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璐 《科学大观园》2022,(22):38-41
<正>“睡眠问题导致的肥胖是因为,缺少睡眠就会使胃口大开的胃饥饿素增加,同时让人感到饱足的瘦蛋白减少。而随着肥胖风险的提高,本来患糖尿病的风险也就提高,再加上缺少睡眠会改变身体处理血糖的方式,糖尿病的风险就叠加了。糟糕的睡眠还会让血压上升到持续较高的水平,然后高血压跟睡眠缺乏者血液中的致炎化学物的增加更容易对血管壁造成伤害,引发心脏疾病。长期失眠也会导致升高的脉冲水平,这也是导致心脏病的另一个因素。还有最广为流传的伴生状态,焦虑和抑郁。长期睡眠缺乏会让人处于低落和神经质的边缘,有一项调查研究发现,睡眠差的人患抑郁的可能性是睡眠好的人的5倍。”  相似文献   

2.
拯救睡眠     
正"我的身体已经像一条快要干涸的鱼。"有人这么形容曾经遭遇睡眠困扰的自己。睡不够已经成了一种"社会病":有人睡眠质量不高,有人想睡但时间不够,还有人想睡却睡不着。睡眠困扰甚至让不少人患上心理疾病,也催生了各种拯救睡眠的神器。但,唯有科学认知睡眠,  相似文献   

3.
看电视、听音乐或者玩电脑的时候睡着了;强迫自己按"点"上床睡觉、早上起床,而且这时间"点"总在调整;自然醒来后,想着再"赖会儿床",强迫延长睡眠时间;晚上不睡,白天补觉,双休日的补觉;工作压力大,晚上需加班,在高强度的工作结束后马上入睡等,统称为"垃圾睡眠".由此会带来一些常见疾病.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早已认识到睡眠对健康的重要性。然而"求之不得,辗转反侧",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睡眠问题古已有之。及至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睡眠问题也越来越多。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日益发展,对人类睡眠机制的了解也逐渐深入与全面。昼夜节奏的基因控制开关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控制人体内在生物钟基因机制的化学开关。他们的研究结果不仅详细阐述了人体的昼夜节奏,而且还给出了一个精确的、可以应  相似文献   

5.
正良好睡眠的基本指标有4个。第一,睡眠足、质量好。一天的最佳睡眠时间要保证7到8个小时。老年人时间可略短,但睡眠质量一定要好。第二,入睡容易,一般上床20分钟内入眠。这不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也能显示睡眠质量的好坏。第三,睡眠连续,不会  相似文献   

6.
正一个公认的事实是,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了,所以相关行业蓬勃发展。但事实也证明,许多人尽管重视健康,却不知道如何实现健康,一边定期体检、做疾病筛查,购买健康保险,定期健身,按卡路里和营养搭配三餐,一边却连某些基本的健康法则都很难做到,比如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3月21日是第18个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为"规律作息,健康睡  相似文献   

7.
人类有1/3的时间在睡觉,而同时也有1/3的人在抱怨睡得不好.睡眠障碍,已经成为一个广泛困扰人们的问题.下面是几个关于睡眠问题的问答.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4,(13):16-17
<正>从澳洲到纽约,从各大研究所到药品开发商,从美食家到营养师,"花青素"这个词汇正在被反复提起,原因是因为花青素抗老能力强大,却无法被充分提纯,目前我们所需的大部分只能通过食物进行合理补充。聪明补充花青素,帮你对抗自由基侵害,由内而外抗氧化,为美丽打底,不只是给你又润又美的好皮肤,还有好视力、好睡眠和好身材喔!  相似文献   

9.
家庭百科     
睡眠多于7.5小时等于暴饮暴食长期以来,“每天睡眠8小时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观点被人们广泛接受。而近日,英国科学家断言,超过7.5小时的睡眠纯粹是过量,“就像暴饮暴食吃得过多一样”。人们以睡眠时间长短来区分不同人的睡眠情况,但无论少眠或多眠,都或多或少受到遗传的影响,而且并非一成不变。据分析,少眠出现熟睡的比例较高,这种睡眠时间可能很短,但  相似文献   

10.
<正>只有5%的人作息规律《百年孤独》里那个全村人睡不着觉的马康多村,可能已经散布在今天的全球各地了。人类在21世纪正在进入大失眠时代。《2017中国青年睡眠现状报告》调查了近6万人,结果显示:仅有5%受访者作息规律。76%的受访者表示入睡困难,其中超过13%的人甚至感觉处在痛苦状态,只有24%的受访者表示睡眠整体状况不错。能"一觉到天亮"的人堪称是上帝的宠儿,这样的青年人只有11%,其他受访者都表示会半夜醒来。  相似文献   

11.
正瑞士一项新研究发现,人类睡眠和唤醒由大脑同一区域控制,这推翻了现有认知,对寻找新的睡眠疗法具有重要意义。瑞士伯尔尼大学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神经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大脑丘脑中一小组神经元就像控制睡眠和唤醒的"开关",既能通过产生睡眠慢波促进睡眠,也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13,(17):16-17
睡觉前有六件事是必须做的事情,这六件事看起来虽然烦琐却能让你的全身心得到彻底放松,同时也能提高你的睡眠质量,让你充满精力地工作,这六件究竟是什么事呢?1、散步平心静气地散步10~20分钟,会使血液循环到体表,入睡后皮肤能得到"活生生"的保养。躺下后不看书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7,(24):57-57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节奏日趋加快,精神压力增大,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质量的下降,造成严重的中枢神经疲劳现象:困倦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产生厌烦情绪。中枢神经疲劳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已不容忽视。祖国传统医学中对这种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劳累过度、睡眠不足而致的疲劳症状有较系统的阐述。中医认为气血是构成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相依,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相似文献   

14.
每个人都要睡眠,也都会有各自多彩的梦境。在2003年3月21日的“世界睡眠日”时,中国专家为人们全面解读了梦境的奥妙。据《健康时报》报道,首都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授杨华渝解释说,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手段——脑动电流描记器、肌动电流描记器、眼动电流描记器对睡眠进行的连续观测表明:人的睡眠可以分为“做梦的睡眠”和“不做梦的睡眠”两种。“做梦的睡眠”人人都有,每天晚上都要经历4~5次,加起来的时间总共有90~100分钟。也就是说,所有的人每天晚上都必须做4—5次梦,至少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是在梦中度过的。有意思的是,如果你前一天晚上因为开夜车熬夜而缺觉的话,第二天睡眠时会首先把前一天所缺的“做梦的睡眠”补足,然后再进行“不做梦的睡眠”。  相似文献   

15.
内江市中区交通乡红星村5社李志明老人,因为睡眠方式特殊,一睡半年,一醒几月,成了当地的"名人"。据老人介绍,他出生于1936年,年轻时身体并无异常,每天睡觉六七个小时。但到了1972年,当时在内江史家印染厂当工人的他,睡眠出现了异常,瞌睡越来越多,一天睡  相似文献   

16.
正平潭海峡公铁大桥起于长乐,终于平潭,全长16.323千米,将人屿岛、长屿岛、小练岛、大练岛串联到一起。桥址所在处风大、浪高、水深、流急,被人们视为"建桥禁区"。2013年11月动工建设,2020年10月、12月,公路段、铁路段分别通车运营,结束了平潭岛不通铁路的历史,也拿下了世界最长跨海峡公铁大桥的纪录。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人每24小时则有规律地睡眠和觉醒。一般睡眠6至8小时,其余时间保持活跃。在大约24小时内各项活动构成一个完整的周期,称做尽夜节律。昼夜节律使人们在一天的一定时间入睡和醒来。喷气式飞机时差和工作日程打断这一节律,也打断了睡眠。血压、心率、体温和血糖水平都是每24小时内达到高峰和降至低谷各一次,都是昼夜节律的例子。体温在睡眠时最低,清晨时开始升高,当个人工作效率最高时体温达到高峰。有些人早晨精力旺盛,有些习惯于熬夜做事。激素水平、体温等的昼夜节律性改变具有内在周期,可能支配着这二类人。睡眠的节律被打乱,难以入…  相似文献   

18.
<正>在大数据让人们更享受生活的同时,个人信息保护却成为社会之痛。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用人工智能代替真人客服进行电话推销的软件。软件研发方介绍,使用AI拨打推销电话,不仅可以做到声音和真人毫无区别,效率也可以大幅提高,"每天可以拨出800到1000个电话,是传统人工的4到5倍。"这的确很可怕。人工智能"多快好省",效率高,每天拨出电话  相似文献   

19.
"恰恰就是在营销观念日益普及的这些年里,人们对营销的恼怒也与日俱增,就连从事营销的人士也不例外"。西奥多·莱维特在多年前观察到的这种情景,在中国也开始出现,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当时敏锐地观察到,社会对营销活动中的浪费、冒犯和骚扰的抱怨要多于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14,(7):21-21
正夜里能否睡得好,晚上吃了什么非常重要。《黄帝内经》里曾有"胃不合则卧不安"的说法;临床营养学家也指出,导致睡眠障碍的原因之一,就是晚餐中吃了一些"不宜"的食物。那么,究竟晚上吃什么有利于睡眠呢?牛奶:牛奶中含有两种催眠物质,一种是色氨酸,能促进大脑神经细胞分泌出使人昏昏欲睡的神经递质——五羟色胺;另一种是对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的肽类,其中的"类鸦片肽"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