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在今后几十年,我们的栖息地会发生重大变化吗?假如有变化,又是什么样的变化呢? 无疑,行星经济地理学将变得更复杂,从而具有更大的经济活力。根据一些科学家的预测,到下世纪中叶,世界气候将变暖,自然条件将发生根本的变化。 M.布迪柯(M.Budyko)在“生物圈开发”研究中的假说得到了科学的支持。作者采用的地质生态学方法是基于作者本人对过去和现在地球生物圈的广泛研究。书中包含许多新数据,并且给出很多独创性的结论,因而,在有关环境问题的世界出版物中,该书占有显著的位置。该研究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适时性和广泛性。生物圈理论的先驱者是V.凡尔纳茨基(V.Ver-nadsky)。伟大的俄国科学家说过:没有一种力量比生物圈更持久了,生物圈的作用比生物更有活力(此处说的生物是指所有存在的有机物的总和)。消耗太阳能后,生物可变成化学上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能做化学功。 相似文献
6.
在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地质学面临着一系列非常复杂的新课题。在找矿与勘探条件愈来愈艰难的情况下,仍要保证满足对各种矿物资源日益增长的需要。现在西方流行着矿物埋藏枯竭,“资源恐慌”的说法,必须规定经济发展限度,降低资源开采速度等等。这样,空前地需要一种新思想,要求明 相似文献
7.
8.
9.
10.
工业企业和环境保护论者历来都是对手。然而这种冲突也许是不必要的,因为包容环境目标的项目同样也能赚钱。包括英国石油、孟山都、杜邦、康柏克等在内的几家“污染”公司,正在通过使它们的运作清洁化和“绿化”来改善它们的财政状况。去年,科斯坦萨(C——)等人指出:环境服务具有重大的价值,但没有指明这种价值如何才能实现。这里,我们提出各种使投资者能从环境资源获得经济回报,而同时又能保证对它们进行保护的经济手段。这些环境资源包括:森林和风景。有关创立一个国际金融机构来促进这一过程的建议,在去年12月京都(日本)会… 相似文献
11.
12.
13.
天刚蒙蒙亮,一辆辆旅游大轿车就轰鸣而来,打破了美国亚利桑那沙漠腹地的宁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走出停车场后,一个巨大的玻璃建筑就映入众人眼帘,它熠熠发光耀人眼目,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生物圈2号”。 生物圈是指星球上存在有机体生命的圈层,圈中生物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密切依存,息息相关。如果说地球是生物圈1号,生物圈2号则 相似文献
14.
国际科联(ICSU)从1982年开始筹备组织一个以研究全球变化为对象的学科间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叫作《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缩写为IGBP。经过四年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研究,这个计划已被1986年举行的国际科联第21届全会讨论通过,将开始预研究和为期十年的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生物圈2号使人们更加明白一个看似浅显的道理——目前地球仍然是人类唯一的家园。早上10点,雨开始下。这场雨不是特别大,但却下个不停,持续不断的雨水渗进了深黑色的土壤里。午夜之后,整座小山都"喝饱了水",表面开始出现了涓涓细流。激流涌动,冲出一条小水沟。雨继续下,水沟越积越深。 相似文献
16.
“稳住一头,放开一片”,乃上世纪90年代我国科技政策的主要导向。其实施结果,为我国经济地位的拉升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赢得了时间、做出了贡献。但我们对贯彻这一政策施行科技体制改革所产生的消极后果,也必须有清醒认识。那就是:“稳住一头”的预期目标未能达成,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受到忽视与冲击,近10年经济增长的取得是以基础科学的滞进以致下滑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有了这个实验室,我国科学家就可以自主地开展暗物质探测和其他类似的国际前沿基础科学研究。中国从此有了一个世界一流的洁净低辐射极深地下实验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