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FBD型、B112型CO高变催化剂进行H2S中毒、恢复的活性比较,发现FBD型CO高变催化剂具有低温活性好、耐硫性能强的特点.采用扫描电镜、BET、红外光声光谱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FBD型CO高变催化剂添加的耐硫助剂提高了催化剂比表面积、孔容,并且能优先与H2S结合,屏蔽催化剂中Fe3O4的Fe2+活性位与H2S作用,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耐硫性能.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沉积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了TiO2-Al2O3,ZrO2-Al2O3复合载体和Co-Mo-K耐硫变换催化剂。借助XRD、TPR和XPS技术对催化剂及其载体的结构、氧化还原性能进行了表征,使用活性评价装置研究了复合载体替代单一γ-A l2O3对Co-Mo-K耐硫变换催化剂的活性及热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复合载体替代传统的γ-Al2O3作为Co-Mo-K耐硫变换催化剂的载体,可以改善催化剂中活性组分的分散性、氧化还原性,明显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铜钒复合氧化物的NO催化氧化活性和抗硫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铜钒复合氧化物在NO催化剂氧化中的活性和抗硫性。实验发现,共沉淀法制备的铜钒催化剂具有显著的抗硫中毒能力和较好活性。为了进一步阐明催化剂的抗硫机理,以CuO,5CuO V2O3催化剂抗硫性作为对比,发现复合催化剂中Cu3V2O8的形成大大增强了催化剂的抗硫性能。根据Cu3V2O8的独特晶型结构特征,研究探讨了催化剂的抗硫机制。  相似文献   

4.
Mo负载量及助剂Co对耐硫甲烷化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Mo基耐硫甲烷化催化剂中Mo负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oO3的最佳负载量为其单层饱和负载量,大于此负载量后催化剂表面将出现MoO3晶型和颗粒团聚现象,这导致了其甲烷化活性降低.助剂CoO的添加会抑制Mo基催化剂的甲烷化活性,主要原因是生成了钼酸钴晶相,使得甲烷化活性位减少,从而导致了甲烷化活性的降低.实验结果为耐硫甲烷化催化剂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挤出法对Ce O2-Al_2O_3载体和MoO_3/ZrO_2催化剂进行了成型处理并研究了成型工艺对高温、低温催化剂耐硫甲烷化性能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成型助剂对负载型Mo基催化剂成型效果和耐硫甲烷化活性的影响,并对所制备的成型催化剂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铈铝复合载体的适宜成型条件是水粉质量比约0.45~0.55、黏合剂为10%,(质量分数,下同)的拟薄水铝石,胶溶剂为10%,的硝酸,润滑剂为1%,的田菁粉;MoO_3/ZrO_2低温催化剂的成型工艺条件是拟薄水铝石添加量为10%,,硝酸添加量为5%,,田菁粉添加量为1%,.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高温和低温成型催化剂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这为耐硫甲烷化催化剂的工业放大研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定形活性铝土矿粒作载体 ,经一次性浸渍制成CO耐硫变换催化剂 .在小合成氨厂“中 +低 +低”变换工艺中使用 .迄今年余 ,变换活性良好、汽 气比要求低、无特殊工艺要求 .负荷保持在 90 0 - 10 0 0h- 1 之间 ,碳氨日产量均达 2 30 - 2 5 0t.系统运行良好 ,操作稳定 ,满足生产的要求 .  相似文献   

7.
用自制活性载体,进行耐硫低变催化剂共浸渍条件的研究.由实验数据回归得到Co、Mo活性组份在载体上浸渍的速度常数和Freundilich 等温吸附表达式,用于从浸前液浓度来预算和控制催化剂成品中Co、Mo 活性组份含量,结果十分接近实测值.  相似文献   

8.
选用水铝氧型铝土矿,经250℃水合、550℃热转相,使矿石中含有的水铝氧转化成γ、λ、η等活性相,比表面由原来的3—5m^2/g升至125m^2/g.以其作载体,与Co、Mo、K等活性组分草酸络合物水溶液组成的共浸渍掖,进行共浸渍,制成一氧化碳耐硫变换催化剂.符合“清洁生产”和“绿色环保催化剂”的要求.其机械强度高达90(N/粒).在温度250℃,φ(汽)/φ(气)=0.5,空速为2500h^-1时,测得催化剂样品活性(一氧化碳转化率%)达88%左右.并工业小试生产制备了5m^3矿制CO耐硫变换催化剂,在15000t/a的小型合成氨厂工业化使用,使用14个月以来,催化剂床层热点温度维持在230—240℃之间,催化剂出口的φ(CO)<1.5%,操作稳定,碳氨日产量均达230—250t.  相似文献   

9.
人造沸石负载铜催化剂催化苯酚羟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以离子交换法制备负载Cu的人造沸石为催化剂在水溶液中催化苯酚羟基化反应中的性能。研究了催化剂铜负载量、催化剂用量、H2O2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条件苯酚转化率和苯二酚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铜负载量为3%的铜离子交换沸石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和苯二酚的选择性。在优化条件下,苯酚转化率可达到49%以上,苯二酚的选择性大于97%。回收催化剂的活性可通过将回收的催化剂于550℃条件下煅烧1 h加以恢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铜锰比,不同分解气氛以及催化剂中不同组分的相对活性,并对不同预处理方法所得催化剂的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铜锰催化剂的活性源于氧化铜,氧化锰及锰酸铜之间的紧密结合,其中锰酸铜物相的存在对反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XPS-Auger,XRD及FT-I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发现铜锰催化剂中Cu 为催化剂活性中心的可能性较大,与锰的化合物相互作用催化该合成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探讨HG-1型稀土氨合成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元素分布.发现在催化剂晶粒的基体中和边界上,主催化剂Fe和助剂Ce、K等的分布不均匀;在未经使用(未还原)催化剂中,Ce、K几乎都富集于边界上,使用过程中,助剂由边界向基体扩散,但Ce的扩散速度明显低于K;工业使用一年的HG-1型催化剂中未发现有元素硫的存在.上述结果很好地解释了稀土元素Ce对氨合成催化剂的活性的促进作用、抗衰老作用以及抗毒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钼、稀土对镍基甲烷化催化剂性能的调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浸渍法和沉淀法制备了两个系列的Ni/γ-Al2O3甲烷化催化剂,应用程序升温还原(TP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催化剂的CO四烷化活性及抗硫性,考察了Mo及稀土(La、Ce)助剂对不同方法制备的Ni基甲烷化催化剂的活性、抗硫性和表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Mo助剂的加入对两种方法制备的Ni基催化剂的甲烷化活性、选择性及抗硫性都有所促进:Ni基催化剂中加入10%Mo助剂,程序升温还原过程中还原速度最快,具有最佳的甲烷化选择性;Ni基甲烷化催化剂的抗硫性随助剂Mo含量的增加而增强;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的抗硫性能更佳;稀土(La、Ce)助剂的加入对甲烷化活性没有显影响,但对抗硫性能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在前期FeN/C催化剂研究的基础上,以不同的含硫化合物为硫源,在Ar气氛下高温热处理获得一系列FeNS/C催化剂。使用线性扫描伏安法测试催化剂的氧还原活性,通过热重分析、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测试对催化剂前驱体的热性质及催化剂的结构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分别以硫脲为硫源,1,10-菲啰啉为氮源,FeCl_3为铁源,Black Pearl 2000为载体,催化剂前驱体中硫含量为1wt.%时,所得催化剂比表面积为559. 39 m~2/g,且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氧还原催化活性。硫源的种类、热性质对催化剂的氧还原活性有着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大同地区某铜锌硫矿的铜锌硫高效分离和综合利用,针对当前选矿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铜回收率不高、尾矿含硫高的问题,进行了选矿流程和药剂优化试验研究。通过合理的药剂制度和浮选流程,获得了铜品位23.49%、锌含量6.47%、铜回收率78.13%的铜精矿,以及锌品位54.14%、锌回收率83.12%、硫品位50.90%、硫回收率85.16%的指标,实现了该矿资源高效回收的目标,有效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5.
某厂30万t/a合成氨和50万t/a甲醇两套装置的变换系统均采用高汽气比耐流变换催化剂的三炉宽温耐硫变换工艺,合成氨一变和甲醇一、二变均采用高汽气比催化剂K8-11H,为控制变换深度和催化剂床层温度,中压蒸汽用量较多,为降低中压蒸汽用量和减少工艺凝水,实现节能和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对低汽气比耐硫变换催化剂的耐硫变换工艺在工厂运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采用低温固相法制备了系列负载型铜、钴以及铜钴复合催化剂,用于邻二甲苯的深度催化氧化,以邻二甲苯的分解率和二氧化碳产率综合评价催化剂的活性.考察了制备方法、活性组分及载体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采用XRD,BET,SEM,TPR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室温固相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低结晶度、小晶体粒度和高比表面积等结构特点;铜钴复合催化剂的活性高于单-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载体对催化剂活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钴系耐硫甲烷化催化剂对于含硫量中等的CO原料气具有良好的耐硫特性,论文研究了此催化剂的动力学原理,在排除床层内扩散和外扩散影响条件下测定了动力学数据,关联了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8.
选用了两种催化剂进行催化转化热煤气中有机硫化合物的研究,实验表明,硫化态的Ni基催化剂是一种高活性的有机硫转化催化剂,其转化活性可达80^以上。当气相含硫太低时,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会失硫,转化活性下降。然而在实际的热煤气含硫的情况下,它显示出相当高的催化转化反应活性,适于在热煤气净化的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19.
1、引 言 以往沿用的铁—铬系中温度变换催化剂因有活性温度高,耐硫能力差等缺点,近年来逐步被具有优良性能的钴—钼系所代替。这一体系的产品国外牌号不少,国内近期也有这方面的文献报导,但他们都只限于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方面的研究,而对结构方面研究甚少。本工作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对我所研制的B_(202Q)型Co-Mo-K/ Al_2O_3低温  相似文献   

20.
以浸渍法和水热合成法向Pt/KL催化剂中掺杂金属Pd,对催化剂进行改性和表征,并在固定床微型反应装置上考察Pd掺杂方式对Pt/KL催化剂正己烷芳构化性能及抗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方式掺杂Pd对分子筛的晶体结构和孔径分布等影响较小,对催化剂表面酸碱性质的影响较大;浸渍法掺杂金属Pd较水热法更能提高Pt/KL催化剂的正己烷芳构化反应活性、芳烃选择性及抗硫性能.这是由于通过浸渍法制备催化剂Pt-Pd/KL中的Pd与Pt相互作用增强了催化剂的金属催化功能,使得其芳构化活性和抗硫性增强;通过水热法制备催化剂Pt/PdKL中的Pd增强了催化剂酸性,从而降低了催化剂芳构化活性和抗硫能力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