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前,有消息人士称南方科技大学原副教授贺建奎已于近期出狱. 这条消息让我们回忆起2018年年底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贺建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至少7对艾滋病夫妇的受精卵中修改了一个名为CCR5的基因,而且一对夫妇的双胞胎女儿已经出生.  相似文献   

2.
正因为宣布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双胞胎降生,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已然向全球扔下了一个深水炸弹。这位年仅28岁就成为南方科技大学最年轻副教授的研究者,去年才因为其领头研发的国产第三代基因测序仪Genocare正式上市而走进公众的视野,网上有关他的信息其实相对不多。2002年,贺建奎高中毕业,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专业。据2017年《娄底广播电视报》的报道,贺建奎出生于湖南娄底新化  相似文献   

3.
贺建奎宣布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诞生的消息,再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引爆了对于科学研究伦理的批判性探讨。从分析贺建奎研究的伦理问题入手,讨论当前基因编辑研究的伦理困境及伦理前路,进而探求基因编辑技术成为未来医疗手段的途径,对维护人类共同体的利益来说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也具有迫切性。深入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前研究从技术层面上降低了研究风险,而健全的伦理审查制度及监管制度则在进一步降低研究风险的同时也为基因编辑研究的前路铺平了伦理道路。对此问题进行实践理性批判,具有重要的技术认识论和技术伦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贺建奎事件引发了全球生物学家、伦理学者和社会公众对于人类基因编辑的激烈讨论。贺建奎团队用CRISPR技术打开了基因编辑人类婴儿的禁区大门,该技术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基因治疗手段。大众舆论对此的反应透露着一种恐慌,即人们对于该技术可能带来的未知风险的恐慌。这种恐慌部分地受到了基因本质主义这一认知偏向的影响。论文首先概述CRISPR技术的历史,并介绍贺建奎团队对于CRISPR的应用。接着从认知角度探讨基因本质主义在贺建奎事件中的表现,并试图澄清其中被过度诠释的部分,以期部分缓解人们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恐慌。  相似文献   

5.
正首例人类基因编辑婴儿诞生事件引发争议,围绕首例人类基因编辑婴儿诞生事件涉及的法律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法学专家。首例人类基因编辑婴儿诞生事件一经出现在网络,便引发争议,其原因并不是这项技术的突破性,而是在人类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为"人类物种"打开了一个面临巨大进化和道德风险的疯狂世界人口。围绕首例人类基因编辑婴儿诞生事件涉及的法律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法学专家。  相似文献   

6.
正编者按:2018年11月底公布的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实验引发了轩然大波,无论是科学界还是大众舆论都几乎一边倒地提出谴责,并激烈讨论此实验所涉及的技术细节和后果以及基因编辑活动的伦理规范和制度约束。本刊特针对该热点事件邀请国内数位专家学者撰文,以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反思。陈晓平教授倡议在生命伦理中引入"生殖系基因编辑禁止原则",并主张将这些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的出生,科学界和伦理学界对该研究领域的探讨达到一个高峰。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基于桑德尔基因伦理思想对人类生殖系基因编辑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安全、自由和公正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作为反对人类生殖系基因编辑的理由,但并非具有完全说服力;最为关键的理由在于人类改造自然的渴望、过度征服自然的欲望可能带来的对人类天赋掌控的伦理挑战。因此,人类生殖系基因编辑应该在严格管控之下进行基础性研究,由于人体试验和临床研究还没有得到足够的伦理辩护,应该暂停相应的人体和临床实验。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3,(19):65-65
据媒体报道,全球首例基因筛查试管婴儿康恩·莱维日前在美国出生。这位“定制婴儿”早在受精胚胎阶段,就因为在其父母提供的一批受精胚胎细胞中基因最优“脱颖而出”.被牛津大学生物医药研究中心的实验人员选中。成为培养对象,并最终诞生为一个健康的婴儿。对此,有言论称,这不仅显示出新一代基因筛查技术使得试管婴儿成功率大大提高,而且还意味着“定制婴儿”的时代或将来临。  相似文献   

9.
由贺建奎挑起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起了来自各界的高度关注和严厉批评。然而,各方对此事件的评论和反思虽然在大方向上一致,却大都杂乱分散,不成体系,缺乏学理角度上的梳理与反思。本文将从技术伦理的角度,通过涉事者分析,即通过对实验者、受试者、受实验影响的第三方的分析,利用官方原文、相关视频以及第三方评论等资料对此次事件进行全面而系统地归类与整理。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从涉事者三方联动的角度,对既有的伦理原则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总部设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美国先进细胞科技公司(ACT)于2001年11月25日宣布:该公司已经成功克隆出全世界第一个人类胚胎。虽然该公司同时宣称,此一突破不在于创造克隆人,而是希望从克隆的胚胎中抽取干细胞,以及无限量地培育人类器官,来治疗各种顽疾绝症,挽救人类的性命。然而,一些专家担心,克隆胚胎出现了,克隆人还会远吗?  相似文献   

11.
<正>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技术自诞生以来,既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惊喜,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那基因编辑技术原理是什么?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片段,它能控制生物的性状,支持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自科学家们发现DNA以来就一直在尝试进行“基因编辑”,而基因编辑就是特异性地来改变目标基因序列的技术。如同对文本进行修改一样,首先要把认为错误或想要修改的地方找出来,然后使用工具,按照修改的意图,插  相似文献   

12.
“克隆人”相继“出世”世界上首个克隆婴儿“夏娃”还未验明正身,“克隆人二号”便接踵而至。美国时间1月4日,邪教组织雷尔教派成员、“克隆援助”公司总裁、法国女科学家布里吉特·布瓦瑟利耶对法新社说,第二个克隆宝宝已经降临人间,她的“父母”是一对荷兰女同性恋者。据雷尔教派下属的“克隆援助”公司发言人加利透露,“克隆人二号”于“当地时间”1月3日晚间诞生,但是她并没有说明这个“当地”究竟是哪里?不过,“当地”是某个北欧国家。加利说:“第二个克隆婴儿已经诞生,这是千真万确的。她的父母拥有荷兰国籍,但宝宝并非在荷兰所生。”  相似文献   

13.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拉贡医学研究所免疫学家徐宇研究团队发现了第二例未经治疗而自愈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在这名新发现的"埃斯佩兰萨患者"体内超过11.9亿个血细胞和5亿个组织细胞中,科学家没有检测到完整的HIV基因组.相关研究11月15日发表于《内科医学年鉴》.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5月25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彩霞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她还曾入选英国《自然》杂志"中国科学之星"。高彩霞用基因编辑这把"剪刀"圆了植物科学家一个梦——终于可以实现植物基因定点突变。分子育种领域的学者们有了这把"剪刀"更是如虎添翼,大大缩短了育种的时间周期。——研发技术,实现应用——2013年,作为植物基因组编辑领域的领军团队,高彩霞课题组  相似文献   

15.
圆石 《科学大观园》2009,(10):66-66
绝大多数女性都会思索这样一个问题——能创造出一个没有男性的世界吗?对于人类社会而言,这种可能性显然是不存在的。但一种生活在热带的物种却让这种“白日梦”成为现实,进而成为世界上第一次全部由雌性构成的种群。这种开创全雌物种先例的动物便是生活在亚马孙流域的蚂蚁。  相似文献   

16.
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定的迄今唯一“超级害虫”烟粉虱,具有一种类似“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本领:其从寄生植物那里获得了防御性基因.这是现代生物学诞生100多年来,首次研究证实植物和动物之间存在功能性基因水平转移现象.国际顶级科学期刊《细胞》3月25日在线发表的这一惊人发现,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张友军团队历经20年追踪研究所得.  相似文献   

17.
这是美国《时代》杂志评出的2007年十大科学发现。1.干细胞研究获得突破两本权威期刊《细胞》及《科学》在2007年11月20日同时刊出来自美国及日本两个研究团队的报告,证实皮肤细胞经过"基因直接重组"后可以转化成为具有胚胎干细胞特性的细胞。这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电影《阿波罗13号》中有句经典台词,"休斯敦,我们有麻烦了。"而在当地时间2018年11月26日,这句台词可能会变成"休斯敦,我已着陆。"推迟了25个月的美国宇航局"洞察号"火星着陆探测器在经过"恐怖7分钟"之后已着陆火星,与它一起着陆的还有全球240多万航天爱好者获得的"火星船票"(其中包括26万中国内地网友的签名)。中国首位卡尔·萨根奖得主郑永春博士曾多次在科普报告中谈到未来100年人类将移民火星,同时人类在未来20年内或能登陆火星。  相似文献   

19.
在南京市第二医院近期收治的肝病患者中,约半数是由于轻信违规广告而使病情加重的。一些“小三阳”、“大三阳”患者拼命追求转阴率,使本来只是携带病毒的肝脏因为各种药物而不堪负荷,最终犯病。为此,二院赵院长总结了肝病患者“5大治疗陷阱”,提醒患者注意防范。陷阱一:“基因疗法”治疗乙肝专家:基因治疗是将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置换,或校正体内缺陷的致病基因。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免疫损伤肝脏细胞致病,目前还没有发现人类因某个基因缺陷而导致乙型肝炎,所以根本无需用外源基因修正代替人体基因。如果要用人造基因导入体内破坏或阻止乙…  相似文献   

20.
种痘术及其中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5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肯尼亚首都内罗华举行的第33届大会上宣告,危害人类千年以上的天花已被消灭,并将1979年10月26日命名为世界天花绝迹日。这是有史以来人类在同烈性传染病的艰苦斗争中取得的第一个彻底胜利。究其原因,固然与英国乡村医生琴纳(E.Jenner 1749~1823年)发明的牛痘接种术相关,但同时也与中国古代医家创造的人痘接种术相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