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今世界国际贸易关系广泛存在,在不完全竞争的国际市场中充满了国家之间贸易政策的关税战略互动.本文建立了非对称的四方两阶段嵌套博弈模型,讨论了国际贸易中的政府关税设定.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对任意贸易国而言,开展国际贸易都优于闭关锁国;且存在一个最优关税优于无关税的自由贸易,但这将会损害他国利益.在具有关税壁垒的非对称的两国单一产品贸易模型中,自由贸易在通常情况下并非各国的理性选择,博弈中两国的纳什均衡解是双方均采用最优关税政策,形成囚徒困境,这解释了现实中贸易保护政策盛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采用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中国出口到RCEP国家的HS6分位码产品数据,匹配美国加征关税清单,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关税冲击对中国出口RCEP目的国贸易额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导致了中国出口RCEP国家的贸易额上升,即发生了贸易偏转效应;美国加征关税主要通过促进中国出口RCEP国家广延边际提升,从而促进整体贸易额上升;贸易偏转效应在距离更近的目的地、东盟国家、集中度低的产品、技术复杂度高的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上起到更大作用。总体来看,中美贸易摩擦使得中国对外贸易逐步倾斜向RCEP等新兴市场,孕育着出口新“机”。  相似文献   

3.
各国出于保护国内企业和遵循国际公约对生产原料贸易的限制,会对涉及这些领域的商品征收进出口关税.对于这种贸易壁垒,税收决策者要以平等互利的双边贸易原则制定使两国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关税.通过对上游企业只向国内市场销售原料而下游企业可以向双方市场出售成品的模型的研究,判断两国政府应如何对进口商品征税,求出了古诺-纳什均衡下的最...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和严峻挑战,欧美发达国家提出了对高耗能进口产品特别征收碳关税,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承担更多的责任.在提出碳关税概念基础上定性分析了碳关税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的不同影响;运用静态博弈分析方法研究了碳关税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并得出了3个纳什均衡.此外,通过贸易条件指数揭示了我国机械制造业贸易现状.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和严峻挑战,欧美发达国家提出了对高耗能进口产品特别征收碳关税,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承担更多的责任。在提出碳关税概念基础上定性分析了碳关税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的不同影响;运用静态博弈分析方法研究了碳关税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并得出了3个纳什均衡。此外,通过贸易条件指数揭示了我国机械制造业贸易现状。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算2000—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互补性以及贸易强度来分析贸易潜力,同时借助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估计贸易效率,并采用一步法分析贸易非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地区存在巨大贸易潜力;其次,由于存在较大贸易阻力,中国与"一带一路"地区贸易出口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但阻力在不断减小;通过签订自贸协议、降低关税水平、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等均能有效提高贸易效率,释放贸易潜力。  相似文献   

7.
利用各大网站的普查数据,在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关税这一变量,从而探究关税对一带一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采用最新数据,通过建立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关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流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再以此为基础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税对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以及关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税的增加收取对增强区域间贸易有负向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海霞 《科技信息》2010,(25):I0415-I0415,I0333
2004年5月,欧盟进行了第五次东扩,此次东扩所接纳的新成员国此前多为转型国家,这些国家经济相对落后,生产率较之欧盟比较低。东扩之后,由于欧盟内部取消关税,因此,极易造成区域内贸易创造效应和对区域外国家的贸易转移效应。本文分析了欧盟东扩后的成员国内部的贸易创造效应和欧盟与中国的贸易转移效应,认为欧盟东扩不会因为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从根本上改变中欧贸易的发展趋势,在分析基础上,本文并给出了我国应当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晔 《科技与经济》2020,33(2):106-110
基于2001—2017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影响双边贸易流量的核心因素,并引入贸易非效率模型进一步探究贸易非效率因素,找出贸易阻力。研究表明,经济规模是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的促进因素,人口规模和地理距离对双边贸易的抑制作用明显;贸易非效率因素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干扰大,关税、区域贸易协定和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是贸易非效率的主要构成因素,影响了贸易潜力的发挥。据此,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推进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关税、配额、许可证等传统的贸易壁垒逐步弱化,而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主的贸易保护主义急剧抬头,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地区)凭借在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的优势.设置了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市场准人设置极为严格的条件。据统计,当今世界贸易壁垒的80%来自于技术性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1.
两国产业保护非合作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产业保护的研究背景基础上 ,建立了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 ,用博弈论方法研究两国与两国产业在谈判贸易保护政策中的均衡 .然后 ,分析了关税、补贴手段对产业内销量和出口量 ,以及对市场价格和市场需求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文中假设条件下 ,产业的内销量与他国的关税无关 ,产业的出口量与本国的关税也无关 .只有当满足某一特殊条件时 ,本国关税才使本国市场需求扩大 .  相似文献   

12.
资费套餐体系是电信运营商核心竞争力之一,首先分析移动运营商现行资费套餐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分析方法,通过对移动经营分析系统中真实的客户通信数据的挖掘,建立客户消费需求细分模型,最后结合资费设计原则和移动运营策略,研究分析提出了一整套全新的移动资费体系,提高了客户满意度、移动运营商的竞争力和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家对最终产品课以较高税率而对初级产品,半成品课以较低税率甚至完全免税这种关税结构重在提高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铁路运价形成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主张对国家为实现特定社会经济目标的公益性货物运输实行政府定价 ;对铁路运输依赖性较强的经营性大宗货物运输实行政府指导价 ;对运输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且产品价格已经放开的货物运输实行市场定价 .首次提出综合评价调价机制的概念 .以发展论和阶段论相结合的观点 ,提出从前期的“混合型”运价模式过渡到“网运分离”后最终的运价市场化 .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首次综合运用了计量经济学、系统仿真和系统动力学等方法对电信业务资费模型及其决策支持系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可供实用的电信业务资费决策的需求价格模型.此系统已经实际数据验证.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关税的特点及关税的主要种类,介绍了非关税措施的特点及非关税的主要种类。  相似文献   

17.
以受到中美贸易战影响的某个处于跨国供应链中的美国企业为研究对象,为了降低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商品增加关税这一举措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该企业对增税之前全部由中国供应商制造的产品订单进行决策,决策内容包括增税后是否将中国订单转移至其他国家以及产品在美国销售时的零售价,基于每一种订单分配方案建立利润模型并进行求解计算,得出最优方案。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关税后处于跨国供应链中的中国与美国企业均受到了负面影响。另外,对若干影响决策结果的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基于分析结果给出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介绍了管理对象定义指南(GDMO)的主要特点,然后从语义分析的角度讨论了GDMO的语义,从而实现从GDMO到面向对象语言的自动转换。  相似文献   

19.
以几种建材为例,介绍了入世后关税降低对建材行业的影响,提出了为提高建材行业入世后的整体竞争能力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