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鲁之“三桓”之称见于《论语·季氏》,是指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公子庆,左传》称“公子庆父”,父为亲称,系于齐,已另有考证了。这是孟孙氏之族的先祖,但到公子庆之男,传称“公孙敖”,是为鲁桓公之孙,初见于鲁僖公十五年。 经载:“公孙敖帅师及诸侯之大夫,救徐。” 晋杜预注:“公孙敖,庆父之子。”  相似文献   

2.
戴帽与美容     
帽子在我国至少有5000多年历史,古时候人们把帽子作为一种装饰品。成语“冠冕堂皇”中的“冠”、“冕”都是指的帽子。据《风俗通》中记载:“黄帝始创冠冕”。上古时代,“冕”出现在“冠”之前,它是皇帝专用之物。冕冠也是诸侯及卿大夫参加祭祀典礼时戴用的最贵重的一种礼冠。据说这种冕冠夏朝就已出现,夏商两代各有专名。及至周朝,始称冕冠,省称为  相似文献   

3.
《史记》中战国四公子的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同是以善养士闻名的公子,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中君所展现的人格风貌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试从当时各国文化的传统特质来解析他们的思想性格,探寻其差异性的根源。解决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这些人物及其所包蕴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杜甫的《八哀诗》以诗的形式为王思礼、张九龄等八公作传纪,被人称为创格。这种创格的主要源头一是从曹植等人《七哀诗》到李邕《六公篇》以来的咏人组诗传统,一是以《史记》为代表的史传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5.
戏说"一"字     
万事开头难,"一"字最难写.先说帝王家,再叙众生相.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名戏诸侯,实戏江山,周天子在诸侯中的威信从此一落千丈.明朝崇祯皇帝,原是一个欲有作为的人,误中反间计,错杀兵部尚书袁崇焕,自毁长城,大概是他一生中下得最臭的一着棋.  相似文献   

6.
木版雕印是我国古代图书印刷的主要形式。唐人雕本《开元杂报》,则是中国最早的印刷报纸。该报为唐朝统治者的宫廷邸报,和清代的宫门钞相似。其内容主要是记录皇帝的言行,如皇帝某日去狩猎、某日接见大臣等日常生活及国家大事。因为它出版在唐玄宗的开元年间,所以后人就称它为《开元杂报》。这份杂报不但刻印得早,而且是中国和全世界最早  相似文献   

7.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泓之战: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大司马固谏”一句,向有二解:(一)以“固”为人名。杜预注:“大司马固,庄公之孙公孙固也。”所根据为《国语·晋语四》:“公子(晋重耳)过宋,与司马公孙固  相似文献   

8.
“第三帝国”(德语为das Dritte Reich),现特指1933至1945年德国纳粹统治时期。 德国自公元919年正式立国到纳粹统治之前,在其历史上曾有过两个帝国,即“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前一帝国从公元962年萨克森王朝鄂图一世在罗马让教皇给他加冕称为“罗马皇帝”起,至1806年哈布斯堡王朝皇帝弗里德里布二世因败于拿破仑被迫放弃“罗马皇帝”称号止。后一帝国从公元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起,至1919年帝国霍亨索伦王朝在11月革命中崩溃,德皇威廉二世逃往荷兰止。 希特勒把他所建立的法西斯统治称作“第三帝国”。《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书作者称希  相似文献   

9.
《古文观止》是一部传世很久的古代散文选集。书名里所用的“观止”二字,出自《左传》。据记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季札去鲁国访问,要求欣赏一下鲁国歌舞,鲁国答应了他的请求,演出了各种音乐舞蹈给他看。当季札看完一个音乐舞蹈  相似文献   

10.
《一千零一夜》是世界文学名著之一,它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流畅生动的语言,神奇美妙的幻想,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到目前为止,在阿拉伯文学中,没有任何一部作品流传得象它那样广泛。《一千零一夜》中译本有的译为《天方夜谭》。“天方”来源于沙特阿拉伯麦加城内的“克尔白天房”的误音,“夜谭”是指阿拉伯人喜欢夜间讲故事。我国古时称阿拉伯国家为“大食国”,明朝以后改称“天方国”,所以后来把《一千零一夜》译为《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是一部中近东广大民间艺人、文人学士在几百年间收集加工的民间故事集。其中包括格言、谚语、寓言、童话、恋爱故事、冒险故事、名人轶事等,涉及的人物很广,上有皇帝、国王、大臣、哈里发、下有鞋匠、渔夫、农民、脚夫、童仆奴  相似文献   

11.
周融冰 《西藏大学学报》2005,20(3):40-44,39
雍正朝基本上继承了康熙末年的治藏政策,在推行政教分离制扶持西藏地方世俗贵族掌政方面保持了延续性。雍正帝借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之机,取得了对西藏外围地区的直接控制权,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直接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西藏局势,雍正一朝又在很大程度上对原有政策进行了调整,从而把清朝的治藏事业不断地推向了前进。在以往的有关清朝治藏政策的研究中,对雍正时期的治藏政策多有涉及,但缺乏对雍正朝治藏政策的深入探讨和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2.
在封建时期,中国与西欧的城市在功能上有着巨大的差异.在经济方面,中国的城市经济由政府王导,官营经济占主体地位,其功能基本上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提供生活必需品和奢侈消费品,城市通过征收封建地租、赋税等方式对农村进行剥削.西欧的城市经济则完全掌握在私人手中,它不仅为封建主提供奢侈品,同时也为一般市民和农民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城市通过商品渗透的方式从农村榨取财富.在政治方面,中国的城市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堡垒,是对广大农村进行统治的据点,是封建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因素.西欧的城市则不断进行反对封建领主的斗争,破坏封建庄园经济,催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3.
提起中世纪 ,人们往往用“黑暗”来形容 ,可大学就在那个时代通过与罗马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不懈斗争才形成并发展起来。大学在长期斗争之后 ,逐步摆脱教会的统治 ,开始另立自己的标准 ,学者从宗教世界被解放出来 ,进入一个自由的、独立的、争论的、科学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曹氏三祖时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思想界儒学回归的趋势,以及以极端理想主义的道德对抗权力的倾向,都促使正在形成的门阀士族中的士大夫群体向司马氏集团靠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魏晋嬗代过程中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宋代的文化繁荣时代并不是与社会的一般发展相适应的,因而也不是与那构成社会组织骨干的社会物质相适应的。其社会特征已是无可挽回地滑向了下坡路的后期时代。从总体上看,宋代的统一,并不像汉唐是在经过大规模农民暴动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是靠陈桥驿事变和“杯酒释兵权”的权术起家的,宋王朝并未真正触动封建社会制度本身的痼疾,其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关系,基本上是延续或部分发展了唐代既有的政治经济成果,加以其封建专制机构的老化和运转、指挥不灵,更增强了其社会衰落的趋向。宋代文化的繁荣,并不是封建专制制度本身所必由派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封建后期的社会结构变化(如庶族地主阶层占主导统治地位)和社会关系变化,以及文化自身发展规律所致,特别是人民大众兴起的新思想、新内涵如“均贫富、等贵贱”的平等自由取向和个性解放思想以及庶族士子诗词文中的关心民瘼、抨击时弊和爱国思想的酿成。  相似文献   

16.
“朱耷八题”续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八大山人曾否亲身参予抗清军事活动,言人人殊,向无定论;又其五十岁前之编年史缺环颇夥,空白甚巨,且于清顺治五年左右、康熙十三年前后等重大历史关节点内,盲点、疑点、误点过多,积成朱耷生平谜中之谜。本文首揭朱耷师兄一浊即南昌中洲龚夔一足,龚一足“中洲”家世及其“茶陵”抗清逸史发覆,为深切了解朱耷旧传在进贤介冈灯社与奉新芦田耕香院“竖佛称宗师”廿九年间丛林秘史真相及动向,提供了首个可靠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7.
明隆庆后期发生的俺答封贡,是中国古代边疆史和民族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在解决该事件的主持者和决策人问题上,许多学者均认定是张居正,然而这不符合历史事实。从解决该事件的决策者所处的政治地位、在封贡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明清历史文献的记载等方面来考察,其主持者和决策人是高拱,而不是张居正。高拱主导了俺答封贡事件的全过程,他是解决该事件的真正决策者。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查理大帝时期庄园制得到的发展和查理大帝封建主们都以领地内的庄园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史实。认为庄园里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出自农业、畜牧业、手工作坊的产品种类丰富,各个行业的分工明显以及庄园内很少与外界交换,同时反映了庄园内自给自足和以农奴劳动为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魏晋文学中,对于"神女—美女"这类女性形象的认识和塑造,并未真实地反映那个时代正在觉醒的女性意识。魏晋时期无论是美艳的少女还是新寡的嫠妇,并非全是恪守礼教而甘作男性或艳羡或哀怜的对象,而常常能够大胆、主动地追求自由和爱情。当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意识已经随着汉魏之际的文化转型而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候,魏晋文学的"神女—美女"却一如既往地唱着昨天的歌,并千年不变地承传着古旧的文化心态。这种由男权文化所预设的"女性意识",借助着"美艳"的文本,在"怜香"、"悯孤"之心态的支撑下,流行几千年而很少遭遇文化意义上的审视与批判。  相似文献   

20.
在《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中曹雪芹和文康怀着同样的救世之心,寄寓了深刻的人文关怀。两部作品呈现双峰对峙、双水分流的审美对抗,但它们的立足点却不同,〈红楼梦〉批判封建社会,以彻底的大悲剧结尾,(JL女英雄传)则对社会进行粉饰,以圆满的大团圆作结。旨在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儿女英雄传)与〈红楼梦)审美对抗中的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