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贞观九年,叙利亚高僧阿罗本,自西域入长安,将基督教带入中国。此后二百年间,景教在中国传播,三起三落。唐太宗下诏传教,景教一度也有过法流十道、寺满百城的繁盛。随后就是武则天圣历年间,洛阳的佛教徒闹事,景教危机,但很快复兴。玄宗登基,长安的士大夫开始诋毁景教,景教经历了又一次起落。“安史之乱”前后六十年,是景教最繁荣的时候。然后就是德宗建中年间士大夫再次攻击景教,虽然平安渡过此关,但好景已经不长。武宗会昌灭法,殃及景教,终成灭顶之灾。基督教传入中国的第一次浪潮,就这样落下了。基督教早期入华传教,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二…  相似文献   

2.
黄珊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3):72-73,76
景教自贞观二年(公元635年)传入中国,到会昌五年(公元845年)这二百一十年是景教在华传播的黄金时期,但就其传教情况而言,景教即使在其传播的全盛时期也称不上规模宏大,从而导致景教在会昌灭佛后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3.
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武宗灭佛,景教、袄教等相继迅速败亡,其原因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仅仅因为武宗一纸诏书景教即灭绝是解释不通的,宗教离不开政治,但宗教等意识形态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在中国内地灭绝是因为景教在华未能成功实现本土化,本土化失败的原因不是由于走上层路线,而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没有重视培养汉人中的骨干力量。安史之乱后,在由盛转衰中形成一种仇外、排外的社会心理,武宗灭佛时期中亚景教教士一遭驱逐,汉人信徒因骨干力量缺少遂成散沙之态。景教于是灭绝。  相似文献   

4.
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武宗灭佛,景教、祆教等相继迅速败亡,其原因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仅仅因为武宗一纸诏书景教即灭绝是解释不通的,宗教离不开政治,但宗教等意识形态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在中国内地灭绝是因为景教在华未能成功实现本土化,本土化失败的原因不是由于走上层路线,而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没有重视培养汉人中的骨干力量。安史之乱后,在由盛转衰中形成一种仇外、排外的社会心理,武宗灭佛时期中亚景教教士一遭驱逐,汉人信徒因骨干力量缺少遂成散沙之态,景教于是灭绝。  相似文献   

5.
景教自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传入长安,至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因皇帝灭佛而同遭禁绝,在华传播长达二百多年。可是,景教在被禁之后,立刻就从中原大地上销声匿迹了,直到明代景教碑出土之后,学者们才逐步挖掘出它的传播历史。是什么原因致使景教在中华历史文化中被彻底湮没了将近八百年呢?文章拟从其传教策略上寻找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6.
略论景教在中国的活动与北京的景教遗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基督教的支派之一景教在中国的传播为背景,介绍目前尚鲜为人知的景教遗址-北京房山景教崇圣院-十字寺的情况及其文物遗存,初步考察,分析了该遗址的历史价值,并通过这所中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景教寺院遗迹,透视景教在中国两度兴衰的宗教、文化原因和政治,经济,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7.
唐代景教之地域背景及名称质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景教于唐贞观九年(635年)由波斯传教士阿罗本(Olopen)传至长安。在唐代以至后代的一些历史文献中均记载阿罗本为“波斯僧”,他在长安所建的景教会堂在最初一百余年间亦被称为“波斯寺”,由他传入的教义被称为“波斯经教”。可是,明代(1625年)出土、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却称阿罗本为“大秦国大德”。碑文诠释了“景教”教名的来历,却只字未提“波斯经教”或“波斯寺”。文章就历史文献记载的差异,对景教的地域背景及名称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8.
唐代,中央政府与四周临国及域外民族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往来,一些世界性和区域性的宗教在此时传入中土,或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基督教的异端聂斯托利派于公元七世纪中叶沿着河西走廊进入中国内地,被称做景教。历史上景教在河西传播留下的史料非常少,本文凭借一部分史料对景教在河西走廊的传播情况作了以下推断。  相似文献   

9.
吴枫先生在《评〈人贞政要〉》一文1中说:“根据我们所能找到的文献材料来看,《(贞观)政要》的成书具体年代,目前不能作出肯定的回答,大约是吴兢在史馆任职时,即七0五年到七二一年之间编辑的。”吴先生持论谨慎,放所言如此。作为后学,我曾作二文考《贞观政要》的成书时间又作了肯定的回答。我认为,此书的成书在开元十年(722年),编辑时间在开元八年至十年(720至722年)之间。吴先生之所以将《贞观政要》成书时间的下限定在公元月1年(开元九年),是因为他采用了宋人王应磷开元八·九年,并参照了《四库提要》编者的话。他说…  相似文献   

10.
武德年间的储位之争中,不仅李世民建立有一定规模的文学馆,而且李建成、李元吉也建有文学馆;贞观后期李承乾和李泰的储位之争中,李泰由于太宗的宠爱而设立的文学馆,成为他扩大声誉、储备夺嫡力量的载体。唐初文学馆的建立,使太子诸王之间的竞争由政治扩展到文化层面。随着唐中期太子诸王权力的削弱,王府文学馆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1.
唐代的疆域制度是承袭隋朝旧制。隋文帝时实行州县二级制,杨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州为郡。唐朝建立后又改郡为州,仍实行隋文帝的州县二级制。太宗贞观年间,又因山川形势之便,分全国为十道。这样唐代在建置上有创新,以道管州。唐代的*博两种,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建立正州,在周边地域及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设羁鹿州治理。在今贵州地域,唐代只在乌江以北及黔东北地区设有正州,其他地区主要是羁鹰州。因此考证清楚唐代羁磨州在贵州的设置情况,对我们了解贵州建置沿革的发展是有益的。唐代关于羁麾州的建置情况,《新唐书·地理志七》…  相似文献   

12.
尚书省是唐朝最高行政机构,尚书令为尚书省最高长官,又是朝廷中品级最高的职事官。然而,在太宗贞观年间,尚书令一直阙而不置,高宗龙朔三年竟被停废。阙置尚书令是唐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变化,但史籍记载或闪烁其辞,或语焉不详,使这一问题变得扑朔迷离。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一初步探索。一、“避不敢居”的传统观点不能成立关于阙置的原因,《通典》卷20尚书省条解释说:“武德初,太宗为秦王时尝居之,其后人臣莫敢当,故自龙朔三年制废尚书令.”《新庸书·百官志》亦曰:“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后世治史者亦多引此为据。笔者几年来研读唐史,发现此说漏洞颇多,愈感这种“避不敢居”的传统解释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3.
一以今贵州遵义市为中心的黔北一带,于唐初归附后,太宗贞观九年(635年),以隋代郡的县地置为郎州,领恭水等六县,十三年,改称播州。玄宗天宝以来,南诏强盛,势力逐步东伸。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冬,南诏酋龙称帝,改国号为大礼,造兵陷播州,后虽一度为后将李所复,寻以为所陷。傅宗乾符三年(876年),太原人杨端应募将兵往讨[1],收复播州,遂世长其。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反,朝廷以重兵弹压,杨应龙反叛被杀。计杨氏自场端开基,至杨应龙反叛被采,共传29代,统治播州地区达七百余年。其间,辖地…  相似文献   

14.
明武宗评述     
在中国历史上,即便在明朝,武宗也算不上显赫的皇帝。但这个以前受冷落的人物近年来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的论者认为他是荒淫残暴的君主,有的论者认为他是追求个性解放的帝王,有些文学作品把他刻画成淫荡的兽性的大魔头。观点纷呈。笔者总觉得不应只局限于人物定性,而应更多地分析武宗为什么没有扮演他父亲孝宗的角色,光大弘治时期的事业?他的独立特行是样造成的?弘治四年(1491)9月24日,孝宗皇帝的正宫张皇后生下一男。前此三朝皇帝皆非皇后嫡出,而此子既是嫡子,又是长子,孝宗非常高兴,按“厚”字辈行取名“厚照”。希望他…  相似文献   

15.
离奇的古城     
方鱼 《青年科学》2010,(4):44-45
位于中国西北角的松潘古称松州,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代。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向唐求婚未允,率兵攻打松州,促成了后来的唐番连姻文成公主进藏,使大唐西部边关保持了近百年的稳定局面;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置松州、潘州二卫,后并为松潘卫,从此有了“松潘”之名。中国的古城不少,却没有像“大唐松州”这样离奇的。  相似文献   

16.
试论北京历史上的教堂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来看 ,每一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表现在哲学、伦理、建筑、艺术、音乐、绘画等有关的方方面面。中外宗教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容 ,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而且已经与中华民族文化交融为一体。从历史上看 ,基督教自唐朝贞观年间传入中国后 ,就揭开了在北京地区建堂传教的历史。基督教文化与北京传统文化经过长期的冲撞、吸纳与融合 ,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北京教堂文化。北京教堂文化构成了北京地区丰富多采的教堂文化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7.
1999年10月,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万方数据(集团)公司联合研制的《世界高校暨中国高校论文产出排名榜》(1989~1998年)与读者见面。该《排名榜》主要以反映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成果的美国SCI(科学引文索引)1989~1998年10年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给出了“世界高校暨中国高校论文产出排名榜”(前200名)、“1989~1998年10年间SCI收录的中国高校论文产出排名榜”以及“1989~1998年SCI收录的中国高校论文数的地区分布”等重要数据,从中既可以看出我省基础研究在全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钦差大臣林则徐视察澳门本末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士。1848年以前,中国政府一直在澳门行使主权。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来到广东后,为了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有效地开展禁烟斗争,十分关注在中西方交往中地位极其重要的澳门,并在澳门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禁烟斗争中,林则徐亲自巡阅澳门,给予鸦片贩子打击与震慑,并恩威并用,正告葡澳当局安份守法,林则徐此行受到澳门中国民众热烈欢迎,亦受到葡澳当局的礼遇。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来大陆地区中国基督教区域史已不再是边缘化的历史,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基督教区域史研究的内容也丰富多样,不仅仅局限于对基督教在各地区传播历史简单地探讨,对基督教在各地区的活动也有所研究,涉及到区域基督教教育、医疗、出版、慈善等事业。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三十年来大陆近代基督教区域史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20.
一、武则天佞臣政策的客观性贞观十一年(637),十四岁的武则天以才貌被征召入宫立为“才人”。太宗死后,她寄身于感业寺削发为尼。高宗李治即位不久,又把她召进宫来,立为“昭仪”。则天姿才双绝,“素多智计,兼涉文史”,“能屈身忍辱,奉顺上意”,因而深得高宗宠爱。永徽六年(655),高宗议废王皇后而立武昭仪为后。这一提议,意味着一场激烈的权力之争的到来,在朝臣中引起巨大反响。当时以贞观旧臣为代表,三分而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