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发明涉及一种机械直连与静液压无级并联式双动力输入装置,包括箱体、静液压无级变速器、动力输入第一轴、动力输入第二轴、动力输入第三轴,静液压无级变速器设于箱体一侧,静液压无级变速器设有静液压无级变速器动力输入轴和静液压无级变速器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入第一轴安装于箱体上,其一端为动力输入端,另一端安装有动力输入锥齿轮;所述的动力输入第二轴一端与静液压无级变速器动力输入轴固定连接,动力输入第二轴上安装有从动锥齿轮和机械挡主动齿轮。该发明采用机械直接传动与液压无级传动并联连接的方案,通过转换结合套解决了机械直接传动与液压无级式结合的问题,有效提高了传动效率,提高了履带车辆的操控性能。  相似文献   

2.
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速比跟踪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速比跟踪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分析了等差式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速比特性,建立了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变速系统模型,并通过频率特性分析对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模型进行了简化.设计了速比跟踪控制算法,在实验台上完成了变速器的速比跟踪控制实验以及速比跟踪系统对发动机转速的调节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在跟踪阶跃速比时,不存在稳态跟踪误差,而在跟踪斜坡速比时,存在稳态跟踪误差;通过跟踪变速器的目标速比可以实现对发动机工作转速的调节,使其工作在最佳工作点.  相似文献   

3.
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的自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液压机械无级传动实现自动控制的可行性,建立了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单参数刚性控制结构的模型,研制了液压机械无级传动自动控制器及相应的控制软件,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控制单元采用增量式PID控制算法的可行性,并获得了一套可行的PID控制整定参数,从而成功地实现了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4.
提高液压机械无级传动换段品质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的控制原理,建立了其控制模型,分别采用PID控制算法及模糊控制算法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工况转换过程中,采用机械操纵的液压机械无级传动样机,其输出转速的变化率达17.0%;而采用PID算法的电控器控制时,其变化率仅为2.0%;采用模糊控制算法的电控器控制时,其变化率仅为1.5%.采用电控系统的液压机械无级传动是改善换段品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准无级变速机构为一变直径式链传动近似的无级变速装置,是一啮合式无级变速装置,可克服摩擦式无级变速机构的缺点,其优点是比摩擦式无级变速机构效率高、重量轻、寿命长、传动功率大;但它仍具有瞬时传动比变化等一般链传动的缺点。可用于对传动比精度要求不高的起重、运输、车辆等方面的传动,对某些生产自动线的传动也是合适的,是较简单、轻便的理想啮合式的近似无级变速机构。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车辆传动系试验台造价高、搭建过程复杂以及开发周期长等问题,基于SimulationX开发了车辆传动系虚拟试验台。以拖拉机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为被试对象,结合拖拉机工作特性,建立了发动机及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系统模型,设计了试验台虚拟测控系统。以H1段连续换入HM3段为例,在试验台上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表明: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一致,所给出的传动系虚拟试验台方案可行,可为车辆传动系开发与改进提供虚拟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7.
HMT变速器速比跟踪控制对发动机转速的调节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无级变速器目标速比与发动机目标转速的关系,分析等差式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速比特性以及换段条件.提出了用试验台驱动装置模拟发动机工作特性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应用速比跟踪系统进行了发动机工作转速的调节试验,并通过分析试验结果揭示了无级变速器速比跟踪系统对发动机转速的调节规律:当目标速比变化率较大时,发动机转速对目标转速的跟踪误差较大,反之,则较小;当实际速比大于目标速比时,发动机转速小于目标转速,反之,则发动机转速大于目标转速.  相似文献   

8.
无级变速传动是汽车理想的传动方式,是研究者和汽车公司研究的重点。通过建立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的力学分析模型,导出了确定无级变速传动中最大转矩传递能力时最佳节圆半径的计算公式,提出了了对无级变速传动进行节圆半径优化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节圆半径优化能够提高带传动的承载能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无级变速传动系统提供了理论分析方法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9.
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是汽车理想的传动方式,是各国研究者和汽车公司研究的重点,回顾了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展历史,论述了其研究的重要意义,评述了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展望了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电液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键合图建模及仿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无级变速传动是汽车理想的传动方式,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是目前最成熟的无级变速器,作者在详细分析金属带式无级变速汽车传动工作机理和变速性的基础上,运用键合图理论,建立了该传动系统的键合图分析模型,推导出无级变速传动的状态方程。基于这一动态模型,仿真分析了汽车在加速及阻力突变时的动态响应过程。结果表明:键合图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变速传动的动态特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无级变速传动系统提供了理论分析方法和  相似文献   

11.
在剖析行星锥盘无级变速机结构的基础上 ,设计摩擦式机械无级变速机 .经过结构分析、设计计算和试验对比 ,结果表明 ,摩擦式机械无级变速机能克服行星无级变速机存在的缺点 ,并基本上实现恒功率变速传动 .  相似文献   

12.
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MetalVbeltCVT)是一种新型的机械摩擦式无级变速器,具有承载能力强、效率高、平稳性好、环保节能等优良的传动特性,它特别适用于需要传递中大功率而又需无级调速的场合·主要以其在轿车中的应用介绍了它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基本结构,传动原理,性能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液压机械无级变速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对国内外对液压机械无级变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的分析,指出了研究液压机械无级变速系统存在的关键问题,为国内液压机械无级变速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4.
液压机械差速转向机构是结合了液压传动无级调速和机械传动高效率等优点的一种新型履带车辆转向机构。本文根据履带车辆的转向特点,对液压机械差速转向操纵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建立转向操纵系统运动模型和仿真模型,仿真分析其动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转向操纵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能满足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行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新型混合式液压机械复合变速器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行星排液压机械复合变速器存在变速范围有限,抗负载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式液压机械复合变速器(HMCVT),建立了混合式液压机械复合变速器特性的统一关系式.利用AMESim软件对混合式液压机械变速器进行了仿真.对样机进行了试验,得出了混合式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工作特性曲线,并与输出耦合式复合变速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混合式液压机械复合变速器的实际调速特性曲线和理论值一致,液压机械复合变速器具有无级调速功能;混合式液压机械复合变速器速度线性度更好,更容易调节;混合式复合变速器的液压功率分流比在0到1.0之间,不存在功率循环,机械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以UG软件作为设计平台,开发设计了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虚拟样机模型,对虚拟装配技术在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对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中几个关键零部件进行实体建模的基础上,完成了变速器系统的虚拟装配.通过对各装配体模型的干涉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虚拟装配为变速器设计的正确性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化的冶金生产中,广泛地采用液压传动,是因为它有一系列的优点,如液压操纵力小,在工作过程中能够进行较大范围的无级调速,在往复和旋转运动中,可经常快速而无冲击的变速及换向,容易获得各种复杂的动作,使机械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液压传动与电气或气动相配合,可创造出各方面性能都好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的传动或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8.
从汽车诞生时起,汽车变速器在汽车传动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文章阐述了汽车变速器的发展历程,由起初的手动变速器经过自动变速器、无级变速器、发展至无限变速式机械无级变速器。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国内外液压冲击机械工作参数调节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行程无级调节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行程无级调节装置,并对该装置进行了数字仿真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微机控制的无级调节工作参数的液压冲击机构,论述了其设计原理、结构特点、技术性能和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0.
液压机械差速转向机构是履带车辆的一种新型双流传动机构,能实现履带车辆无级转向。基于液压机械差速转向机构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双流传动履带车辆方向盘操纵系统方案。根据方向盘转角和液压先导阀杆摆角的变化关系,推导出了凸轮曲线的解析表达式。介绍了液压元件的结构及工作过程,仿真分析了方向盘操纵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及跟随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方向盘操纵系统能满足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行驶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