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哈雷彗星临近地球时期,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将按照统一计划全面观测彗星。天文学家研究哈雷彗星时的共同协作哈雷彗星是周期彗星中最亮的彗星,它的绕日公转周期为七十六年。但是,许许多多研究者联合起来观测哈雷彗星已非第一次了,还在1759年,数学家克雷洛(А.Клеро)、天文学家拉兰德(Ж.Ла-ланд)和有名的轨道计算学家列波特(К.Лепот)在计算出了哈雷彗星的轨道根数及星历表之后,他们就曾预言,哈雷彗星将会回归。后来,天文学家果真在哈雷彗星星历表预报的位置附近观测到了哈雷彗星。  相似文献   

2.
阎林山 《科学通报》1986,31(17):1325-1325
原佘山天文台(现上海天文台佘山站)于1910年前后作过一些彗星的照相观测,其中包括著名的哈雷彗星。这些原始彗星底片不仅是珍贵的史料,而且用现代技术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也有重要学术意义,尤其是在哈雷彗星再次回归而开展大规模观测之际。然而,由于多年战祸,仅在尚存佘山原片中,已确认出九张哈雷彗星底片。本文对佘山的四张哈雷彗星原片,用PDS显微密度计进行了照相光度测量,获得了哈雷彗星的等照相密度图,并用场  相似文献   

3.
1985年11月前后和1986年4月前后,举世瞩目的哈雷彗星将再次回归太阳附近,哈雷彗星每76年回归一次,它的这次来临,不仅是国际天文界的一件大事,而且全世界的天文爱好者都正拭目以待,但望一睹而快。《哈雷彗星及其研究》一文对哈雷彗星研究的历史和这次回归期间的研究计划及现况作了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4.
探测太阳风     
明亮的闪闪发光的彗尾是太阳风存在的看得见的证明。当冰冷的彗星比较接近太阳时,在彗尾表面的一些物质汽化并在后面留下了由气体、尘埃和冰块组成的雾状尾迹。太阳风把这些物质从彗发(彗星周围的气态物质)带入太空,在那儿阳光显露了彗星的等离子体彗尾。太阳风与地球上的风同样能被人们理解:原子的粒子束以其特有的高速前进。但是在这种介质中的气体密度是相当小的:每一立方米的体积中大约只存在一千万颗  相似文献   

5.
彗星的观测研究是当代天文学的前沿领域之一,而对哈雷彗星的观测又是其中最为注目的内容。《哈雷彗星观测研究的进展评述》就国际哈雷彗星联测(IHW)对1985~1986年哈雷彗星回归的观测研究结果作了评述,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胡中为 《自然杂志》1996,18(3):160-164
Shoemaker-Levy 9彗星撞击木星的轰动事件令人类更关心彗星撞击地球的问题.接近地球的彗星尤其引人注意.1995年发现了Hale-Bopp彗星,预报它在1997年3月23日从离地球1.98×10~8km(1.98亿公里)飞越过去,可能比哈雷彗星亮10倍,甚至100倍.1996年1月30日发现的Hyakutake彗星却先飞来,3月25日从离地球1.530×10~7km(1530万公里)飞过去,成为1556年以来见到的最亮彗星.公众以目睹彗星奇观为幸,而天文学家则借此良机观测研究彗星的奥秘.  相似文献   

7.
吴铭蟾 《科学通报》1987,32(11):843-843
哈雷彗星近日点后,云南天文台在云南思茅观测站(东经100°58′18″,北纬22°55′16″,海拔2004m),使用口径10cm,焦距25cm,视场24°.2×17°.6的跟踪照相机和Kodak IIa-O底片,进行了等离子体彗尾大尺度现象观测,取得了自3月4日至22日(其中特别是在Vega,Giotto等五艘飞船与哈雷会合期间)每天(其中除7日以外)的观测结果。鉴于这期间资料的重要性,首先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8.
25万年后,一只好奇而聪明的狒狒可能会从地下挖出一个车轮、一只塑料袋或一张计算机碟片。地球上目前拥有65亿人口,许多科学家都在谈论"人类时代"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譬如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人类释放的化学物污染了海洋和河流,人类的滥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急剧减少。那么,假如人类在一夜之间突然从地球上全部消失,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美国科学家艾伦·威斯曼博士在其新书《没有我们的世界》中,对没有人类的地球将会怎样戏剧性变化进行了大胆的科学狂想。  相似文献   

9.
哈雷彗星的来临激起了人们研究彗星的极大兴趣,因为这次临近将为第一次就地测定彗星彗发中物质化学组成提供一次难得的机会。本篇短评由美国著名彗星专家、世界哈雷彗星观测领导成员之一A'Hearn教授和我国留美学者赵南生一起合写。本文就哈雷彗星研究的一些最新成果及一些可能取得的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彗星之谜     
1986年,哈雷彗星回归太阳系,从地球上发射了6个空间探测器进行考察;1994年7月17日到7月22日,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分裂成的22块碎片相继和木星相撞,全世界的天文台都把望远镜对准了木星,正在天空中的"伽利略"号探测器和"哈勃"太空望远镜也忙于收集彗木相撞的照片和磁场变化、射电流量变化等信息;1994年8月13日又发现一颗彗星"麦克豪尔2号",发现时  相似文献   

11.
建一 《科学之友》2000,(5):17-17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自古就是这样分布吗?那些活跃于中生代的恐龙在白垩纪末期突然销声匿迹是什么原因?人们一直努力试图解开这些地球史上的未解之谜。在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由看地图发现,把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拼在一起大体吻合,用同样方法似乎可把地球上的陆地拼成一个整体,于是他在1915年发表的《海陆的起源》一书中,提出了地球陆地原先是连在一起的"原始古陆",后来经过漂移分开的"大陆漂移假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次哈雷彗星的回归(1986年),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并不显得十分壮观.但用另一种方法,即当五只不同的宇宙飞船飞向彗星进行就近的考察时,就显得很有意义了.这五只飞船中,日本空间和宇宙航行科学研究所发射了两枚探测器,即舒塞和萨基加克;苏联空间研究所也发射了两只飞船,即维加1号和维加2号;欧洲空间局发射  相似文献   

13.
哈雷彗星将于1986年回归。业余爱好者和职业家早已忙着准备,迎侯它的到来。哈雷彗星是一个用肉眼能见到的著名的彗星。它由英国天文学家哈雷(Edmund Halley,1656~1742),在1705年分析以前观测得到的20多个各种彗星的资料,推断出其中三个是同一颗彗星的重复出现,周期76年,并预言将于1758年或1759年初出现。到时,哈雷虽早已去世,但他的预言得到证  相似文献   

14.
哈雷彗星经常被看作仅仅是一个冰冷发亮的“雪球”,实际上,远非如此。哈雷彗星是一个形状有点象花生的黑暗天体,具有异常温暖而多孔的表面,从那多孔的表面向太空喷射出由气体和尘埃构成的气流。对这颗著名彗星的新认识综合了全世界数以百计科学家的见解,他们利用了五个宇宙飞行器所搜集的资料。其中有三个字宙飞行器于1986年3月在距离哈雷彗星不超过5400英里的太空掠过。在更令人惊奇的发现中,还有下列几项:  相似文献   

15.
鲍梦贤 《科学通报》1987,32(5):399-399
彗星的单色光度测量是研究彗发气体与尘埃的重要方法。由于彗星往往很暗,这类观测甚为困难,已得资料不多,更未用于哈雷彗星。 1985年11月6—10日,在云南天文台1m望远镜(f/13.3)卡焦上配置CCD装置及彗星滤光片进行观测,得到哈雷彗星的50多幅单色图象。CCD(电荷耦合器件)是一  相似文献   

16.
正1时值2136年,一艘飞船飞向金星轨道的空间站,驾驶员在通信频道中呼叫:"维纳斯空间站,这里是地球的物资运送船‘赫准斯托斯号’,我们将进入同步轨道。""收到,这里是维纳斯,欢迎来到‘嬉皮士之家’。希望你们带些好东西过来,上次的压缩食品太硬,我们用来防护陨石冲击了。"一位年轻的少校手指不断地摩挲下巴,沉浸在自己的思索中:从几百万年前起,哈雷彗星便开始循着  相似文献   

17.
王水 《科学通报》1992,37(8):717-717
飞船观测资料表明在地球磁尾和等离子体彗尾中经常存在高速等离子体流动。ISEE 3飞船资料指出,在远磁尾(|x|=100-200R_E,R_E是地球半径)等离子体片中尾向等离子体流动是超Alfvén速的,速度在200-1200km·s~(-1)范围,平均速率为500km·s~(-1)。ICE飞船资料表明在Giacobini-Zinner彗星尾瓣中等离子体流动速度约为200km·s~(-1)。电流片  相似文献   

18.
王水 《科学通报》1984,29(16):976-976
在地球磁层、行星际空间以及星际空间中,存在着许多磁流体力学间断结构,例如磁层顶、行星际磁场的扇形边界、I型彗尾的边界、日球层顶等。很多作者已对这些磁流体力学间断的稳定性作过大量研究。在这些研究中,或者将定态场视为分区均匀的,或者考虑了过渡区或边界层中基态物理量在间断面法线方向上变化,这些假设都是对真实空间环境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地球的最外层是大气层,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命体都依赖着这个大气层生存。大气层正常或异常的活动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地球大气活动并非是造成气象灾害的唯一原因。在远离我们地球14960万km的太阳上,太阳黑子的活动也是地球气象灾害的成因之一。目前人类还没有能力防御太阳黑子的异常活动所造成的气象灾害,然而,人类可以研究太阳黑子活动与气象灾害的内在联系,掌握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太阳风     
看见过彗星的人,都会对彗星的长尾巴留有深刻的印象,它总是近似指向背离着太阳的方向.这个现象,引起过人们种种的猜想,一种流行的观点曾认为它是由于太阳光的光压所造成的.但是,仔细的定量计算表明,太阳光的光压远没有如此之大的能量.直到人类进入了空间时代,才找到造成彗尾方向的真正起因——太阳风. 太阳风的基本特征太阳的外层大气称为日冕,它由温度约1.5×10~6K、粒子浓度约10~7~10~8/厘米~3的稀薄等离子体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