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谢晋电影创作的泛亚意义,可以"家国"模式、文化"原乡"与离散叙事为切入点加以讨论.<天云山传奇><牧马人>和<芙蓉镇>为代表的家国一体化叙事源自中国电影的传统审美经验,丰富了亚洲同类型电影的美学形态.<最后的贵族>开启了导演的创作转型,在疏离政治宏大叙事的同时,尝试拓展个体经验之外的影像表述.论文以泛亚电影语境中的离散书写为背景,通过文学文本与电影文本的比较阅读,分析<最后的贵族>与亚洲电影"离散"叙事的类型对接,由此凸显谢晋电影的泛亚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本的互文性研究视角分析了<圣经>、<白鲸>、<老人与海>中有关人、鱼之战的互文主题,阐明三部作品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特征及其象征意义,提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与变迁在三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期有多部实验电影试图运用电影语言和叙事工具来关注中国都市的当代转型及城市中的日常生活.如果静止和沉思是第五代电影的主旨和准绳,那么"都市一代"的实验电影则以其动态性及其对当代城市生活的瞬息万变的高度知觉为特征.<月蚀>和<苏州河>两片激进的当代性体现在它们对于引入另一种现象学的政治与诗学的坚持.魅影姊妹是过去和当下相复合的人物形象,各自不完整却又相互重叠.她们表现了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以及这种单向度的意识形态对人的摧残,同时也借助多种方式的感官修复过程来确保社会记忆的持久性.从更宏观的世界影史的角度来看,这些电影造就了德勒兹所称的"直接的时间影像":它试图重新确立电影中的时间与思想.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影片的视觉风格可以理解为是把现代人的失落感和疑虑调配到黑色电影的语法中来,改装出另一种适用的"方式与格调",再用它对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当代中国文化进行批评.  相似文献   

4.
<文阵新辑>是战时中国著名期刊<文艺阵地>在重庆出版期间因被迫停刊后以变通形式出版的期刊.文章从译入国、文章体裁和编辑者等方面分析了<文阵新辑>是如何引入世界文学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者对电影语言特点的研究已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即电影语言具有聆听性、综合性、口语化、大众化和无注性的特点.通过对<魂断蓝桥>和<泰坦尼克号>两部电影的描述性研究,认为译者在翻译国外电影时应充分考虑电影语言的特点,并在翻译中再现这些特点,这样才能让译制片在目的语观众中得到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6.
批评家往往容易在阐释的同时犯过度阐释的毛病.<新感觉派与二三十年代好莱坞电影>一文在深入分析电影对新感觉派影响的同时,却忽略了其他因素对新感觉派创作的影响,应该也属一种过度阐释.但该文的价值也正好在于其深刻地体现了现代批评的特点:文学批评是独立的创作活动,批评家可以只说自己所看到的方面.  相似文献   

7.
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者斯美塔那列作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第二部<沃尔塔瓦河>是一部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为乐曲主题,贯穿了民族生活的画面,深切地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相似文献   

8.
霍松林先生的古文今译,圆融通博且富于个性特征,往往与原作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探析的是其中的两篇,即<祭十二郎文>和<祭鳄鱼文>.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古文今译的一般原理,第二、三、四部分分别为<祭十二郎文>的惊叹号、疑问号,分段与重点词句,第五部分为<祭鳄鱼文>的分段及重点字句.为了更清楚地显示霍译的神采,有关部分还与李永祥先生及葛晓音先生的译文进行了必要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电影单纯靠票房盈利已逐渐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作为高层次的资金回收阶段的电影后产品的开发,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由电影<长江七号>出发,阐述了中国电影后产品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细察方方长篇小说<水在时间之下>,深入发掘出方方作品文体中独有的"生命质感"内在地隐含着"诗性温度",兼与卞之琳<水成岩>一诗相比照,进行互文解读,并追溯方方之前的创作经验,体悟小说中奇巧地运用两类技巧:错位模式与平行模式,如何促生了小说的诗性锋芒.在归纳方方"诗性写作"的基本特质的同时,理解方方创作中一贯保有的"生命温度"和"诗性关怀",追问<水在时间之下>超验般诗性姿态之上,作者所寄予的历史情境中人类个体生命意识蕴藏的普遍情感与反察生命存在本身的精神向度.  相似文献   

11.
武术蕴含了中国的优秀思想和文化,体现着华夏儿女的智慧和精神风貌,“文化自觉”和“文化传承”成为武术研究的重点。世界影视光环下的中国功夫展现了一道美丽的“文化风景线”,武术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一张独具魅力的名片。随着影视和武术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影无武不关,武无影难成”的态势。透过武术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武术文化和武侠影视的互动发展关系,阐述武术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与中美电影新协议的签订,中美电影的竞争进入一个全新的平台。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博弈的问题如今更具一种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宏大意义。文章将中国电影置于这样的语境之下,主要基于跨文化传播层面,提出立足本土文化、保持中国特色;民族元素、国际表达和善用“他者”元素等策略,以期对中国电影“走出去”有所助。  相似文献   

13.
新华影业公司出品于1937年的《青年进行曲》再次证明,作为国防电影升级换代的母本,左翼电影与1949年后新中国电影的思想品质和艺术表现形式,存在着诸多的内在逻辑关联,拥有相同基因谱系并且形成事实上的隔代遗传。在三者血缘相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阶级性不仅决定着新中国电影中人物的正反面形象,还使得大脸成为女性正面人物的主流脸型,狐狸脸则沦为有钱阶级-资产阶级女性人物的标准配置。  相似文献   

14.
武侠片作为中国第一次商业电影浪潮中的重要电影创作现象,是中国传统侠文化与复杂现实相互交汇的产物,也是欧美武打、剑侠电影影响中国影坛,《银星》杂志大力推崇"新英雄主义影剧"观念,以及古装片在严酷的商业竞争环境中寻找出路的必然结果。就具体的制作而言,武侠片带有明显的类型电影特征。但是,作为商业电影的武侠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带有诸多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15.
从全球化的特定时代环境出发,对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轨迹、文化形态进行了回顾与反思。通过电影管理观念及制度、电影创作主体、形式等因素的分析,对少数民族电影如何适应全球化语境,并从中求得生存,为实现中国电影文化真正的多元与完整提出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电影的辉煌离不开小说为其提供的养分,特别是新时期以后,国产片多从同时期小说改编而来。新时期中国影坛相继出现了与新时期文学思潮相对应的热点,第四代、第五代的电影创作体现了小说改编对电影的深刻影响,第六代导演和新生代作家的创作也同样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从跨文化传播视角解读美国影视剧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影视剧文化的传播对中国大学生的深刻影响已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人深度访谈在内的量化和质化的研究发现:美国影视剧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更多地表现在促使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意识形态的分化上,是大学生用来比较和评价他们自己国家民族地位的主要参照物,同时也发现大学生在收视美国影视剧时对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所表现的憧憬和向往和对中国影视剧在内容上的批判,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纵观中西方动画电影发展史,以中国元素为主题的西方动画电影发展越来越好。中国动画电影从一开始就注重传统元素的运用与表达,创造了一部部优秀的作品,但却在近现代发展中遭遇瓶颈。根据近现代中西动画电影发展不平衡的实际现状,选取动画电影作为研究主题,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中西动画电影的运用与表达,旨在找出中西动画电影发展的差距,给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电影外景地的旅游吸引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多数人来说,电影除了提供物质与精神的享受之外,还吸引他们到电影的拍摄场地去旅游,美国主要电影公司对电影的旅游业价值早有利用.本文引用的数据表明,一部好的电影的放映后其外景拍摄地的旅游吸引力会有所上升,并且对当地的经济带来影响.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改善当地旅游形象,发展旅游事业  相似文献   

20.
“作家电影“到底是什么?面对日益不景气的中国电影市场,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如同充气巨人似的商业大片,还需要冷峻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家电影来真正促进中国电影的百花齐放。而中国式的作家电影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并开始为我们的电影界带来希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