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南水北调工程某渠坡在仅考虑重力荷载作用下进行了三维有限元稳定性计算,讨论了衬砌、抗滑桩等抗滑措施对渠坡的增稳效果,对渠坡稳定计算中抗滑结构与土体之间有无接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衬砌明显提高了渠坡的抗滑稳定性,而抗滑桩的增稳效果不明显,原因在于抗滑桩并没有阻断塑性贯通区;抗滑结构与土体土之间考虑接触后,渠坡稳定安全系数明显降低,塑性贯通区表现出明显的变化,接触分析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抗滑结构和周围土体之间的接触效应.  相似文献   

2.
三峡左厂3号坝段坝基深层抗滑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左厂3号坝段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深层抗滑稳定问题。根据结构面和断层的实际产状建立了包含41条长大结构面及5条断层的三峡大坝左厂3号坝段和4号坝段联合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中的结构面采用Goodman节理单元。采用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研究了左厂4号坝段对3号坝段深层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折减系数时大坝的塑性区分布规律,给出了基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大坝安全系数评价方法。结果表明,3号坝段对3号坝段安全系数为3.5,4号坝段对3号坝段安全系数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忙作用,但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工程坝址区最为关键的坝基深层抗滑稳定、永久船闸高坡稳定、地下电站主厂房围岩块体稳定、断裂构造等几个工程地质问题研究过程、方法、工作内容及基本结论,并结合工程施工、监测及运行有关情况对各专题进行全面总结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拱坝抗滑稳定可靠度分析是大坝安全评价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结果直接关系到大坝正常运行与安全,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已有的研究多采用概率可靠度方法进行分析,然而实际拱坝工程统计信息较少,难以获得各参数变量的精确概率分布;另外,目前缺乏考虑坝基岩体流固耦合作用的拱坝抗滑稳定可靠度研究.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凸模型理论,提出了考虑流固耦合作用下的拱坝三维抗滑稳定非概率可靠度分析方法,并通过建立拱坝三维工程地质统一模型,分别采用超载法与强度折减法,对流固耦合作用下拱坝抗滑稳定非概率可靠度进行探究.实际工程应用表明:本研究能够在缺乏足够统计信息的情况下对拱坝抗滑稳定可靠度进行分析,同时,未考虑流固耦合作用将高估拱坝的抗滑稳定可靠度,对工程安全不利.  相似文献   

5.
乌江银盘水电站地处盐溶地区,库坝区由灰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等软硬相闯岩体不等厚组成。存在水库区库岸的稳定,大坝深层抗滑稳定,开挖高边坡稳定等工程地质问题。本文着重对乌江银盘水电站区域地质环境与地震、水库区与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坝址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滑坡防治的应力重塑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于开挖土方引起的滑坡问题 ,文章提出应力重塑方法对坡面进行初始应力状态的重塑及恢复 ,使得边坡土体回复到原本未开挖的稳定应力状态。应用此方法 ,并与膨胀锚相配合 ,进行滑坡治理 ,可以增加坡面土体的抗滑能力。采用膨胀锚作为阻止土体抗滑的结构措施 ,可使坡面滑坡标本兼治 ,并可大大降低治理滑坡的费用  相似文献   

7.
郭松林 《科技资讯》2008,(31):57-57
要进行堤基稳定问题评价,应从查明堤基失稳原因入手,深入分析其地质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可以得出更为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因桐子壕航电工程进厂公路A段 (K3 950-K4 150)开裂坍滑所发的不良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6个方面的论述:①公路工程地质条件;②公路路基边坡稳定性评价;③公路路面裂的原因分析;④对公路选线中存在的问题;⑤对公路开裂坍滑处理的措施;⑥结论。  相似文献   

9.
深基坑土钉墙外部稳定可靠度优化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讨论了土钉墙外部稳定性的分析计算方法。将优化方法和可靠性理论有机结合,提出了分析土钉墙抗滑,抗倾和深层土体抗滑移可靠度优化分析方法,建立了优化分析数学模型,结合实例,探讨了土钉墙外部稳定三种失效模式下的可靠度指标β与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及土钉墙受力精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坝基三维深层抗滑稳定分析的极限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基于塑性力学上限解的基本理论,将边坡稳定性评价的三维极限分析方法应用于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分析中,通过将滑体离散为一系列具有倾斜界面的条柱体,并假定滑体中存在一个“中性面”,在这个面上,滑体的速度均与这个面一致,然而计算条柱体体系的协调速度场,就可以方便地求出滑体的稳定系数。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具有显著三维滑动效应的坝基深层抗滑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李家河坝址软弱夹层从空间分布、物质组成以及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数理统计.在此基础上对软弱夹层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软弱夹层是在构造作用、风化作用、地下水活动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其中卸荷及风化作用是主要形成原因,同时对坝基抗滑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对同类工程地质问题的处理措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大量的勘探及试验工作,分析了坝基第四系产出及岩性特征,论证了其承载力、变形特征、抗滑稳定等主要工程地质特征。为如何利用和处理第四系覆盖层。选择坝基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承受地震惯性力时坝体土工膜防渗结构的稳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坝体土工膜防渗结构的稳定分析必须考虑地震惯性力,本文通过分析得出考虑地震惯性力时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表达式,可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某隧道为例,应用工程地质学,地质力学的方法对隧道围岩掉块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围岩的稳定性用赤平投影进行了解析,对围岩的稳定性判断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指出隧道中的不稳定块体主要为由于不良地质界面和临空面的相互组合形成的不稳定滑塌体。构造体系的型式为岩体的结构组合型式划分提供了依据,据此就可定性的评价岩体的稳定性,除此而外,隧道岩性及其组合,地应力及构造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也是引起隧道围岩掉块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山区高桥隧比隧道段路面抗滑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影响山区高速公路高桥隧比路段的路面抗滑性能影响因素与特性,从路面摩擦产生机理、路面抗滑性能影响因素和路面抗滑性能降低后对交通安全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对高速高桥隧比路段的隧道段路面技术状况进行调查与测量,分别从路面抗滑性能连续变化趋势、不同类型隧道抗滑性能特性和隧道路段路面抗滑性能特性方面做趋势图;对比了短、中、长与特长隧道路面抗滑性能的变化趋势稳定程度。结果表明:路面磨耗、路面污染和路面潮湿三个因素是使高桥隧比路段路面抗滑性能下降的主要因素。隧道群路段较普通路段路面抗滑性能较差,隧道群中不同隧道的路面抗滑性能差异较大,隧道与隧道连接段可能存在路面抗滑性能突变的现象,不利于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6.
2008年8月滁河流域发生大洪水,滁河龚庄段堤防发生大滑坡,险些造成堤防溃破,经全力抢险保住了堤防。该文根据地质勘查成果,对龚庄段堤防渗流稳定和抗滑稳定进行了计算,分析出龚庄段发生滑坡的主要原因是地基为含水量大的淤泥质土,堤防坡脚为藕塘,缺少压重平台,在高水位侵蚀下,土体饱和,地基失稳,造成了龚庄段的严重滑坡。  相似文献   

17.
从沥青混合料的细观结构角度开展研究,能够更丰富、更准确地反映抗滑构造及其变化规律,解决当前优质抗滑石料日趋匮乏情况下,如何设计出构造丰富、使用耐久的沥青路面表层材料的突出问题.文中设计了4种断级配的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GAC-13,研发了模拟行车荷载及环境的搓揉试验评价装置,利用高精度工业CT对不同搓揉阶段试件进行扫描成像分析,提出采用抗滑构造影响区深度及衰减率等指标评价细观结构抗滑特性.结果显示,完全间断级配2.36mm粒径,GAC-13可以获得更理想的抗滑构造.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新疆叶尔羌河中游渠首工程泄洪闸闸室结构和地基进行三维有限元抗滑稳定静、动力分析,静力分析采用弹性材料进行模拟,动力分析采用模态分析并结合反应谱法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各工况下闸室结构抗滑稳定满足要求,可以直接为工程设计服务。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区域稳定性分区评价—引入灰色系统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灰色聚类理论应用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稳定性分区评价,建立了灰色系统数学模型.定量分区评价考虑了介质结构、活动断裂、地震、工程地质等因素,共7个指标,采用模型运算,将本区划分为稳定、基本稳定及次不稳定3个区和8个亚区.控制区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断裂的活动性和断块运动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厂坝联合作用下重力坝厂房坝段静动抗滑稳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金安桥重力坝厂房坝段的坝基浅深层抗滑稳定问题,分别采用传统刚体极限平衡法和强度储备系数法,对厂坝联合作用的抗滑稳定性进行研究.双斜面滑动的左滑面根据厂房坝段地质资料判定.参照规范建议的结构极限承载能力验算表达式,采用修正后的抗力和作用函数公式,建立了抗滑结构系数与右滑面倾角的关系表达式,依据优化的理论来判断右滑出面,反算结构系数,来考察厂坝联合作用的效果;同时采用强度储备系数法来评判大坝抗滑稳定安全度.结果表明,该坝段的抗滑稳定性满足要求,厂坝联合作用可有效提高坝基浅深层的抗滑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