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也是一位热爱《世界知识》的读者。非常感谢您们为我们架起了一座联系世界、关心世界的桥梁。虽然现在学习比较紧张,但每一次翻开《世界知识》,心里总是感到快乐和充实。正是因为您们的努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多元的世界,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真正感  相似文献   

2.
读编往来     
编辑者:你好!我是一个18岁的高二学生,过去就听说过世界知识》这本杂志,可当时还不知在哪儿能买到。一天上政治课时,老师问我们订不订报刊,这时老师拿出了《世界知识》。我十分高兴,因为我想了解世界上的知识,也想拥有自己的《世界知识》杂志,我就第一个订了这本杂志。我很高兴,但我写这封信的目的是提一个建议:我觉得这本杂志出版得太慢了,十五天才能看到一本,我觉得不过瘾,获得的知识太有限了,等待的时间太长了。一期杂志看完了,下一期还未到。我有些等待不住了,时常把一本杂志翻看多遍。我想建议,能不能让刊期更短些!安…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高中生,刚刚接触这份杂志,但已经是爱不释手了,它让我对世界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对伟大祖国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有时它甚至让我热血沸腾。它是一份非常不错的杂志!我希望你们能开辟一个发表普通读者看法的专栏,表达一下我们对国际问题的看法和见解。福建泰宁黄欣华我这个人其实对世界上的问题并不了解,但这本叫《世界知识》的杂志改变了我。我爸爸有着许多这样的《世界知识》。有一次,他竟然把一打《世界知识》统统送给我当生日礼物,虽然当时我并不喜欢看课外书,尤其是杂志,但一向好奇的我还是忍不住要去读它,在父母的鼓励下,我终于…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科技导报》是我参加工作后比较喜欢的一本杂志,不过那已经是10年前的事情了。可以说,我从《科技导报》中获取了很多关于"三农"问题的知识和信息,也看到了《科技导报》的一份社会责任。但后来由于工作辗转,我没有连续订阅《科技导报》。今年,我抽空订了几期,一则是想从杂志中获取知识和信息,二是想看看我的"老朋友"在这几年的变化。但当拿到手时,我发现贵刊  相似文献   

5.
致读者     
亲爱的读者同志们: 《世界知识》于今年一月复刊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同志的关怀。有的同志来信鼓励我们做好工作;有的同志指出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并提出良好的建议;有的同志寄来了作品。所有这一切,都给我们增添了力量,鼓舞和鞭策我们不断改进工作。我们特在这里向广大读者同志致以深深的谢意。《世界知识》杂志与读者重逢已经半年了。为了进一步办好杂志,编辑部正在回顾和总结半年来的工作。为此,我们殷切希望广大读者同志对我们  相似文献   

6.
编辑老师: 您们好!我是一个从事中药材种植与购销的农村青年.今天.我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给您们写信。因为,如果没有您们的无私奉献与帮助,我说啥也富不起来,更没有今天的荣誉。  相似文献   

7.
尊敬的总编同志: 您好!工作可忙吧!现在我是在病中坚持向您写这封急切的求援信。我是苏北农村一所普通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班主任,从教已33年了,因患肝硬化,目前在家休息治疗。你们辛勤编辑出版的“大众科学”杂志内容很生动,知识很丰富,深受我们江苏读者的欢迎。作为酷受读书、手头资料又奇缺的我,非常爱读你们的《大众科学)》杂志,对你们的杂志怀有深厚的感情,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8.
您们好!我是一名从事中药材种植与购销的农村青年.今天,我怀着万分感激的心情给您们写信.因为,如果没有您们的无私奉献和帮助,我说啥也富不起来,更没有今天的荣誉.1990年,我高考落榜后回到家乡.面对祖祖辈辈辛勤劳作却依然贫困的土地,悲观失望.整日无所事事.偶然在邻村朋友家看到了一期《今日科技》,并从贵刊上得.知桔梗、板兰根等药材货紧价扬的信息后深受启发.1991  相似文献   

9.
自从英国美学史家奥斯本(H·Osborne)的《论灵感》一文在《英国美学杂志》1977年夏季号发表后,引起了我国美学和文艺理论工作者的重视:有的同志认为,灵感是一种很可珍贵的精神状态,它不仅存在于艺术创造活动中,也存在于其他思维领域,对它的作用与力量不可忽视或低估:有的同志则认为,虽然灵感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所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但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过分强调灵感的作用,有害无益。但究竟什么是“灵感”?它的本质和它所赖以产生的基础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缺乏明确而科学的规定性。为了把灵感问题的探讨引向深入,我想借鉴一下历史这面镜  相似文献   

10.
我是安徽省宿州市到重庆经商的,现在我为我儿子高考之事紧急向您们求助。  相似文献   

11.
我酷爱世界知识,渴求阅读《世界知识》杂志。却因本人和家属身体都不好,两个孩子考取在外读书,家境困难,无法订阅你们的杂志,内心焦急万分!这些年来在编辑部的关怀下,让我读上了最喜爱的《世界知识》,病中的我不再苦闷,不再孤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也增强了同肝病作斗争的勇气。我早就下决心用自费订阅2006年的《世界知识》。由于肝区隐痛不止,我担心肝病会病变,特地聚集了1000多元,在亲友的帮助下,专程去上海的肿瘤医院检查。结果未发现病变,我非常兴奋。但这一检查,花费不小,原来准备订阅《世界知识》的钱全用完了,我感到非常难过。《世界…  相似文献   

12.
我订《世界知识》有十余年了,我很珍爱它。我的同事也喜欢它。有时一期《世界知识》来了,放在我的办公桌上,别的同事一进屋,上来一步,劈手就抢,几只手争着夺,几张嘴争着喊:“我先拿到手的,我先看。”别人以为在吵嘴,我在旁边儿看着,抿嘴儿一笑,心里很得意:“嗯,我还是一个有品位的人。”有时全院开大会,我拿着这本杂志进会场,想在开会之前看一会儿,但根本看不上,开完会,我得站起来嚷一嗓儿:“我的《世界知识》传谁手里去了?”有时一个星期后,这本杂志才会回到我的办公桌上。可见,贵刊是吸引人的。北京耿立辅《世界知…  相似文献   

13.
编辑絮语     
攒了一年的谢意从去年第13期改为彩色版,到现在正好整整一年了。一年来,我们“战战兢兢”,生怕弄不好这份我们不熟悉的彩色版。现在看来,这份杂志没有辜负读者的希望。我们愿在这里向所有的朋友表达一下攒了一年的谢意。我们感谢读者的理解和支持。随着杂志一期期出版,质疑和担心的声音少了,因为批评者担心的局面没有出现,它的“品位”没有降低,而且还有新的进步。有的读者说,现在的《世界知识》更像是一本真正的“大刊”了;有的读者说,一切都在进步,杂志的面貌也不能一成不变,一切变化都是为了杂志更好看。我们感谢作者的关心和爱护。有人…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接触《世界知识》是在高二的时候,那年的第一学期我订阅了她。我一直对世界各国的风土习俗感兴趣,那学期我决定不管咋样也要省吃俭用,订阅一本杂志来充实一下自己。我在邮政局的报刊目录上搜寻着。突然,“世界知识”这四个字映入了我的眼中。从字面上来看,这本杂志显然是最合我口味的。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就订阅了她。当时,我认为她是一本介绍世界各国风土习俗的文化类杂志。新年的钟声敲响,我期盼已久的杂志终于来到了我的手中。第一眼的印象就非常好,第一,刊名题字者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这让我越发喜爱;第二,历史悠久,1934年创刊,给…  相似文献   

15.
我是从事咨询行业的,所接触到的很多企业家都很喜欢《创富志》的商业模式案例。我自己也一直关注,贵杂志竟然能把商业模式做得这么时尚和有趣。但现在,我的感觉是,杂志没有早一两年那么让人心动了。  相似文献   

16.
王符是东汉后期一位有名的思想家。对于他的世界观,曾有过讨论,但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一元论,有的就说是二元论。我认为他是元气和道的二元论者(见《王符宇宙观的二元论倾向析》,《天津师大学报》1986年第4明)。最近王步贵同志发表文章《王符的“元气一元论”探析》(《人文杂志》1987年第1明,以下简称王文),说它是元气一元论,并指出,以为它是二元论的,所根据的材料有问题,而那样主张“是一个原则性的错误”。事实如何?且做进一步的辨析。  相似文献   

17.
读编对话     
《科学世界》2011,(11):95
我看《科学世界》已经有3年了,每到月底都会到图书馆借新一期来看。这本杂志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尤其是经常会有我喜欢的天文学知识。虽然我现在学文科,但是每当看到书中有关化学和物理的内容时,我就会仔细琢磨,再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毕竟那也是我高中时的强项。能看到这样一本对我有帮助的杂志,要感谢各位编辑的不断努力。(陕西省西安市红红)  相似文献   

18.
潜移默化     
从高一开始,我就一期不落地的阅读咱们《世界知识》杂志了,近年来由于工作、生活的不稳定,不能及时阅读,只能定期从书店邮购。去年看到咱们杂志招聘时已经迟了,抱着侥幸心理投了简历过去,可惜未被录取。看来自己与咱们杂志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呵呵。我高中时代的梦想就是学习国际关系,说不来原因,就是喜欢。看来《世界知识》杂志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高考时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因几分之差未能考取,只好以全校最高分进入山西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律,但到名校学国际关系的梦想强烈地吸引、激励着我,今年我报考了复旦…  相似文献   

19.
我是1978年9月到世界知识出版社工作的,在《世界知识》复刊伊始即进入杂志编辑部记得我刚刚到社里几天,杂志编辑部领导朱烈交给我一篇文章让我修改。他要求我动手修改之前先写一篇修改意见,他看了同意后再动手。我心想这可能是在考我,于是我认真地读了这篇文章并提出三点修改意见,具体内容现已忘记,总之是得到了通过。于是我花了一天时间大刀阔斧地修改起来。交稿后不久,没想到社长郑森禹同志在我的修改稿上写了一段批  相似文献   

20.
翻开这期杂志,新的一年就到了,《世界知识》也迎来自己的七十岁生日了。孔子总结自己的一生,说了一段两千年来脍炙人口的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个人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么一份杂志呢?一份杂志,历经七十年阳光和风雨、拥有几代忠实读者、有的读者长达几十年始终不辍地爱戴着它。我们曾说过,这已不仅仅是一份杂志本身的事了,堪称是一种文化现象。但是要给《世界知识》写份自传,恐怕不是我们自己能够做到的,这份自传应该由一直支持和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