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1 毫秒
1.
采用水相法制备了巯基乙胺包裹的CdTe量子点,用湿化学刻蚀法制得了SiC量子点,并对CdTe和SiC量子点的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激发波长的增加,因量子限制效应,SiC量子点荧光的最大发射峰出现红移;CdTe量子点的发射谱和SiC量子点的吸收谱有较大的重叠,且带边发射有较大的能量分离;CdTe量子点和SiC量子点之间存在福斯特共振能量转移.同时,CdTe和SiC混合液蒸干后的荧光光谱显示,供体SiC的荧光减弱,而受体CdTe的荧光增强;相同大小的CdTe、SiC及CdTe和SiC混合物的液滴在空气中自然蒸发时,液滴的颜色在紫外灯照射下发生了变化,这是由于蒸发过程中,液滴体积减小,导致液滴中量子点间的距离减小,有利于CdTe量子点和SiC量子点间发生福斯特共振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2.
分别合成了表面带正电荷和表面带负电荷且粒径相同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以及表面带有负电荷的金纳米粒子(AuNPs),考察了AuNPs对表面带不同种类电荷的CdTe量子点荧光的猝灭作用.结果表明:AuNPs对表面带正电荷CdTe量子点荧光具有更强的荧光猝灭能力,在pH=5~9时,AuNPs对表面带正电荷Cd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率为0.640~0.846,对表面带负电荷Cd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率为0.534~0.690.静电吸引可以增强AuNPs与CdTe量子点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荧光性CdTe量子点自组装膜的合成及对Cu~(2+)的界面传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直接在水相中合成CdTe量子点,同时以石英片为基底,制备荧光性CdTe量子点自组装膜(SAMs),并建立一种新的传感分析方法.通过合成条件的优化,得到荧光峰形对称、半峰宽窄、强度高的CdTe量子点;巯基乙酸(TGA)稳定的CdTe量子点回流2~4 h,可得到最好的荧光性能;由光漂白实验得出,TGA稳定的CdTe量子点的稳定性很好.实验结果表明,Quartz/APES/CdTe量子点自组装膜的荧光强度随着Cu2+浓度增大而增强,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99 97,检测限为1.33 nmol·L-1,可实现对痕量Cu2+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选用巯基乙酸、巯基丙酸,以及两者一定比例的混合物作为稳定剂,分别在水相中合成表面带负电荷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并对其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以巯基乙酸和巯基丙酸混合物(摩尔比为1∶4)作稳定剂合成的CdTe量子点,比单独采用巯基乙酸或巯基丙酸作稳定剂制备的CdTe量子点具有粒径可控、尺寸均一,更易获得长波长的量子点,而且有相对较窄的荧光半峰宽和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  相似文献   

5.
以巯基琥珀酸作为稳定剂,合成CdTe量子点.通过荧光发射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对其荧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505 nm左右出现明显的特征吸收峰,在551 nm处出现一个很强的发射峰.实验又以毕赤酵母为指示生物,考察了毕赤酵母与CdTe量子点共培养后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CdTe量子点须控制在一定浓度(5.1μmol/L)范围内,对毕赤酵母的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了尺寸均匀的CdTe量子点(QDs).考查了磷酸盐(PBS)缓冲体系中量子点与牛血红蛋白(Bovine Hemoglobin,BHb)之间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与BHb有较强的作用.BHb能使修饰后的CdTe量子点发生荧光淬灭现象,并且BHb的浓度以及酸度对荧光淬灭均有影响,并探讨了导致荧光淬灭的原因以及量子点与血红蛋白相互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了尺寸均匀的CdTe量子点(QDs).考查了磷酸盐(PBS)缓冲体系中量子点与牛血红蛋白(Bovine Hemoglobin,BHb)之间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与BHb有较强的作用.BHb能使修饰后的CdTe量子点发生荧光淬灭现象,并且BHb的浓度以及酸度对荧光淬灭均有影响,并探讨了导致荧光淬灭的原因以及量子点与血红蛋白相互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以谷胱甘肽为稳定剂水相合成了CdTe量子点,研究了恶霉灵对量子点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恶霉灵可使Cd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且猝灭的强度与恶霉灵的浓度呈正比.在最佳条件下,恶霉灵浓度在2.0×10-7mol/L~8.0×10-6mol/L范围内与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将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法用于土壤中恶霉灵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这为恶霉灵的测定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微波样品处理器中, 合成了量子产率为65%的CdTe量子点, 发射波长为510~670 nm. 该方法合成的量子点半峰宽较窄, 发光强度较高. 为了提高光稳定性, 在制备的CdTe量子点表面包覆了硅层, 得到尺寸分布较均匀的纳米粒子, 并对其进行毒性检验.  相似文献   

10.
CdTe量子点荧光量子产率及生物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相中直接合成CdTe量子点,实现半导体纳米晶体的水溶性.利用巯基乙酸包覆的CdTe量子点外端的羧基与牛血清白蛋白的氨基,通过偶联剂的作用形成酰胺键,从而达到标记蛋白质的作用.利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标记前后体系的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的变化以及荧光量子产率,通过透析膜对标记后的牛血清白蛋白进行纯化,进一步用琼脂糖电泳证明牛血清白蛋白与CdTe量子点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利用纳米材料CdTe量子点作为增敏剂, 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实验表明CdTe量子点增强了阿霉素对于MCF 7/ADM的毒性, 而对非耐药的MCF 7无增敏作用. 然后利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发现CdTe量子点提高了MCF 7/ADM细胞的自噬水平, 且这种自噬水平的上调与化学增敏效应是相关的, 以上结果提示CdTe量子点通过诱导MCF 7/ADM细胞发生自噬, 增强耐药性细胞对DOX毒性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水相中合成CdTe半导体量子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修饰剂在水相中合成了CdTe半导体量子点(Quantum Dots,QDs).通过紫外吸收光谱(UV-VIS)、荧光发射光谱(PL)、Zeta电位等方法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选用同一修饰剂,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峰随反应时间的延长有明显红移,即粒径在不断长大;选用不同的修饰剂,反应相同的时间,可以得到不同粒径的量子点;合成CdTe量子点的发射谱的平均半峰宽约为50 nm,单分散性很好;以巯基乙酸为修饰剂,反应时间为240 min时,是水相合成CdTe量子点的最佳条件;量子点水溶液的Zeta电位受修饰剂和pH值的影响;水溶性的、带有官能团的量子点适合于进一步的生物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甲醛对量子点的猝灭作用: 由Stern-Volmer方程可得甲醛与CdTe量子点反应的荧光猝灭速率常数Kq=5.67×1011  L/(mol·s), 结合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可知该过程为动态猝灭过程. 基于量子点荧光强度的降低与甲醛浓度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将CdTe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检测甲醛浓度, 并将该方法与分光光度法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对甲醛浓度的检测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巯基乙酸(TGA)和三聚磷酸钠(STPP)为稳定剂,在水相条件下制备CdTe量子点和ZnO@CdS量子点.基于DNA双链增强自组装膜能量转移的原理,以ZnO@CdS量子点为能量供体,CdTe量子点为能量受体,构筑Quartz/PDDA/CdTe/PDDA/T1-DNA/PDDA/ZnO@CdS SAMs自组装膜,并实现对DNA的界面比率传感.随着匹配DNA(P1-DNA)的加入,ZnO@CdS量子点的荧光强度FD减小,相对荧光强度FA/FD和P1-DNA浓度的负对数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8.686×10-9~6.080×10-8 mol·L-1,检测限为0.707nmol·L-1.  相似文献   

15.
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对聚合酶链反应特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巯基乙酸(TGA)修饰的量子点,X衍射分析证实CdTe相的存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量子点的直径为3 nm,Zeta电位表征表明量子点表面带有负电荷.把TGA修饰的CdTe量子点加入到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应液中,使用brcaal基因载体作为PCR反应的模板,进行两轮PCR反应.最终的PCR产物通过ω=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0~1.33 g/L范围内,随着量子点的量逐渐增加,非特异性的扩增条带逐渐消失,荧光(PL)光谱表明PCR反应后的量子点荧光强度降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证实PCR反应前后Cd元素和Te元素的能谱峰并没有出现化学位移,吸收光谱(UV-vis)表明了PCR反应之后的吸收强度增强.因此,TGA修饰的CdTe量子点置于PCR反应液之中,能提高PCR的特异性,可以应用于超灵敏DNA检测、光电生物传感器.  相似文献   

16.
氨系水溶性CdTe量子点的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密闭容器的水相中以过量的NaBH4保护合成的碲源与以巯基丙酸为稳定剂的镉溶液合成CdTe量子点,无需氮气保护,简化了合成工艺。合成的样品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形貌进行表征。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研究其光谱特征。考察了17mmol前驱浓度下的CdTe在不同条件获得的量子点的发光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碱介中控制不同的反应时间可获得发射绿光到红光区间的荧光波长可调的CdTe量子点,荧光光谱半峰宽约37~60 nm、峰形对称。量子点储藏半年后外量子效率仍达16.45%,发光效率高。通过实验建立量子点的OA和OR生长模型,探讨和分析了CdTe量子点的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17.
利用偶联剂EDC将具有跨膜转导功能的多肽Tat与水溶性CdTe量子点进行偶联,并用超滤膜反复超滤纯化,然后比较偶联产物和游离量子点进入PLC细胞的量.对接有多肽的量子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荧光发射光谱发生了红移.与游离的量子点相比,修饰后的量子点具有更高的细胞膜穿透性,更容易穿过细胞膜进入PLC细胞内部.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高纯度的聚乳酸,以十二胺为相转移剂,将一锅法合成的巯基CdTe量子点转移到三氯甲烷中,采用共聚的方法,合成了CdTe/聚乳酸(CdTe/PLA)纳米掺杂杂化材料及荧光膜的制备.通过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荧光(PL)等表征方法考察合成的CdTe量子点的光学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EM)、XRD及拉伸试验机系统研究了改性后的荧光膜的力学性能和纳米材料在聚乳酸膜中的分散情况.结果表明:CdTe量子点在聚乳酸中分散程度很好,并且保留了PLA膜的力学性能,所制备的复合膜具有优越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溶液中使 Cd2+与NaTeH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上原位生长CdTe量子点(QDs),并与生物分子牛血清蛋白(BSA)偶联.通过电镜、荧光、紫外、傅立叶红外等技术,对量子点-碳纳米管异质结(CdTe-MWCNTs)及异质结-牛血清蛋白复合物(CdTe-MWCNTs-BSA)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活化的碳纳米管有微弱荧光,CdTe-MWCNTs异质结及CdTe-MWCNTs-BSA复合物均具有荧光性质,在碳纳米管壁上的CdTe量子点直径大约5 nm,它们具有不同的红外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以氯化镉和亚碲酸钠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采用水相合成法制备巯基乙酸(TGA)稳定CdTe量子点(QDS).研究反应时间、碲和镉的物质的量及巯基乙酸和镉的物质的量之比等实验条件对CdTe量子点发光性能的影响;并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分析技术对其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量子点为立方晶型,颗粒粒度分布均匀;反应时间及反应物的相对用量对量子点的发光性能有明显影响;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量子点的吸收与荧光光谱都向长波方向移动,在8h内可获得发绿色到红色荧光的量子点;量子点的发光强度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减弱,最高荧光量子产率为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