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六朝文人的群体自觉与文学社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士大夫阶层群体自觉的历程上,第一次给文学艺术带来一代新风的是曹魏时期的邺下文人集团。沿着建安文人开辟的文学自觉道路,两晋南朝相继出现了为数众多的文人社团和文学流派。相对而言,其政治热情和社会参与意识明显不如建安、正始时期强烈,但煽扬一代诗风、呼唤新的文学观念,我国文学理论批评第一次从纯艺术的角度考察文艺的自身规律,使中古文坛异彩纷呈,进入了“文学自觉”的时代。综合研究这一时期文人群体的创作实践,可以得出结论;(1)知识阶层的精神风貌及其变化,往往是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发展演变的为直接的动因,(2)文学社团和文学流派能否提出具有开创性,时代性的文学主张,进行较为成功的文学批语,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能否相互吸收,相互尊重,完全发挥艺术个性;(3)官方意识形态乃至政治权威能否在文学领域发挥良好的作用,取决于它能否越超政治关系,与文人阶层建立起情感基础,以艺术上的“知音”团结他们,充分照顾他们的精神个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极其紧密,一方面,外部的政治环境对文人的心态和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统治者对文学的爱好和鼓励,采取的激励文学创作和提高文学地位的政策都有助于促进文学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而政治斗争中对文人的诛杀和打压则会扭曲文人的心态并使文学发展畸形。另一方面,文人对现实生活具有能动的反映,他们具有独立的精神,不屈的意志,能够不畏强权,发表自己对时局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卢思道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末期,其思想及文学观念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儒释道三教的结合、南北朝不同的文学思想观念、文人集团的出现及唱和、批评活动等因素对卢思道文学创作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文学年代学角度看,建安十三年、建安十七年均是建安文学发展和转变的重要年份,文人心态、文学创作的题材内容和风格前后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建安十三年文人齐集邺城,建安文学开始进入创作繁荣期,建安十七年阮瑀之死对建安文人的心灵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建安文人的心态由乐转悲;表现在文学题材上便是大量以寡妇为描写对象的哀悼之作的产生,由此拓展了建安文学的创作题材;文学风格上则是哀感之心大于雄深之气,伤生之意多于哀世之情,使建安文学展现出多元化的风格倾向,在建安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网络技术对文学活动的影响具有二重性。网络为文学创作、文学传播、文学接受、文学交流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网络也为文学活动设置了新的障碍,文学也受到了更加有力的监控,网络中的文学自由具有乌托邦性质。网络与文学自由的关系实质指向的是人的自由,人类只有以人文主义情怀经营技术,才能获得文学与自身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回顾《新青年》同人与复古派进行的激烈论战,我们发现中国文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文学的外部、内部请问题都被提上了论争的议程。随着论争的展开和深人,中国新文学的理论观念得到了全方位的建构与确认。这场论争的价值是不言自明的。发生在30年代的那场左翼激进派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战,虽然表面上仍然轰轰烈烈、咄咄逼人,但在文学的大旗之下却是文学本身问题的回避与政治参预热情的膨胀。作为社会政治进步在意识形态中的表现,这场论争的价值自不待言,但作为文学历史发展之环节,其价值却是令人怀疑的。这就需要对论战中的人的观…  相似文献   

7.
活跃于元代冀中南地区的静修文人集团,成就突出,影响深远.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前提,以人文地理学为视阈,从宏观角度对静修文人集团存在时间与活动地域进行界定,考察、分析静修文人集团主要成员、发展阶段,考述其集部著述及其版本源流,以期有裨益于静修文人集团文学与文献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学的存在方式是指文学赖以存在的整体结构。通过对文学创作活动(事件)、文学接受活动(事件)的现象学描述,建构了文学的存在方式———文学存在的四维整体结构和文学存在之主体间的交流结构,后两者共同组建着文学的存在整体。  相似文献   

9.
历代广西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文化交流语境下旅桂文人的文学创作影响和推动,旅桂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山水文学的兴起和兴盛,历代旅桂文人的创作几乎都离不开山水文学,借助桂林山水美景构成其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山水文学创作模式,不仅更好宣传和传播桂林山水的自然美与人文美,留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千古传颂的佳句,而且奠定了旅桂文人创作在广西文学及其中国山水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以其丰富的文化蕴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女性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出现了许多女性文学的研究成果。其中,乔以钢教授作为获得过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组委会嘉奖的优秀女性文学研究者,以《中国女性的文学世界》、《低吟高歌——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论》、《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中国女性与文学——乔以钢自选集》等众多著作,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2.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文学发展的动力之一在于创新。在接受美学诞生之前,学者们往往从作家的角度讨论文学创新问题。本文用接受美学的理论探讨文学创新的问题。笔者将文学创新的标准与读者接受相结合,就创新的三个方式与期待视野的方法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读者期待视野的提高是作家作品创新的主要依据,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应该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才能做到创新。  相似文献   

15.
电荷守恒定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麦克斯韦方程推导电荷守恒定律,并研讨与电荷守恒定律有关的物理问题:恒定电场、基尔霍夫定律等。  相似文献   

16.
基于“前沿分支”的观点研究了圈幂补图的树宽,首先确定了它的树宽下界,又给出了达到此下界的标号,从而得到了它的树宽表达式。  相似文献   

17.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对于给定的互素的整数 p和 q,以 T(e,n)表示方程 xe≡ 1 (mod pq)的解的个数 ,当整数 e在某个集合上变化时 ,给出了 1|A|∑e∈ Alog T(e,n)的上界估计 .  相似文献   

19.
YBCO掺杂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YBCO掺杂的基础知识,总结了YBCO各个位置采用典型元素掺杂而导致的超导电性和结构的变化,阐述了掺杂对YBCO的重要影响,并简介了当前YBCO掺杂效应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法学本科教育应当引入研究性理念,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博专并重的高素质人才。研究性理念要求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应当正确认识法学本科教学中研究和实践的关系,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性理念指导下法学本科教育模式的创新应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