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阐述了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进展情况。利用中药补肾、填精、益气化痰、活血祛瘀.能够改善血管性痴呆的症状;中医汤剂、针灸、成药提供了多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底细胞α -微管蛋白能否作为判断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认知功能的一项外周生物学指标 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和正常老年人皮肤基底细胞α -微管蛋白进行检测 ,用图象分析仪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结果 :正常老年组的积分光密度 (IOD) =139.70 ,平均光密度 (AOD) =1.0 0 ,显著高于血管性痴呆组 (VD组 )的IOD =12 0 .55和AOD =0 85,P值均 <0 .0 1 结论 :本研究提示血管性疾呆患者基底细胞α -微管蛋白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有可能成为判断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认知功能损害的一项外周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拟人类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方法:(1)采用改良的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建立VD样学习记忆障碍的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VD模型组、假造模实验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2)采用水迷宫行为学试验,观测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结果:VD模型大鼠发生了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与两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本研究制成的VD样学习记忆障碍的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仿真脑性痴呆的特点.(2)水迷宫试验能较真实地反映动物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不同程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关系.方法将100例有记忆力下降主诉且合并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分为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Va MCI)组、血管性痴呆(VD)组,并将60例同期入院、否认记忆力下降但合并有脑血管疾病或危险因素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p感染率、血脂水平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统计分析其表达差异.结果 VD组及Va MCI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及Va MCI组患者Hp阳性率和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VD组与Va MCI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VCI密切相关,Hp感染及其导致的炎症反应与不同程度的血管性认知障碍相关,机体系统性炎症反应及血脂紊乱可能是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杏花雨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大鼠海马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反复缺血再灌注+硝普钠方法复制出血管性痴呆(VD)动物模型,并观察银杏黄酮注射制剂杏花雨对VD大鼠的保护作用,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其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观察其海马Bcl-2,Bax蛋白表达.研究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Bcl-2,Bax蛋白表达增加(P<0.01),Bcl-2/Bax(阳性细胞数比值)显著降低,经杏花雨a,b及金纳多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VD大鼠认知能力显著改善(P<0.01),海马CA1区Bcl-2阳性细胞数均有提高(P<0.05),杏花雨b组有明显提高(P<0.01);大鼠海马CA1区Bax阳性细胞数降低,尤其以杏花雨b组降低明显(P<0.01),Bax/Bcl-2也较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明显提高(P<0.05).结果表明杏花雨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认知能力,推测与Bcl-2,Bax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郑强霞  郑魁山 《甘肃科技》2006,22(5):190-191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脑组中NO含量,NOS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e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组、拈转针刺组、温通针法组。治疗后用比色法检测NO含量,NOS活性。结果:除正常对照组外,温通针法组大鼠脑组中NO含量,NOS活性较其它组显著降低(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温通针法能显著降低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大脑皮层组织的NOS活性,使NO生成和释放减少,保护神经元的完整性,可能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温秀华 《科技信息》2011,(29):I0406-I0406
目的:研究石杉碱甲联合脑复康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方法:将4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石杉碱甲和脑复康联合治疗,对照组予脑复康治疗。用药8周后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石杉碱甲联合脑复康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对65例老年期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心理、MRI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以56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总结各种痴呆的特点和诊断方法.结果65例老年期痴呆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AD)35例(53.85%),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19例(29.23%),混合性痴呆(mixed dernentia,MD)7例(10.92%),全身性疾病导致老年性痴呆4例(6.15%).四种痴呆均存在记忆障碍,卒中病史在AD组中无,在VD组和MD组中分别为16例(84.21%)和3例(42.86%);MRI显示患者有脑梗死灶、脑萎缩和脑白质疏松.结论老年期痴呆以AD最为多见,VD次之.不同痴呆各有不同的临床特点:AD起病慢,无神经系统局灶征,影像变化以脑萎缩为主;VD多有脑血管病史,起病急,有神经局灶征,影像变化以脑梗死为主;MD多兼有AD和VD的特点,脑血管病史不甚明确,影像学上既有脑萎缩又有散在的腔隙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肉豆蔻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形态变化的影响。运用神经行为学方法,检测对空间学习和记忆变化的影响。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肉豆蔻提取物,对海马区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及对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对照组的学习和记忆功能比其他组有明显优势,治疗组比模型组进步明显;其次,海马区锥体细胞对照组正常,模型组出现神经元变性征象,肉豆蔻提取物处理组神经元形态明显得到了恢复和改善;再次,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模型组的大脑皮质和海马区域可见大量棕黄色的颗料,肉豆蔻提取物处理组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由此可见,肉豆蔻提取物不仅能有效地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及损害,具有增强学习和记忆力的功效,还对神经有保护、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研究血管性痴呆与颈动脉血管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VD组34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全部对象均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比较各项观察指标。结果:VD组双侧颈总动脉及双侧颈内动脉的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值均数比正常对照组要大,且VD组左颈总动脉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值以及左颈内动脉阻力指数(RI)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组双侧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均数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的血运情况可能与VD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都可喜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对32例治疗组及30例对照组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MMSE量表治疗前治疗后积分差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都可喜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都可喜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都可喜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对32例治疗组及30例对照组进行检验研究.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MMSE量表治疗前治疗后积分差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都可喜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都可喜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对32例治疗组及30例对照组进行检验研究.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MMSE量表治疗前治疗后积分差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都可喜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初次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现血管性痴呆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初次脑梗死患者426例,根据发病3个月后的认知情况分为血管性痴呆组146例,对照组280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CT或MRI、颈动脉彩超、心动图检查结果,合并慢性病情况,出院后进行3个月的随访,记录后续治疗措施.结果血管性痴呆组患者年龄、吸烟率、饮酒率、梗死面积、脑白质变性率、脑萎缩率、心肌缺血率、Hcy水平、高血压率、糖尿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文化程度、出院后康复治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60岁)、较大梗死面积(5.67 cm2)、合并脑白质变性、合并脑萎缩、高Hcy水平(18.08μmol/L)、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是脑梗死后出现血管性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较高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出院后给予康复治疗是脑梗死后出现血管性痴呆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初次脑梗死患者中高龄、高Hcy水平、梗死灶面积大、合并脑白质病变、脑萎缩、高血压和糖尿病会增加血管性痴呆的发生风险;高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上)和康复治疗可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介绍血管性痴呆的定义及多种类型下的病因.阐述了由皮质下缺血性小血管病变引起的发病机制及由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或大面积脑梗死引起的病理改变、血管性痴呆继发的神经症状及精神症状、CT与MRI检查.总结了我国的血管性痴呆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尼莫地平(Nimodipine)是双氢吡啶类的第二代新药。该药系钙通道阻滞剂,是作用较强的脑血管扩张剂,且有改善记忆功能及神经精神药理活化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本文用尼莫地平胶囊(海南普利制药有限公司)治疗血管性痴呆(UaD)26例,现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血浆β-微管蛋白与淀粉样蛋白前体(APP)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是否可以为临床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提供生物学方面的帮助.方法: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11例AD、11例VD和8个正常老年人血浆β-微管蛋白和APP的水平.结果:(1)血浆APP含量AD患者(84.36±41.34)的高于VD患者(56.34±18.68)和正常人(43.25±27.67), P<0.05;(2)血浆中β-微管蛋白含量AD患者(105.91±41.25)高于VD患者(64.36±28.27)和正常人(52.25±11.11), P<0.05;(3)VD患者和正常人之间APP和β-微管蛋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中APP和β-微管蛋白含量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51(P<0.05).结论:AD患者血浆APP和β-微管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和VD患者,对AD患者血浆APP和β-微管蛋白含量的测定对AD的诊断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近似熵的认知能力对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青年组、血管性痴呆(VD))组以及与VD同一年龄段的正常老年组作为被试人群,其中VD组又依据简易智能量表的测试结果细分为轻度和重度VD组.采用视觉通道诱发的oddball实验模式,并对事件相关电位(ERP)信号进行近似熵分析.通过对不同被试组的近似熵对比发现,重度VD患者近似熵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没有显著变化,而其余被试组随着刺激任务的开始,近似熵下降,随着任务的结束,近似熵升高.其次,轻度VD组的近似熵值明显高于老年组和青年组,尤其是在任务反应阶段其差异程度更为显著.ERP的近似熵分析较为清晰地展现出具有不同程度认知能力的被试者在执行认知任务过程中脑活动的变化,有效地反映了其大脑认知加工的过程和能力的大小.因此,近似熵为VD的早期诊断及程度分级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五味子酚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五味子酚药物组(30、100 mg/kg,ip)。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给药2周后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五味子酚能明显缩短痴呆小鼠找到平台的潜伏期和游泳路程。结论:五味子酚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血管性痴呆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奥拉西坦和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临床控制,10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15例临床控制,12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0%。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运用奥拉西坦和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不仅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还能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