技术转移的实现。通过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问卷调查,基于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服务本质——信息与知识,检验信息能力与知识服务在促进客户共同生产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多渠道信息来源,信息搜索、整合和共享,以及知识服务增值能有效推动客户的共同参与,从而提升技术转移成效。据此,提出了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加强信息能力建设及深化知识服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回任人员国际知识转移是跨国公司打造全球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在分析国际知识定义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基于社会互动的角度提出了跨国公司回任人员国际知识转移的互动模型,分析了模型中的4个基本要素的特性,包括回任人员特性、母公司特性、国际知识特性和转移机会,探讨了这些特性的影响因素与回任人员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利用Jackson算法构建了知识网络的计算实验模型.该知识网络模型具备典型社会网络的五大特征.通过仿真试验探讨了单个虚拟的知识网络中具有不同属性的知识结点其知识水平演化的规律,两个具有不同知识水平的虚拟网络间建立知识合作联系的不同机制对落后网络和先进网络间知识扩散程度的不同影响,以及落后网络的网络密度和连接权重对网络间知识扩散程度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其成功往往取决于对技术知识的管理.知识管理贯穿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它既体现为对技术知识的积累管理,又包含着对技术知识的扩散、激活、整合与应用管理.重点剖析了整个管理过程所应建构的一系列有效措施,论证了动态的知识管理才是技术创新持续进行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