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地铁应用混凝土异型桩的减隔振效果,通过在地铁与建筑物之间设置混凝土异型桩进行减隔振缩尺模型交互试验,以振源深度、混凝土异型桩空心率以及其外截面形式3个因素为变量,分析了在地铁振动激励作用下建筑物各层竖向及水平向振动形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建筑物在地铁振动作用下,各楼层振幅降低比的大小呈现波浪形振动性态;混凝土异型桩具有明显减隔振效果,其中最优组合振幅降低比Ar为0.40,预期减振幅度可达59.58%;考虑影响减隔振效果的三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其影响程度为:振源深度与空心率的交互作用影响高度显著;混凝土桩截面形式影响显著;空心率、振源深度及空心率与截面形式交互作用对试验结果有影响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以青岛地铁为研究背景,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地铁运营导致环境振动的传播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重点从振动的传播路径、受振建筑物两方面提出连续屏障和砂垫层隔振两种措施,并采用FLAC3D模拟各自隔振效果。研究表明:对于连续屏障隔振,明沟的隔振效果优于有填充物屏障的隔振效果;振幅衰减系数变化规律表明充填物的弹性模量是影响屏障隔振效果的主控因素,屏障深度和厚度次之;砂垫层具有较好的隔振效果,且其厚度和弹性模量对隔振效果的影响都较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将混凝土板埋置在振源下或需隔振位置下这两种布置方式的隔振效果,采取试验研究的方法,测试了有无隔振措施时地表的加速度值,并通过两者加速度比值来衡量隔振效果。结果表明:混凝土板的埋深变化对隔振效果有较大影响,振源下混凝土板埋深参数为0.038时隔振效果显著,增大至0.153后隔振效果明显下降;隔振位置下板的埋深参数从0.019增加至0.076后板上方区域加速度比值明显增大。增大板的宽度有益于隔振,振源下板宽度参数从0.23提高至0.46后隔振效果得到了改善;同样隔振位置下板宽度参数从0.11增加至0.34后板上方振动明显减弱。增加板厚有利于隔振,但小幅度增加板厚对提高隔振效果作用不显著。此外还发现在不改变板总厚度的情况下,换用双层板的隔振效果比使用单层板要差,且双层板层间距的增大会使隔振效果变差。试验中存在当振源高频振动时隔振区内加速度比值较大的现象。由于将板埋置在振源下效果更好,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了振源下混凝土板隔振效果最优的尺寸及埋深。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排桩、空沟的隔振效果的影响范围,通过试验研究的方法在线性荷载条件下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线性荷载条件下,排桩可取得整体性的隔振特点,并且在不同的屏障前均出现了振动增强的情况;深度的增加可使得排桩、空沟的影响范围增加;随着屏障宽度的增加,排桩的影响范围呈现出了增长的趋势,而空沟则为整体下降的趋势。且空沟的影响范围降低程度相比于排桩较小;随着振源距的增加,空沟、排桩的影响范围均为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5.
地铁运行振动规律及减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轨道和车辆结构的分析,对引起地铁运行振动的原因和振动的传播规律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在此基础上重点从振源、受振建筑物和振动传播途径3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减振避振措施.提出降低车辆簧下质量、采用非摩擦式制动的径向转向架、铺设重型无缝钢轨对降低轮轨间垂向力具有重要作用;铺设浮置板轨道、使用轨道弹性扣件、构筑隔振沟可以控制乃至阻断振动的传播途径;对地铁线路附近的建筑物需要进行减振隔振处理.  相似文献   

6.
在一地铁沿线某建有地下连续墙的建筑物的地面及地下室对地铁运行引起的振动进行现场实测,通过所采集到的数据分析了相关测点之间的振动加速度的峰值衰减率、Fourier谱、Hilbert边际谱及振级等的变化,分别讨论了地下连续墙的隔振效果和经过隔振后的振动在墙后地下室各层的衰减情况.结果表明:连续墙对水平方向的振动有较为明显的隔振效果,对垂向未起到隔振作用;随着建筑进入地下深度的增加,地下室水平向的振动衰减程度增大;每一层地下室的垂向振动衰减很明显;地下室3个方向上的振级随着中心频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建筑进入地下深度的增加其水平振级的衰减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7.
针对列车运行产生的振动荷载对位于地下软土层中的隧道产生沉降影响问题,设计软土内部激振试验新装置,开发了基于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的软土内部振动响应瞬时光学测量系统,研究土体振幅与距振源距离、振动频率、围压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土体振幅随着距振源距离增大而减小,并以幂函数形式拟合振幅衰减曲线,效果良好;基于DIC技术的内部激振影响区能够直观、准确地表征出内部激振的影响区域和影响程度,振动频率的增加能够增大影响区域,围压的增加能够明显减小影响区域。  相似文献   

8.
针对工程结构减隔振需求,基于网架结构的周期特性对其进行减隔振性能分析。通过改变节点质量、杆件截面参数,分析其对网架结构减振性能的影响;再对实际工程网架-悬挂吊车结构进行分析,运用频响函数综合法建立整个系统的振动传递模型,在隔振系统中评价该结构的隔振性能。结果表明,网架结构具有一定抑制振动效果,可通过调节杆件截面刚度来影响结构的带隙特征以实现预期减隔振效果;增加网架节点质量,可以很好地改变结构振动特性,尤其是对高频阶段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减振效果与截面刚度呈负相关;网架-悬挂吊车结构双层隔振系统具有良好隔振效果。合理运用网架结构的周期特性,对结构进行优化布置,可以有针对性地增强网架结构的减振性能。  相似文献   

9.
单质体反共振隔振振动机械的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动力反共振原理DAVI应用于振动机械,提出一种新型反共振隔振振动机械,即单质体反共振隔振振动机.利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了该振动机械的数学模型,推导了传递率的表达式,并给出了配重对筛机振幅的影响及该种振动机动力学参数的选择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机仿真和模型试验证明了这种振动机的隔振效果优于一次隔振,接近二次隔振.通过合理选择动力学参数,振幅减小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振幅的减小还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激振力得到补偿.  相似文献   

10.
隔振空沟、刚性填充屏障和柔性填充屏障在不同方面应用各有一定的局限性.建立适合于某城市地铁振源参数和沿线场地条件的车轨垂向耦合数值模型和隧道-土体有限元模型,设计3种组合屏障,对至隧道中心一定水平距离设置组合屏障后不同位置的地表面进行了隔振效果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组合屏障,能在相应的频段内有效的降低环境振动至合理限值区内;混凝土中空屏障的有效隔振频段为5~15Hz,克服了刚性填充屏障有效隔振频段距离影响的同时,对中高频段的振动放大效应也有了明显抑制作用;混凝土泡沫屏障兼具刚性和柔性填充屏障的隔振行为,除25~40Hz频段外,表现出较为稳定的隔振效果,特别是远距离的中高频段;泡沫混凝土中空屏障除25Hz的单点外,全频段在不同距离上拥有更加稳定隔振效果,不仅能将刚性填充屏障的中低频隔振优势发挥至屏障后更远场地,而且能有效提升中高频段的隔振水平.研究成果可针对相似于该城市场地条件,为不同设计施工条件下地铁沿线场地隔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地铁振动下基础隔振效应的实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铁附近的装有隔振支座的建筑物进行振动实测,获得了在地铁振动下基础和地下室地面的振动加速度时程记录.先在时域内,分析隔振后加速时程的变化,得到隔振的大致效果,然后计算出相应的傅立叶谱和1/3倍频程谱,可以得到隔振后振动在各个频段上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讨论隔振装置对地铁的振动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铁运行引起的主要振动分量在45~75Hz,隔振装置对地铁振动水平分量的隔振效果显著,而对垂直分量有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爆破振动监测,研究城市地铁爆破过程中,不同弹药量对建筑物振动的影响,爆破开挖时间变化与建筑物竖向位移和裂缝宽度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爆源深度对燃气管振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建筑物竖向振动速度随着弹药量增加而增大,建筑物竖向位移和裂缝宽度随着爆破开挖时间的推进而不断增大,燃气管振动速度随着爆源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减小.减振孔隔振实验表明,燃气管振动速度会随着减振孔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减振孔的减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圆柱桥墩局部冲刷的防护问题,提出了碎石填充式透水桩群作为牺牲桩的新型防护形式。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在透水桩孔隙率及淹没深度不变的条件下,研究了透水桩群布设形式(顶角60°等边三角形、顶角120°等腰三角形和180°横向排列)和布设位置(与桥墩的距离)对其自身局部冲刷特征及其减冲效果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与实体桩相比,透水桩群自身最大局部冲刷深度显著减小,透水桩群自身局部冲刷深度减小率随顶角角度增大而减小,最大可减小约23.5%;当透水桩群布设位置与被防护桥墩的距离为4D(D为桥墩的直径)左右时,透水桩群的减冲效果最好,最大减冲率可达65%;随着透水桩群顶角角度的增大,透水桩群自身局部冲刷减小率逐渐降低,而桥墩局部冲刷减小率逐渐增大;在相同的布设条件下,透水桩群的减冲效果与实体桩群防护效果接近。研究成果可为桥墩局部冲刷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波阻块(WIB)对地铁荷载引发低频振动的隔振效果.首先建立了列车-隧道-地基的数值计算模型,将地铁移动荷载简化为沿隧道向前的移动荷载列,计算了埋设WIB前后场地地表的振动情况,然后对比分析了WIB的埋深和构造对隔振效果的影响,最后与地下连续墙和隔振沟的隔振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地铁运行产生的低频振动,WIB可以使地表振级降低5~12 dB,振动幅值降低60%以上,具有比其他隔振措施更好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治理振动压路机施工时对建筑物的振动影响,对采取隔振措施前、后振动压路机诱发的振动进行了测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并对隔振前、后的地面振动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面振动波传播衰减规律符合负幂指数函数形式,隔振沟隔振效果明显,最小安全施工距离隔振前为12m,开挖隔振沟后为7m。  相似文献   

16.
内植混凝土加劲桩的水泥土复合挡墙是将混凝土加劲桩有序嵌入水泥土搅拌挡墙内的一种新式组合结构。以佛山顺德区某基坑支护工程为例,通过MIDAS/GTS建立该工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内植混凝土加劲桩的水泥土复合挡墙的受力机理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分析了水泥土挡墙截面宽度、嵌固深度和混凝土加劲桩截面尺寸、嵌固深度以及布置形式对基坑围护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土挡墙嵌固深度和截面宽度的增加可增强基坑的稳定性,但若其截面宽度太大,加劲桩结构抵抗侧面压力与弯矩的能力就不能充分发挥;增大混凝土加劲桩结构的嵌固深度、缩小桩距、增加截面宽度均可有效限制基坑水平位移的发展;水泥土挡墙加劲与否对限制基坑竖向变形的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7.
地铁列车引起的振动对西安钟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西安地铁2号线6、号线通过钟楼工程为背景,针对铺设浮置板轨道和采取隔离桩两种减振措施,分6种工况分析了地铁2号线及6号线运营对钟楼结构的振动影响,预测了减振隔振措施的效果,并分别对不同工况进行三维动力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采取减振措施时,地铁振动会对钟楼造成影响;采用浮置板轨道对地表振动有明显改善;采用隔离桩对减少地表振动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采用车辆-轨道-隧道-土层-建筑物系统空间动力分析模型,对建筑结构的振动影响因素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共建建筑物近振源区域以竖向振动为主,竖向振动加速度峰值约为水平向的1.6倍;共建建筑物结构约束变化位置振动易发生突变;开间尺寸对结构振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振动主频上;隧道基底的加固程度对共建结构1~5 Hz的低频振动影响较大;建筑结构的振级对列车速度的敏感性随外部约束的增强而减小,降低车速可有效地减小建筑物近振源区域振级.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减小地铁运行引起的建筑振动、避免地震对结构的破坏作用,开发了一种新型三维多功能隔振支座(3D-MIB).首先,介绍了3D-MIB的结构构造与工作机理,提出其设计方法;其次,利用SAP2000软件建立了非隔振结构及设置有3D-MIB隔振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模态分析以及地铁和地震振动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并采用加速度隔振率对3D-MIB的隔振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3D-MIB延长了结构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自振周期,对结构的振型影响较大.与非隔振结构相比,3D-MIB降低了地铁振动下隔振结构各层的水平和竖向加速度峰值,水平和竖向加速度隔震率为50%~70%;3D-MIB降低了罕遇地震作用下隔振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除第1层和第2层外,其他各层的水平加速度隔震率均超过30%;3D-MIB放大了罕遇地震作用下隔振结构各层的竖向加速度响应,结构各层竖向加速度峰值的放大系数为2~5.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用隔振环来降低振动筛噪声的方法,以及隔振环刚度的确定原则和计算公式。分析了安装隔振环后,对振动筛固有频率影响不大,可保证工作频率是最高固有频率的两倍以上,可保证振幅不低于原振幅的98%,基本上不降低工作效率。研究了隔振动力传递与激励力的关系,表明隔振环能明显降低轴承产生的振动与噪声。试验表明:安装隔振环对振动筛降噪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